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71

第71章 孩子预习时不扩展的坏习惯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预习,都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目的是逐渐培养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如果只局限于课本的那点知识,不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就不能达到真正锻炼自己的目的。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接受能力稍微差一点,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所以他们就采取了“笨鸟先飞”的办法,比别人先动手,在课前对老师所要讲授的新知识进行预习,并做到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他们的预习安排可谓是十分精细的,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针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则特别细致,认真地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还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日预习,一般20分钟左右。你看,他们为了预习好功课,确实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他们的成绩还是提高不快,老是保持一种不高不低的状态,这真是叫人苦恼的一件事。

你知道他们还缺了什么工作没做吗?实际上,他们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预习时要注意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有限的知识点上。如果他们能把这个习惯改正过来,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在时间、精力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针对自己擅长而又有兴趣的学科,以课本为基础,以某种课外参考资料为辅助,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要求适当做一些拓宽。多看一些课外书是一件好事情,它能够帮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拿学习语文而言,有许多孩子,在课堂上也不怎么努力,可是一考试,他们的成绩总能排在前几名,这让许多同学感到很是纳闷。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比一般人多读了很多课外书,就是这些不被家长和老师欢迎的课外书成就了他们的文学素养。预习时遇到相关问题弄不明白,例如,不知道《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愁善感的心灵,不知道《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什么那么小度量……这时候,拿出原著来读读,把人物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些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净化心灵、发展健康个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十分肤浅,并且把全部精力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报,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都不想自己进入那个恶性循环之中,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拓宽我们自己的知识面。

在预习的时候,不仅多看书是重要的事情,把课文的知识挖深、吃透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同学虽然非常重视课堂的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却忽略了课前的深入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如果“奏”不响,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时,要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这样就经历了一个自动获取知识、解决疑难的过程。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带着疑问去上课,就会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更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预习时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再现课文内容的能力。如果能用手或大脑把景物描画出来,我们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比如预习《春》时,可以描画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预习《济南的冬天》时,描画出“小山雪景”;预习《海滨仲夏夜》时,描画出“夏夜图”等。另外,很多首古诗是可以配画的,画和诗可互相补充,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都可以通过预习把它们形象化。对寓言故事类、托物言志类的文章,预习时可以注意思考其主旨,把握其中心。从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课文,确定不同的预习重点,这是非常关键的预习方法。

由于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深入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孩子的努力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很自然会产生解决掉它们的迫切愿望,这时候家长或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孩子的理解和收获就很大了。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到课外书的作用

不要以为孩子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行为,课外书对孩子的有利作用已经渐渐被实践证明了,一个被困在课本里难以脱身的孩子,不仅不能把课本知识学好,反而会使他变得非常呆板,与学习的要求、社会的需要都脱了节。

2.和孩子一起深入理解课文

孩子对于课文的理解可能不容易深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了,家长可以引导他,给他提供一些向深处挖掘的角度,不让他的思考在半途停下来。

3.帮助孩子结合课文观点搜集材料

如在预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依法治国时,让孩子搜集身边的案例;在预习语文时,让它们搜集与每课内容有关的古诗词、成语、谚语、典故和身边的实例等。一方面可扩大孩子的视野,另一方面可培养孩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习惯。

4.课前预习,不需要很多的时间

预习时,有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实在不行的话,做上记号,留待课堂上请老师帮助解决。课前预习,要抓住重点,时间不宜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