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12

第12章 孩子低效率学习的坏习惯

学习效率不高大多因学习方法不当。父母要矫正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缺点,应该从学习方法上给孩子多加指导,只给孩子压力是不行的。

李爱华是沈阳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学习的刻苦用功劲儿,全班没有谁能和她相比,大家给她取了个“学习机器”的外号。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不必说,据和她同宿舍的女生说,她几乎不会放过任何看书的时间,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等,甚至说梦话也在背英语单词。班主任每每训斥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时,总会拿她当训导的武器:“你要是有李爱华同学十分之一的学习劲头,我保证你能考上清华大学。”谁只要看一眼她鼻梁上的那副像酒瓶底儿一样的眼镜,立即就会明白“书虫”是个什么样子了。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所以,许多同学私下里嘲讽她说:“我要是学得像她那样昏天黑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后来,她高考考了三年,才勉强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专。

李爱华同学的症结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虽然功夫下得很多,但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这样的问题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非常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孩子已经很用功了,再抱怨孩子于心不忍。而孩子自己,肯定比谁都更着急。通常而言,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学习最用功的学生,而是那些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呢?教育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不要让孩子一刻不停地扑在学习上

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效果好,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我们常看到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玩。这无疑是“强按着牛头让牛喝水”。实际上,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不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

2.正视孩子存在的学习能力障碍问题

很多孩子学习能力差,往往是因为他们本身存在着学习能力障碍问题。大多数家长并不完全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知道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排除这些障碍,反而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整天逼着孩子学习。往往促使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一提到学习就心虚气短,故意磨磨蹭蹭,甚至产生了厌学的不良情绪。别看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实际上根本没有学进去。

3.让孩子在玩耍、娱乐中学习

大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在玩,就很不高兴。他们不但要孩子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更希望孩子能自觉地多学习更多的东西。殊不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游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孩子的语言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在游戏中能够得到迅速提高。很多孩子虽然认字和算术能力不错,但由于缺乏充分的游戏训练,他们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都比较少,从而缩小了他们的智力活动范围,他们的灵活性和自理能力都不会强。这些缺点在他们上学后就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家长不要一厢情愿地向孩子“灌”知识,把孩子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效率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4.适当寻求他人的帮助

大多数取得成功的人都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家长如果自己辅导不了孩子,在必要时可请专门的家教,为孩子指点迷津。当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或者家教的帮助不应超出孩子需求的范围,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5.教孩子学会发挥潜意识的作用

人类所获取的9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潜意识来实现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所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教会他发挥潜意识的作用特别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挖掘、激活潜意识的方法有这样几种:用视觉形式传递信息和要点;创造安全和谐的身体和心理环境;运动和身体接触;用音乐和声音;通过故事和隐喻与信息连接;深呼吸,进入放松状态。

6.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

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能牢记在心,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下的信息,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临时抱佛脚得来的知识,只是一种感性的知识,会暂时留在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一种先快后慢直至最终遗失的规律,而只有经过理性思考所得来的知识才有可能保持得更长久。

7.让孩子有意识地学习自己最薄弱的一面

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直面自己的不足,加以克服,就能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增加孩子成功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