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21

第21章 孩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

无自制力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就像无舵之船,难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有自制力的人有很强的独立性,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左右。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的形成并不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我儿子今年14岁了,可一点儿自制力也没有,没有一件事能从头做到尾。拿起一本书,还没翻上几页,就扔到一边;学习不了多长时间,就去看电视。这可怎么办呢?”许多父母常为孩子没有自制力而烦恼不已。确实,孩子的自制力差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

郭英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现在正面临中考,学习很紧张,但每天做功课时,她都管不住自己。刚开始的几道题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但没过半小时,她就坐不住了,一会儿起身去喝水,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又上厕所,反正她总有理由不写作业。郭英不光在做作业这件事上没有自制力,在其他方面也这样:跳舞可以说是她喜欢的事,但当老师教完一段后,她练习起来从来不会超过3遍,对动作的要求也是马马虎虎。由于这个,她总挨老师批评。郭英自己也觉得很苦恼。她感到现在面临中考,这种状态根本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但她想管住自己却做不到,好像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她离开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么,郭英自制力差的这种坏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

原来,郭英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从很小开始,父母就对郭英进行了早期教育。先是弹琴,后是画画、念英语、算算数。看到女儿这样辛苦,妈妈很心疼,在郭英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送来零食什么的。小孩子禁不住诱惑,于是,时间一长,形成了习惯,没有零食就不能把事做下去。她做事的时间不能长,并且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学习,所以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每当考试成绩出来时,郭英看到自己那可怜的成绩都会很伤心,有时甚至会大哭一场,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但几天之后,她就会把自己的痛苦抛于脑后,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自制力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父母总以为自制力可以由孩子的主观意识来控制,孩子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没能管住自己,完全是他们“不愿意”和“不使劲管”的原因造成的。其实,这冤枉了很多孩子。孩子自制力差有许多原因,如外部世界诱惑太多,或早年未形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缺乏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精神,以及生理因素等。其实,孩子自制力差,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辛苦一点儿就承受不了,总是嘘寒问暖,导致孩子不能专心地做一件事;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难得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和说话,长期的紧张气氛,使孩子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总是追赶着应付新变化。

孩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是多种因素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所以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也需要长期的过程。建议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把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很容易受短期的、比较具体和明确的强化物所左右,而不容易受遥远的、比较抽象和模糊的东西所影响。学习虽然意义重大,涉及孩子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可对孩子而言,毕竟是比较遥远和抽象的;而看电视、吃零食之类的事情是一种十分明确的诱惑,可使孩子获得即时的满足,因此孩子常常不能抗拒后者的吸引。为此,就特别需要父母想办法,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2.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当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时,父母不应随意打断他而让他做另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学习内容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吃点好吃的,玩玩小玩具,听听歌曲,做做操,以此来作为孩子完成一项阶段性任务的奖励,而不至于使孩子的学习太乏味。

3.设法使孩子集中精力干一件事

家长要注意孩子在平时的表现,当孩子做事不彻底时,要鼓励他把事情做完。不管是在孩子玩积木还是画画时,都不要把所有的玩具和用具一股脑摊在孩子面前,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4.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选出一项让孩子坚持下去。因为孩子的经验不足,感兴趣的东西有限,所以要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5.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

父母要常常鼓励孩子,经常和孩子倾心交谈,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关心他、爱他,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事的积极性。如果父母对孩子努力做的事不闻不问,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而放弃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