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从1万到100万的短线操盘实战兵法
11138000000043

第43章 策略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时,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投资者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巴菲特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99:1.如此高的成功率背后,“能力范围”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菲特所谓的“能力范围”,是指“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巴菲特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棒球的“击球区”。

巴菲特的能力范围使他产生一种控制感,这是人类面临不确定情况时都渴望得到的。控制感可以产生安全感,而且巴菲特的股东也是他的伙伴,加上安全边际的保护,伯克夏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债务,所有可以想见的后果都是良性的,这就提供了安全感的第二重保证,促进了巴菲特在“击球区”保持情绪平衡,能够客观地评价提供给他的机会,消除不确定性,极大地提高了击球的命中率,使得他在资本管理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并且长盛不衰。

投资经理人詹姆斯·奥洛克林在《沃伦·巴菲特传》中认为,巴菲特在能力范围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三步走”的精神模式:第一步,确定他知道什么,其办法是鉴别真理、真理之后的动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步,保证他知道什么,其办法是来一次逆向思维,以证明他以前的结论有误;第三步,检查他所知道的,从他所做出决定的后果当中挑出并反馈。

第二步通常是大家所忽视的,而这一步对保证认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十分重要。牛根生曾说过他的养母对她的教育有一条对他影响很大:“要知道,打颠倒;打颠倒,什么都知道。”“打颠倒”其实就是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过程。

巴菲特拥有这样的成功模式,并非因为是天才,而是因为他经历了所谓的“认识爆炸”,经过了不懈的学习、不倦的思索和勇敢坚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