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11137800000003

第3章

城市防护林还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在城镇房屋的迎风面,种植10行高大松树,风速可降低60%。由于林内与林外温度的差异可以形成空气对流增加一级风,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在林内则倍感舒适。城市森林可增加城市空气湿度,一个树种选择、结构配置合理的城市森林,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54%。

城市的树林具有蒸散作用,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千克水,所以树林下空气湿度明显上升。城市的片林、林带和绿篱都有降低噪音作用。绿篱、乔灌木混合结构带、30米宽的林带,可以分别降低噪音3~5分贝或6~8分贝。

城市树木可以利用庞大的叶面及其柔毛和粗糙的干皮,吸附飘浮在城市空气中的悬浮尘粒,借降水将其冲刷到地面,净化城市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城市森林可以提供清凉饮用水,如美国东部的一些城市,由于城市森林的作用,出现了清凉饮用水源头。

城市森林在美化市容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以树木的绿色为基调的五颜六色,为城市增添自然美;

(2)森林和树木有丰富的线条,是曲线美的典型;

(3)树木打破了建筑物僵硬的棱角,烘托建筑物的美,从而展示城市的美。

赤泥

从铝土矿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废渣,外观出现赤色或棕色,称为赤泥。这是一种碱性废渣,主要成分是硅、钙、铝、铁、锰、镁、钠、钾和铊等的氧化物。如不适当处理即会污染地下水源与地表水,危害渔业生产和农业灌溉。如长期堆放,干燥后随风飘扬,还会污染大气。为了防止赤泥的污染,赤泥堆场底部应采用不透水材料,并在赤泥堆上铺土种植植物。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当做资源,开展综合利用,如生产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或作为炼钢用的萤石的代用品和回收赤泥中的铁、钛、铝等金属物质。

赤潮的危害

波罗的海被俄罗斯、芬兰、瑞典、丹麦、德国等工业国所包围,这些国家向波罗的海排放大量废水,总量约为20000多吨,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波罗的海沿岸赤潮经常发生。据日本环境厅调查,日本的濑户内海,有2/3的海底已经没有或几乎没有生物。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濑户内海,水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海域赤潮经常发生,次数逐年聚增。1970年有79次,1975年竟达300次之多。1994年3月17日,南非西海岸出现了50多年来罕见的赤潮,臭鱼烂虾堆满整个海滩。在一些海滩上,死鱼堆得足有二三尺厚。

赤潮也会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赤潮发生的海域,水产品含有毒素。有些赤潮毒素是腹泻性的,称为腹泻性贝毒。有些是麻痹性的,称为麻痹性贝毒。科学家已分离出许多贝毒,而且已证实其中的毒性,有的比眼镜蛇的毒还要强80倍。1986年底,中国福建东山岛居民因食用含赤潮毒素的海鲜,发生一起136人中毒的恶性事故。1983年菲律宾发生一起赤潮,有278人中毒,死亡21人。2004年中国海域发现赤潮96次,大面积赤潮集中在东海和渤海。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7000平方千米,经济损失约6.5万元。

充分利用水资源预防

充分利用水资源预防,是指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实际上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人类在保护环境中认识到,环境保护一定要采取全球性的联合行动。从20世纪70年代起,多次举行各种类型的世界性环境保护会议,并签署了一系列国际间环境保护的宣言、公约和协定。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由防治工业污染扩大到自然资源的保护。1980年3月,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公布了保护世界生物资源的纲领性文件——《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要求采取国际合作,保护和利用人类共有的资源和财富。

D

大气成分

在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当中,可归纳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3类组分。像大气中的氮、氧、氩以及微量的氖、氦、氪、氙、氩等稀有气体,都是大气中的恒定组分。在近地表大气中,这些气体组分的含量几乎是可以看做不变的。大气的可变组分主要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2%~0.04%,水蒸气的含量为4%以下。这些组分在空气中的含量。是随季节、气象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由恒定组分和正常状态下的可变组分组成的大气,称为洁净大气。

大气中不定组分

大气中不定组分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灾害所引起的,由此形成的污染物有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这些不定组分进入大气,会造成局部和暂时性的污染。大气中不定组分的另一来源,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城市增多与扩大,人口密集,或由于城市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使得大气中增加了许多不定组分,如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这是大气中不定组分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的厚度

大气围绕在地球周围,总厚度为1000~1400千米,总重量约为61015吨,相当于地球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一。根据大气的组成状况和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自下而上可分为若干层。从地表向上至大约80千米的高度之间为均质大气层,其中的氧和氮的组成比例几乎没有变化。在这一层中,根据气体温度及大气运动等特征,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中间层。在80千米以上,为非均质层,其特点是气体的组成随高度增加有很大变化。在非均质层中又分为热成层(电离层)、外层(逸散层)以及氮层、原子氧层、氦层和氢层,再向上就进入了宇宙空间。

在大气的各个圈层中,对流层位于最底部,该层中空气的总重量占大气总重量的95%左右,还有一定的水蒸气。这里有活跃的空气对流,形成风、云、雨、雪、雾、霜等各种自然现象。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特别是靠近地面l~2千米之内,污染的程度最强。

大气污染的危害

污染的大气可以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在低浓度空气污染物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疾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空气污染。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多发,更与空气污染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空气污染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的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多种其他疾病的发生。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危害也十分严重。一般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抵抗力都比较弱,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就能影响植物的生长机能,发生落叶或死亡现象。在一些有色金属冶炼厂或硫酸厂的周围,由于长期受二氧化硫气体的危害,树木大都枯死。工厂排出的含氟废气除了污染农田、水源外,对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

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仅受到人们关注的污染物就有100余种,它们来自于三个方面:

(1)生活污染源,即炊事或取暖时燃烧物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

(2)工业污染源,即火力发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

(3)交通污染源,即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煤烟、尾气排放。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重量大约为6亿~7亿吨,其中,煤粉尘1亿吨,一氧化碳2.2亿吨,二氧化硫1.46亿吨,碳氢化合物0.88亿吨,二氧化氮、硫化氢等近1亿吨。

大气热污染

由于向大气排放含热废气和蒸气,导致大气温度升高而影响气象条件时,称为大气热污染。大气热污染也会给人类带来多种不良影响。例如,在工业区或城镇上空,由于生产和生活废热的大量排放,其中心地区的气温可比周围地区温度年平均高出0.5~1.5℃,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为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把工业区或城镇比喻成海洋中的一个孤岛,白天岛上受热比四周海面快,因此,岛上地面气温比周围海上气温高,由于热岛的存在,使得工业区或城镇排放的污染物和废热总是在局部地区上空循环徘徊,难以向下风向扩散,从而更加重了工业区或城镇的环境污染。在一般静风的情况下,热岛是整天都存在的。只有风速比较大,上空受较大气压梯度影响时,污染物才有可能向下风向输送、扩散和稀释。

大气污染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岩石风化等,也有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废气、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和生产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中,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大气污染的定义是:“室外的大气中若存在人为造成的污染物质,其含量与浓度及持续时间可引起多数居民的不适感,在很大范围内危害公共卫生,并使人类、动植物生活处于受妨碍的状态。”

大气温室效应

地球在不断地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同时又不断地放射红外辐射能量,维持一个大体上的平衡,这叫做辐射平衡。地球保持辐射平衡时的平均温度,也叫做地球的行星温度,大约是-23℃,然而这个温度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15℃低了38℃。这是因为大气允许太阳光通过并照到地球上,却不允许地球发出的红外辐射直接跑出去。大气中含有许多水汽、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臭氧、一氧化二氮和甲烷。这些气体把地球红外辐射吸收了一大半,然后再向四面八方放射,于是其中一部分红外辐射又返回了地面。这就像玻璃温室一样,阳光能照进来,红外辐射却出不去。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人们把这些气体叫做温室气体。

大气圈

大气圈的组成随时间和空间变化。除水蒸气(在局部的大气圈中它浮动于0%~4%)之外,大气圈的主要成分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很小。然而在海平面50千米以上组成气体的比例则有显着变化。因此,大气圈被分成两个在成分上不同的组成部分:50千米以下为均质层;50千米以上为非均质层。

大气圈也可以按照其热状态划分。按此标准,大气圈可以划分为几层。底层是对流层,它包含大气圈的绝大部分,并且是天气的范围。对流层以上的一个稳定层叫平流层,这一层很重要,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臭氧,臭氧过滤来自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其上层是中间层,它更不稳定。最上层是热成层,这是又一个非常稳定的层,不过其内容物仅勉强能够引起可见程度的太阳辐射的散射。

大气环流

大气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运动方式。它不仅以水平、垂直的方式运动,而且还日夜不停地作环流运动。一般大气环流主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行星风系。大气环流一般分为三个等级:最大的一级环流,规模巨大全球运转,如东风带、西风带等,总称为行星风带;二级环流范围较小,如季风、气旋、反气旋等;三级环流范围最小,如海陆风、山谷风等。环流运动就是大气沿一定的环形路线循环运动。环流是大气中热量交换、水气输运的重要方式,是形成各种气候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草坪的作用

草坪作为消减噪音、提供休闲和运动场所、以及保持水土等多种功能的公共绿地,在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生活环境、发展体育运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促进能量转变。草能把太阳能转变成生物能。据科学家计算,700亩的草,每天从太阳方面所吸收的“能”,竟和一颗普通大小的原子弹所释放出来的“能”相似。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绿色能源的开发研究,以期解决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

(2)净化空气。草坪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氨、氯等有害气体,防止和减轻这些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草的叶片茂密而粗糙,有的还长有许多绒毛,能够滞留、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烟尘、灰尘。据测定,草坪比裸地的吸尘能力强70多倍,草坪上空的空气含尘量仅为裸露地面上空的20%~30%。

(3)平衡生态。草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保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保持空气的清新。

(4)调节温度。草坪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蒸发出大量水分,可使草坪地面冬暖夏凉,夏天接近日光直射的高楼墙壁以及柏油路面、水泥路面的气温,较日光照射的草坪附近高4℃~4.5℃:冬天草坪地面的温度又比柏油路面约高4℃~6℃。

(5)调节湿度。l亩草坪每天大约蒸发4.25吨水,如果草的生长期为100天,就可以蒸发425吨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5%~9%。所以,夏天在草坪区域,就会使人感到格外清新、甜润。

(6)防止径流。草类根系发达,有的草根很长,甚至长达1英里,能紧紧地抓住泥土,防止水土流失。

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当代人为后代人类的利益保存自然资源的需求。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国际法学者爱迪.B.维丝提出。代际公平中有一个重要的“托管”概念,认为人类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类的受托人,在后代人的委托之下,当代人有责任保护地球环境并将它完好地交给后代人。代际公平由三项基本原则组成:

(1)“保存选择原则”,即每一代人应该为后代人保存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避免限制后代人的权利,使后代人有和前代人相似的可供选择的多样性;

(2)“保存质量原则”,即每一代人都应该保证地球的质量,在交给下一代时,不比自己从前一代人手里接过来时更差,也就是说,地球没有在这一代人手里受到破坏;

(3)“保存接触和使用原则”,即每代人应该对其成员提供平行接触和使用前代人的遗产的权利,并且为后代人保存这项接触和使用权,也就是说,对于前代人留下的东西,应该使当代人都有权来了解和受益,也应该继续保存,使下一代人也能接触到隔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作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个重要部分,代际公平在国际法领域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在很多国际条约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认可。

代内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