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智慧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40600000026

第26章 仰望星空的童年生活

李珩,189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又名李晓舫,我国着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曾发表《造父变星统计》、《红巨星模型》等200余篇巨着。

李珩5岁那年,他的商人父亲精心为他挑选了一所私塾,将他送去读书。

这所私塾的老师是举人出身,既有名望,学问也颇有功底。当时还处于科举时代,李珩读的书不外乎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和“古文观止”一类。

进了私塾,李珩虽然捧着线装书整天哼哼呀呀,但他却对奥妙无穷的星空非常感兴趣。

天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星星?星星为什么会发出亮光?白天为什么就看不见星星?难道母亲讲得牛郎星、织女星真是人变的吗?挑灯草的孩子受后母虐待多可怜啊,星星会不会移动……

每当繁星满天的时候,李珩便放下书本,仰望星空,思索这一个个问题。

有一次,当他读到《史记》里的《天宫书》一节时,简直高兴得坏了。啊!这篇文章里竟然有关于星星的记载。

可是读着读着,他又觉得记载单调而简单,远远没有母亲讲的神话故事那么生动。

李珩7岁时,喜欢穿着短裤、短衫,头上盘着一根小辫子,靠在年轻的母亲身边看星星,边对繁星满天的夜空指指点点:

“妈妈,那几颗是什么星?”

“我不是讲过了吗?那是织女星,对面是牛郎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母亲兴致勃勃地吟了一首诗。

“我不是说牛郎织女星!”李珩纠正说。

“啊!你说的是挑灯草星。”

“啊呀!不是!”李珩急得直跺脚,“我说的是那几颗星星!”

母亲终于看明白了:“噢!那是北斗星。”

“妈妈,什么叫北斗星?”李珩又问。

“晚上,你若是迷路了,辨不清方向,只要看到它,那你就能分清东南西北了。北斗星在天空的北面,由7颗星星组成,所以,人们又叫它北斗七星。”母亲耐心地解释着。

“1、2、3、4……”李珩用手指向天空,一颗一颗地数着,“妈妈,是7颗星!”

妈妈看着他认真地样子,又进一步地启发说:“你再看看,把7颗星星连起来像什么?”

“唔,连起来……”李珩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忽然叫起来,“妈妈,像奶奶烫衣服的铁熨斗!”

“咯咯咯咯……”

母亲笑了,李珩也笑了。

李珩在私塾读书,就像小鸟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自由飞翔的空间。读的书既单调又枯燥,还要作什么考科举的八股文。

有一次,他向父亲请求,让他进城上新学堂。父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学校里除了语文课,还有算术课和自然常识课。父亲一听火了,举起手就要打他。

父亲原本以为李珩文静老实,缺乏商人的气质,不可能接他的班,因此改变了让他当商人的主意,叫他攻读诗书,学习八股文章,将来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成就一番事业。

可是李珩却对科举不感兴趣,还提出到洋学堂读书,他当然不高兴。因此,坚决不同意李珩的请求。

年幼的李珩怎么能违背父亲呢?就这样,尽管他心里不愿意,可仍然在私塾整整读了10年书。

长大后,李珩致力于天文学的研究,发表了很多天文学巨着,成为我国着名的天文学家。

心得·启迪

兴趣是成功之母。李珩虽然生长在晚清时代,学的是八股文章,但由于他有一颗向往星空的童心,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自然科学的顽强毅力,所以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