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09

第9章 孩子定势思维的坏习惯

孙行者头上的金箍圈箍住了他天马行空的恣意,他只能按唐僧呆板、迂腐的想法办事。学习中的定势思维也是一个金箍圈,控制了人们自由的、充满灵性的思索。

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回答是“水”,老师给予了肯定。而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的是“春天”,却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老师的理由是:雪融化了,理所当然变成了水,怎么会是春天?简直不可思议!

对此,我们只能说,学生可悲,老师可悲,教育可悲。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让很多学生、老师陷入了学习的围城,思想变得僵化、死板。“雪化了,是春天”,多么富有诗意、富有哲理、富有感情的回答呀!它充分体现了那位学生灵活的思维、丰富的想像力。而那位老师的头脑里则装满了陈旧的固定模式,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定势思维的习惯。

人们常常按照一种常规性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难以阻遏的惯性,它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孩子正处在身体、心智发展成长的时期,如果一旦养成定势思维的不良习惯,就会对孩子的思考能力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阻力,限制了孩子的想像空间。这对孩子的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男孩,长得一模一样,出生年月日、家庭电话、家长姓名完全一样,第一次见到他们的人都认为两个孩子是双胞胎,但两个孩子却说不是。众人颇感疑惑。实际上,他们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中的两个。大多数人就是犯了定势思维的错误。在很多人心目中,“梯形”的概念就是上短下长的那样一种图形,而很少想到上长下短也是梯形,这同样也是定势思维的反映。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如果能换一个方向,多几种可能,打开思路,发挥联想和想像,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一次作文立意训练课上,老师要求用“班门弄斧”立意作文。很多学生的立意十分有创意。有的学生说“弄斧”就是要敢于到“班门”,不要屈从于权威,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有的学生认为人各有所长,要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缺点,所以,“班门”之前应该舞剑,或者绘画,或者弹琴……这些想法可谓新颖、独到、别致而且颇有深度。这些想法已经改变了传统俗套的思路,突破了思维局限,克服了定势思维的习惯。

克服定势思维,努力创新,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知识是一片汪洋大海,尽情“刻舟求剑”的方法不但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有被淹没的危险。面对浩翰的知识海洋,只有给思维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著名心理学家克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克服定势思维的有效手段。要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就必须注意想像力的有效训练。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麦克斯韦从蝙蝠联想到电磁波,莱特兄弟根据飞鸟的原理造出了飞机,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了万有引力……想像和联想创造了奇迹,开创了科学新天地。

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训练孩子的想像力的。她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圆圈,让学生说一说它代表什么。于是,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得出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像儿时玩的铁环,充满了童趣;像天上的月亮,代表了团圆;像足球,装满了亿万球迷的梦想;像奶奶的蒲扇,是思念的象征……开阔的思路,奇妙的想像,在这些回答中完全看不到定势思维的影子。

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想像力就像一道轻灵自由的流水,洗尽头脑里所有滞重的思路,带走思维中一切僵化的模式。学习应当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时而高亢,时而低徊;时而飘逸,时而肃穆。知识就如一个个灵气四溢的音符飞进我们的耳朵,飞进我们的心灵。这样的学习才够赏心悦目。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走进自然,接触社会,增加见识,寻找灵感

现在的孩子生活面并不宽,见识较少,再加上传统的定势思维习惯的影响,思维水平自然受到了许多限制。家长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让孩子走出家门,走入社会,到公园、博物馆、动物园、科技中心等地,了解社会生活,接触更多的人,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积累,扩大思维范围。孩子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见识,他思考问题的方向就会灵活得多,就不会被旧思维、老办法限制。写河流,就到河岸上走一走,看看鱼虾飞鸟、山花野草,收集关于河流的传说、神话、历史等,激发写作灵感,增加知识,扩大思维的范围。

2.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

克服定势思维,其实就是打破传统,创新求变。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孕育、诞生。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压力,应留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放松的心情,以便能深刻、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同中求异

我们常常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孩子的回答却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家长在这一点上应该给孩子适当帮助,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鼓励其发表个人意见;提倡一题多解,同中求异。“龟兔赛跑”中兔子一直是被批判的角色,乌龟一直是人们赞扬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如果从另一角度看这个故事,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乌龟虽胜,但呆笨的办法不可取;兔子虽败,但偶尔的失误不能掩盖其远超乌龟的奔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