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从1万到100万的短线操盘实战兵法
11138000000067

第67章 中线选股操作方法

1.中线选股的原则

第一重基本面,第二重技术面。只有基本面好,如行业有发展前景、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市盈率不高,才会有入选中线股的资格;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看技术面。技术面要求是:价格不高、主力长期在收集、回调到位。符合以上两方面条件,可以选出来作中线股。操作原则是调整到位后分批买入,持股的时间相对较长,中线原则期限应该是一个波段行情的周期,一般说做一只中线股的时间周期应该是一个月以上。在此期间,买入后可能会受一些短期因素影响,如大盘急跌、部分资金临时出逃等造成盘中下跌。这种情况发生,一方面不要慌;另一方面,既然是被选中的中线股,就应该在急跌中加仓。

所以,投资者在做股票时一定要明确自己是在做中线还是短线,各自的选股原则和操作思路是不一样的。如果区分不了,就容易自乱阵脚,不仅享受不到乐趣,还会成为负担。

2.中线选股方法

(1)刚突破30日均线不久或突破后正进行回调的个股,成交量必须配合良好。

(2)5日均线与10日均线金叉向上(最好是5日、10日、30日均线形成价托)。

(3)股价与底部筹码密集区乖离小于30%,或与上部筹码密集区至少有10%的空间。

(4)股价与30日均线乖离不大于15%(乖离越小越好,此时要是将乖离控制在5%以内,成功率将提高)。

(5)日MACD低位金叉,日KDJ低位低叉向上。

(6)日、60分钟、30分钟、15分钟OBV线全部保持总体持续向上。

(7)股价回落在30日均线或者上升通道下轨遇强支撑。

以上条件除第7条外,其他6条必须同时满足;如能同时满足全部7条,则基本上可以算是百战百胜,风险几乎为零。

3.中线选股的误区

在实际选股中,市场中常见以下几大误区:一是热衷于从行业的角度选股;二是在重视个股基本面分析的同时,忽视对个股技术性因素的分析;三是热衷于对新股投资价值的挖掘,缺乏对老股投资价值的再挖掘热情。

(1)误区一:热衷于从行业角度着手选股,选股重点放在高科技等朝阳行业的个股上。

走出误区:不要过分局限于某类高科技行业。高科技行业中的投资者已拥挤不堪,股价阶段性高估的可能性较大,不妨将眼光投向传统行业和与高科技行业链接的传统行业,另辟投资途径。

机构投资者的中线选股倾向是侧重于从行业的角度入手,采取了先行业后个股的选股思路,即先确定要投资的行业,然后再在所看中的行业中选取具体的个股,这就造成新兴行业中拥挤了各种的机构投资者,而一些传统行业却少人问津。基金重点投资的行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最突出的就是电子通讯行业,由于同时被众多基金经理看中,该行业的个股在基金投资组合中长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所选的上市公司较为庞大,包括大唐电信、东方通信、东大阿派、中信国安和中兴通讯等一批国内行业巨头。

这样的选股思路固然科学合理,但是却存在重大的遗憾,就是忽略了大量的其他行业中的个股机会。在基金并不看好的行业中,存在许多个股机会,而被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并集中投入的个股却并不一定能持续上涨。毕竟众多基金同时介入,极可能造成所看好的个股股价的阶段性被高估,从而导致股价长时间高位整理。这虽然不影响其作为长期投资的选择,但必然造成机会损失,同时也抬高了资金的时间成本。

从对创新高个股的行业分布状态分析,我们看到中线黑马并不一定产生在热门的行业中。中线持股并不一定非要持有所谓朝阳行业的个股。从来就没有什么夕阳行业,只有可能被淘汰的夕阳技术。这种分布情况表明,哪个行业更容易产生中线牛股并没有一个特别的定式。中线牛股并不是注定产生于某些特定的行业中。中线牛股与行业属性间并没有特定的必然联系,虽然短线热点与行业景气度的转折是否有关,但中线强势股却并不一定与行业属性有必然的联系。在美国,其涨势持续一年甚至多年的中长线最牛气的股票就有许多像可口可乐这样的传统行业股。巴菲特选股时,从来不把行业背景放在第一位,他最关心的是个股本身的内在价值,从中发现和选取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个股。在他所选取的个股中,行业分布是非常广泛的。现在基金公司选股时大多数采取先行业后个股的做法,导致众多基金同时看好少数几个热门行业,同时争持几只个股的现象较为突出,从而使得这些被基金同时看好的股票的流通股大量集中在基金公司手中。从2000年基金公司第三季度末主要重仓股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风华高科,基金持有量高达5699.5万股,占其流通股的30.75%,新太科技、大唐电信、中体产业、电广传媒、海虹控股、东大阿派等十六只个股的20%~30%的流通股被基金公司集中持有。再来看看这些个股的二级市场走势,风华高科2000年9月12日除权后,长时间横向整理。新太科技成交清淡,走势平平。概括起来,这些被基金大量集中持有的个股,在基金建仓结束之后,其二级市场的走势总体上明显偏弱于大盘。

(2)误区二:中线选股,基本面因素比技术面因素更为重要。

走出误区:至少从当前以及今后1~2年内,中线选股时,不能偏废个股的技术性因素,基本面与技术面分析同等重要。中线选股在从基本面上考虑的同时,还必须结合考虑所选个股的技术性因素以及当前市场运行的特征,如股本、流通市值、股价水平等,其中流通市值的高低尤其值得关注。

中长线选股中,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孰轻孰重?有人说,基本面分析决定选取品种,技术面分析决定介入时间。这并不全面。实际上,这个问题与证券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有关。技术面并不是仅在决定介入时点时才有用,在选品种时,同样非常重要。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投资理性,基本面分析重于技术面分析;在新兴的证券市场中,早期技术分析重于基本面分析,在其逐步走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基本面分析开始变得重要起来,但是还不足以像成熟市场那样重于技术分析,只是基本面分析上升到与技术分析同等重要的程度罢了,所谓基本面分析更重于技术分析的认识是太超前了,是超越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的认识。

另外,从证券市场本身来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投资的市场,也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不管是成熟股市还是新兴股市,投资和投机永远是并存的,只不过是比例有所不同而已。既然股市天生具有投机性,选股时就不能不考虑个股的技术因素。

因此,中线选股中,仅仅考虑基本面因素的支持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技术面因素同样要能够支撑它。技术面因素包括两方面:其一,个股的技术性因素,如股本、流通市值以及当前股价绝对水平和相对高度;其二,股价的运行特征和股票的换手率情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股本的分散与集中程度。

中线牛股对技术面因素的要求可能会因为股市整体运行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必须适时调整。中线选股时,基本面标准可能两年、五年才发生变化,而技术面的选择标准可能会一年甚至半年就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通过研究股市运行特征的变化,及时和适时调整技术面选股的标准。

在考虑所选个股的技术性因素时,流通市值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流通市值特别大的个股,需要特别优秀的基本面作支撑,对公司基本面的要求特别高,否则,在二级市场上也同样难以有上佳的表现。流通市值相对小的个股,对基本面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如果配以中偏上的基本面,其在二级市场上就较易产生上佳的表现。

中低流通市值股产生强势股的市场基础:

①当前入市机构的规模结构是大机构少,中小机构较多。目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有资格进入股市的机构主要有四大类,即自营券商、证券投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三类企业。其中职业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前三类。前三者中,除了证券投资基金公司能将较大比例的资产用于股票投资外,自营券商和保险公司的资产也只是少部分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

②较多机构资金的入市方式采取间接式。尽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可以进入股市,但进入的方式却并不是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保险资金入市方式主要是组建保险基金、新股和新基金发行配售等。三类企业入市方式主要是:作为战略投资者配售新股发行股票、购买基金、委托证券商管理资产等。这些机构资金间接入市,使得直接介入二级市场运作的大资金并不是太多。

③每年大量的新增资金中,个人等中小散户资金量仍然占较大比例,散户的操作具有分散性和随机性的特性,符合市场短线热点的趋势比较突出。

④操作规则的限制。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一家基金公司持有一只股票的市值不能超过其总资产的10%。也就是说,一家50亿元规模的基金公司,购买一只股票,所动用的最大资金量也只能是5亿元,而单只基金运作规模通常只有2亿~3亿元。因此,基金公司操作大市值的个股难度比较大,一般也尽量选择流通市值居中的个股。

尽管每年有数千亿元资金进入股市,但入市资金总的来说还是呈现大型资金偏少、中小型资金偏多的结构,而中大型资金中又多采取间接入市方式,这就是造成大市值股难以启动并持续上扬、中低市值股较易产生持续上扬行情的重要市场基础。

(3)误区三:老股中不易产生中线黑马。

走出误区:在牛市当中,新股定位常一步到位,上升空间相对收窄,而老股中则更易产生中线黑马股。

中线牛股并不完全是在新股和次新股中产生,在我国股市运行了10年之后,股市长期上升趋势确立,一些上市时间比较长的个股更有可能成为中线牛股。

总结出如下可资借鉴的经验:

①选中低价股,不选股价超过20元的个股;15元以下的中低价股是中线牛股较易产生的区域。

②选择流通盘低于1.5亿的个股。

③选择流通市值低于15亿的个股。

④不选远离底部的个股。

⑤注重公司本身的质地和前景分析,充分意识到行业发展前景并不代表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因行业轻个股。

当然,在任何时候,选股策略、选股原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确立了最基本的选股要素之后,我们要学会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