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31

第31章 孩子浮躁的坏习惯

荀子曾说,“螃蟹浮躁,寄人篱下”。按此理,人若浮躁,则无处容身;学习浮躁,则学无所成。

一只喜鹊、一只啄木鸟都在树林里觅食。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从这棵树飞往那棵树,东找找、西寻寻,却一条虫子都没找到;而啄木鸟默默地跟在喜鹊后面,一旦发现病树,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最后,喜鹊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专一有了收获。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其中也有不少“喜鹊”。

森森参加了学校的绘画兴趣小组,没学几天,觉得足球运动最流行,于是改学足球;又过不久,感觉踢足球太累,想学一点轻松的,就上了剪纸班;但剪纸又太繁琐,于是转学钢琴……这样,森森不断地换班,始终没有静静地坐下来,专心学好一门本领。一学期结束,森森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会。

人一浮躁,就静不下来,就不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学习。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做任何事,包括学习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踏实。像森森那样的孩子还不少。他们在学习中不愿实干,喜欢幻想,心绪不宁,烦躁不安,想得多,做得少,结果到头来一无所获。所以,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拒绝浮躁,做到学习时用心、专一,少说废话,多干实事。

学习是一个在新领域中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过程,它要求有严密的思维、踏实的行动。消除浮躁的感觉,把心思收回来,才是成功的秘诀。

著名音乐家傅聪成名前在英国留学,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静不下心来学习。他在国内的父亲傅雷听说后,给他去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通道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直抵内心和脑海。”

“心有浮躁,犹草置风中,欲定不定。”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一次演讲中送给青年学生的话。他告诫青年学子不能浮躁,要自定心神,集中精力,专注于功课。如此才能有进步,才能有所成就。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各种新奇玩意,奇门巧类,多如牛毛。孩子很容易分散精力而被吸引过去,对于学习就难以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进行,就会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这样学习,怎么会有效果呢?因此,学习要克服浮躁,脚踏实地。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孩子营造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容易受到影响,难以专心学习。家长一方面要注意防止新奇怪异的事物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少干扰、少诱惑的学习氛围。

2.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没有哪个孩子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促使孩子探求、研究新事物,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若不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有可能成为产生浮躁情绪的根源。家长不能任由孩子的好奇心随意发展,而要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入对问题、对事物、对现象的深入探讨中,让孩子对深层次、更本质的内容产生好奇,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

3.帮助孩子调节心理状态

当孩子因学习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把功课放一放,听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散心,减轻他心理上的负担,让他的心情平静下来,以更充沛更集中的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如此,孩子就会心无旁骛,专注学习,浮躁之心自然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