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66

第66章 孩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缺乏对知识深入、透彻的理解,是今天还在继续的学习的“悲剧”。素质教育提上日程之后,人们认识到应该“以人为本”,彻底清除传统学习方法中不科学的垃圾。

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如火如荼。然而,“习而不求其道”,许多人走了不少的弯路。甚至有不少硕士研究生,他们中学学了6年英语,大学学了4年,读研期间还在学,可是口语表达内容仍然有限,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仍然相当于汉语的小学二三年级水平,让人十分痛心。

究其原因,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时,死记硬背单词,他们认为,单词+语法=英语。在这一认识的误导下,他们死背单词短语,硬抠句法结构,收效甚微。单词背了又忘不说,口语和书面表达方面充其量也只能凑出几句中国式的英语。

重庆华电翻译有限公司的翻译家梁明明先生也曾经在其《翻译心得》一文中说:“我接触了一些大、中学生,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很有问题,遇到一些语法、语音的规则只会死记硬背,不善于发掘其规律,不知道走快捷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连读和辅音浊化问题,其实这是为了自己说话方便才有的规则。语法是为人服务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学习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可是有的人过分重视语法,机械地记忆介词、副词的用法,就会适得其反了。”

其实,在英语的学习中,生词固然需要背诵,语法固然要熟悉,但也需要得当的方法。比如,应该将单词的记忆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应该不断分析、摸索重点词语的特点,深谙单词与单词的搭配,活学活用常见的词语和表达法,通过定量的练习,巩固、激活和扩大自己的英语词汇量。

并不仅仅是在英语的学习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当前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很大一部分人僵化地认为,只要把书上的东西都记住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真是一种很愚蠢、很不切实际的看法。

诚诚是一个尖子生,很受老师的赞赏,他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力求记住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在考试时,往往旗开得胜,十分灵验。大家都很羡慕他的记忆能力。可是到了中学以后,他就不行了。小学开的科目少,一个人的记忆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也许会有好成绩。但是中学就不一样了,中学课程科目繁多,每一门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想记住书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诚诚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按照以前的老套路死记硬背,结果可想而知,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曾经是一个佼佼者的他,最后勉强上了一个职业学校。

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死记硬背的东西是记不牢的,就算记牢了,也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只有把教材真正理解了,吃透了,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不理解的东西,靠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记全、记准的,在考试答卷时不是丢三落四,便是张冠李戴。

传统的教育理念要革新,传统的学习方式要扫清。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的是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就是在强调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不仅关注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学生用了什么方法获得知识:死记硬背背会的?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在发现、解决问题中学会的?这些会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的不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大不一样的。

所以,当前的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领会”、“应用”层次中的内容,大多数是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有的考生不认真地钻研教材,理解、消化教材中的内容,而是死记硬背某些“重点”习题。这实际上往往是事倍功半。因为,试卷中的试题很难同辅导书上的练习题一模一样。死记硬背的考生在遇到试题的表述或角度同练习题不一致时,就无能为力了。明明所考的内容是掌握的,只因为提法不同,也往往解答不出来。

科学家曾做过调查实验,结果发现在100个少年儿童中偏高智商的只有3%,偏低智商的占2%,而大多数孩子属于一般智商,等待开发。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提高的最大障碍是学习知识的方法问题。如果让一个孩子死记硬背一篇他完全不理解的诗文,结果是什么?如果让一个孩子整天埋头算题,不会分析,不会创造,结果又是什么?而这恰恰就是现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一年一年往上升”的被动教学模式,浪费了孩子大量的能力资源。

黄炎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曾经创立了中国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教育协会,他对儿女的教育为我们教育子女做出了榜样,他的经验很值得借鉴。黄炎培认为中学是一个重要阶段,他要求他的孩子们在上中学时必须学好三门课程:国文、外国文和算学。他说:“算学训练头脑,使之清澈、正确、精密,影响于思想很大,文字学科,是吸收各种知识的惟一门径,都应值得重视。”他还认为,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因此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他在同孩子们的相处中,时时用心观察每个孩子的天赋和秉性,并且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因材施教。如他发现一个孩子喜欢玩积木,能够制作成各种建筑图形,便常常带他到高处去看上海的市容全景,引导他去学习研究建筑业。在孩子们的学习中,他总是根据他们的兴趣,把学习的内容给他们讲透,并将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接受。

在黄炎培的教育下,他的儿女们得到了健康成长。他们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深厚至极。他的儿子方刚就常常与父亲在一起研究学问,是父子,又是同志。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帮助孩子预习

通过预习课文,可以初步了解教材某一章(节)的全貌和知识结构,而后带着重点、难点和问题听课,能增强听课效果。

2.认真研究考试《纲要》

以此为纲进行复习,在复习中研究相应的对策,有的放矢,始终围绕提高孩子对题目的理解和解答题目的能力来进行。帮助孩子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教育孩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育孩子养成发散、联想的思维习惯,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经常让他们做一些智力题,以改变其思维习惯。

4.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听课习惯

指导他们要边听边看,边听边想,用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画在书上帮助记忆,注意老师所讲的要点,学会给老师提问题,带着特定的目标去注意听讲。

5.帮助孩子理解学习内容

理解和熟记结合得越好,知识就学得越扎实。家长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