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38

第38章 孩子对学习和做作业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不少孩子对学习和做作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此,父母应该态度坚决,严加督促,而不能让孩子因贪玩而形成马虎的习惯。

于菲菲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个子长得较高,俨然一个小大人。但是,她做作业却从来是有始无终。

于菲菲完成作业的最后情景经常是这样的:

匆匆忙忙地、飞快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铅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爪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跑向电视机前或奔向门外。

书桌上,满摊着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铅笔、橡皮。

通常是菲菲的妈妈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好,然后再认真地将她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出来(通常总会有错误,而且不会太少),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

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于菲菲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她再次被叫回来改错时,他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问:“你说应该怎么做?”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不能说于菲菲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写完”作业并不意味着作业的完成。实际上,作业的检查是作业完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项工作却由家长来承担了。孩子的任务似乎只是写作业,并不需要对作业的质量负责。

整理书包是谁的工作呢?在这里也成了父母的。

那么,孩子在学校时,这些工作由谁来做呢?当然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为什么在家里就要由家长来承担呢?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谁呢?

孩子的责任感和负责任的能力是通过锻炼形成的。锻炼则意味着由孩子自己去承担活动,并明晰活动的目的、步骤以及要求等。

这种锻炼机会最初应当由家长来提供,并提出恰当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很多父母剥夺了孩子成为一名“完全学生”的某些义务和权利。大多数父母是用以下方式渐渐使孩子放弃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

(1)指责孩子检查作业不认真,整理书包不整齐。于是,替孩子完成这类工作。

(2)出于关心,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时间,主动代替孩子做这些工作。

第一种做法,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家长不是能干吗?干脆由你们去做。渐渐地,孩子将这些工作不再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

第二种做法,没有把孩子当做学习的主人,没有使他意识到这些工作是他分内的事儿。

无论哪种做法,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即造成孩子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的缺失,丧生了自主活动的信心和能力。

家长为什么会如此做呢?

究其根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只对可测算的、能够标识孩子学习成绩的那些方面进行要求。

其二,想为孩子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保证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上。

其三,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是各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其四,没有意识到知识学习只是孩子成长中很小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培养从事其他活动的能力。

父母针对孩子的毛病,可以按以下方法去做:

1.提议孩子与家长一起检查作业。

2.就某些作业问题让孩子说明是否正确,以及他自己的理由。

3.逐渐表现出对孩子的教学内容不太熟悉的样子。

4.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正意见,建议孩子自己重新思考。

5.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

6.至于整理书包,家长大可不必耽心他会丢三落四。即使他可能忘了装一本书,或忘了装橡皮,也不会太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即使暂时影响了学习,通过如此的教训,从此他会细心,认真检查自己的每一样东西,对自己的事认真负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