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智慧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40600000005

第5章 李时珍慧眼辨茯苓

幼年的李时珍经常跟随父亲和哥哥去附近山上采集草药,帮助父亲抄写药方,自幼就获得了许多药草知识,并深切体会到人们对医生和医药知识的迫切需要。

在父亲的教导下,李时珍14岁那年考取了秀才。但李时珍并不热心功名,相反,他特别喜欢医药学,常常背着父亲攻读医药书。

为了考察入药的植物,李时珍决定亲自外出采访药草。他与师弟庞宪同行,到处寻访名医。

有一天,他们骑着驴,跑进一条山道,见两旁山谷里生满了松树,一个个身如鳞甲,叶似猪鬃,都是生长了几十年几百年的高大老松。他们边走边看,一会儿,李时珍开口说:“庞宪,你瞧,这里的松树同刚才见到的不一样,都长得干巴龇裂的。”

庞宪抬头,见前面树林里,果然有几棵松树,叶子都已枯黄凋落,便随口答道:“怕都是病松吧!”

李时珍摇摇头,说:“这不是平常的病松,那树根下面的土为什么都是泡的,我猜那里面有茯苓,我们过去挖起来看看。”

李时珍跟着师弟走进松林,围着树走了两圈,看了看土色,选定了一块地方,指给庞宪看。庞宪就用锄头使劲地挖,果然挖出一颗有番薯大的褐皮茯苓来。

庞宪高兴地说道:“书上说,多年松脂化为茯苓,就是这个吧!”

李时珍看到松林里很多松树都已凋败,便指着这些松树对庞宪说:“这里的茯苓都是人种的,你瞧这一片全是。这里一定有种茯苓的人家。”

李时珍赶到镇上一打听,果然茯苓是人们种植的。

李时珍用毕生的精力,走遍了大江南北,亲尝百草,遍访名医,最终撰写出了医学巨着《本草纲目》,成为明朝杰出的医学家。

心得·启迪

善于观察和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要挖掘自己的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要学会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