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海洋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11137700000015

第15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国际海底区域制定了一项以“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为基础、以“平行开发制”为特征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联合国秘书长磋商所达成的《关于执行(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仍然维系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的这一基本框架,即在“‘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这一原则下,其开发一方面由代表全人类利益的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其企业部直接进行,另一方面由各缔约国及其公、私企业通过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勘探和(或)开发合同的方式进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基本政策

《公约》规定,“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任何国家不应对“区域”的任何部分或其资源主张或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也不应将“区域”或其资源的任何部分据为已有。对“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在这一原则精神下,《公约》规定了进行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基本政策,即“区域”活动应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健全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并促进国际合作,以谋求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发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平行开发制

《公约》确立了进行“区域”勘探和开发活动的平行开发制度,即“区域”活动由企业部进行;由缔约国或国营企业、或在缔约国担保下具有缔约国国籍或由这类国家或其国民有效控制下的自然人或法人、或符合《公约》第十一部分和附件三规定条件的上述各方的任何组合,与国际海底管理局以协作方式进行。

为确保这一平行开发制度以符合“区域”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的方式进行,《公约》规定了勘探和(或)开发工作计划的审议和核准程序、核准后的工作计划以合同的形式由承包者与管理局签订等具体措施。《公约》突出了国际海底管理局的作用,《公约》赋予管理局对“区域”活动行使必要的控制,制订相关规章,并有权检查与这些活动有关的一切设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表明新的国际海洋秩序正在逐渐形成。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形成,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期间,团结战斗,排除了重重困难,克服了各种阻力;经过长达9年的艰难历程,终以新的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而宣告胜利。

诚然,公约直接关系到缔约国的利益,必须兼顾缔结公约的所有国家的利益。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当时各种力量对比、各种利益相互妥协、各种矛盾相互磨合的产物。或许以我们的眼光审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或某些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斗争和努力的结果,它有效地扼制了少数海洋强国的海洋霸权主义,反映和保护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的沿海国家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的共同愿望和基本利益。

龙虾大迁移

龙虾不能生活在10℃以下的水温。当温度降到7℃时,龙虾很快就性命垂危,24小时内就会被其他动物消灭掉。龙虾经历了第一波风暴后,准备迁移。一只只活泼的龙虾将长触角搭在一个喜欢打头阵的伙伴背上,前足抓住它的身子出发了。接着,第三只,第四只……,都从后面连接上了,就这样,所到之处,隐蔽处的龙虾纷纷加入,形成每一队约六十只的队列,浩浩荡荡,向大洋深处挺进。领头的龙虾不时停下来,寻找些食物,这时,其他龙虾也会散开觅食。有些性急的龙虾就加入另一队继续前进。龙虾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当一些肉食动物看见如此多的美味从面前走过,当然想吞一口啦!不过,这时的龙虾一反平常的畏缩,在领头虾的带领下,排成螺旋形阵势相迎。向外密集的棘刺,使任何攻击者都休想轻易占到便宜。

龙虾迁移到较深些且水温适宜的地方后,就逐渐散开,消失在各自选好的岩石缝中。

龙虾是怎样迁移呢?原来,龙虾是根据水流来决定方向的:在某一季节,顺着向上的波流,通常会到达堤岸;反之,就会到达深一些的水域。科学家估计,地磁也是它们辨别方向的一个手段呢!

龙虾列队的好处

西大西洋龙虾迁移时,龙虾不是排成“一”字队列就是以迅速排成螺旋形队形,共同御敌外,列队行走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使迁移更容易。科学家计算出:一只走在领头龙虾尾流中的龙虾,仅受到单独行走时一半的阻力,阻力减少了,力气也就节约下来了,它们当然会走得更快啦!平时,单个龙虾一昼夜只能游100~300米,如果排成“一”字队列,每小时可以走1千米!这和大雁排成“人”字形队列有些相似,只不过大雁利用的是气流,而龙虾利用的是水流。通过龙虾列队行动,科学家不但可以制订出合理的捕捞时间、地点,而且,设计了船队前进时的最佳间距。这样一来,既可节约燃料,又可提高船速。

蓝藻

蓝藻出现在古海洋中,可以追溯到30亿年之前。蓝藻是低等植物,它没有根、茎、叶之分,是单细胞或多个细胞连成的丝状体(藻丝)。经过亿万年的演化,现在蓝藻形态与其祖先差不多。蓝藻微小的细胞里,永不停止地进行着复杂得多、先进得多的物理、化学反应。数量极为庞大的蓝藻出现,为后来多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提供了可能。但是,真核细胞起源的问题,以及真核细胞出现后演化为数目巨大的蓝藻等生物演进的问题,仍然是人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卤化碳氢化合物

卤化碳氢化合物制成的农药在人们的农业生产中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对环境的破坏是严重的。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农药杀虫剂。但是,它们产生的危害仍然存在。例如,滴滴涕(DDT)和多氯联苯(PCB)等。人们对这些有害物质进入海洋进行了追踪性的研究。由大气进入海洋环境氟里昂,格外受人关注。研究其测定方法,研究下降流区的深层水的流动趋势,对氟里昂进行检测。近些年来,人们在痕量金属研究中又有新突破,其中对铜、锌、铅和汞等主要痕量金属进行有效检测。研制了测定海水和空气中汞的技术方法。人们对海水中汞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甲基化过程,不同种类物质的海-气交换、还原、氧化等过程有了新认识。具有不同氧化还原作用及综合性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铅、镭、镁、钋、钚和镅等研究,可以揭示出海水中发生的重要化学进程。

领海

领海是沿海国陆地及其内海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国的领海宽度不能超过12海里。沿岸国对其领海、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上享有主权。

领海的特点

第一,领海构成国家的领土,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它的领海享有主权。

第二,这项主权不仅对于领海本身,也包括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

第三,领海具有一定的宽度,而不是辽阔无边。根据《公约》领海最多不能超过12海里。

第四,这条最多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必须是沿着沿海国的陆地领土,是邻接沿海国的海岸或者内水的一条海水带。

领海基线问题。测算领海的宽度,首先要有一条起算线,就是要从这条线向海量起,最大距离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是沿海国的领海,这条线就是领海基线。《公约》规定了三种测算领海宽度基线的方法。

里海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性的内陆海。全长约1200余千米,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比德国大,接近日本的面积,是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的1.5倍。形似海豹,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其总面积的2/5左右在伊朗境内,其余部分在前苏联境内。沿岸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等国家。里海地处一巨大的盆地,深达1025米,而北部平坦的水底只有5米深左右。伏尔加河接纳北部高地的径流,注入里海,约3/4的里海水量来自于伏尔加河。没有河流从里海流出,里海也没有潮汐。因用于灌溉等人为因素,里海正在逐渐失去其水量。目前其海水面约低于海平面28.5米。

里海的含盐度约为113‰,故过去人们常把里海当做咸水湖看待。据考证,大约1200万年前,里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原与黑海、地中海和亚速海相通,到后来才逐渐变成封闭性内陆海。因其深处内陆,不与海洋相通,故取名里海。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位于渤海海峡北侧,半岛上多丘陵山地,向西环抱渤海,向东控制着黄海北部,是京津门户的左翼。半岛南部沿岸为良好的港湾锚地,其中旅顺港位于半岛南端,形势险要,历来为重要军港。大连港港阔水深,驻泊、补给条件良好,是我国着名大港。沿岸还有不少的港湾可供舰艇驻泊和待机,因此,辽东半岛是守卫渤海海峡北侧的主要支撑点。历史上大连港和旅顺港曾被日本、俄国占领过。

蓝色医药宝库

目前已知有230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海藻中的许多种类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如刚毛藻含有能抑制小鼠脑膜炎和肺炎病毒的活性物质,它还能提取对荧光假单细胞菌和包皮垢分枝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物质。红藻门类中有许多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海藻。该门类中的粗茎软骨藻分离的软骨藻毒,经体外试验对革兰氏阳性菌、耐酸菌及真菌等有抑制作用。褐藻门类中的裂叶马尾藻水醇提取物对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及副大肠杆菌、宋氏、雷氏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美国是目前积极利用亚洲海域生物多样化的国家之一。199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即同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签约,收集太平洋和印度洋1000余种海生的有机物的样品。日本通产省也于1988年设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掘海洋有机物的商业潜力。日本共有24家公司投资近10亿日元建立了两个实验室。法国、瑞士等国也先后建立了有关海洋药物的研究机构。

利用风力淡化海水

正当欧洲南部遭受20世纪最严重干旱的时候,欧洲科学家找到了利用风力淡化海水的新方法。淡化海水要求提供恒定的动力,因为风力中断可能遭致过滤海水的膜损坏。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把膜分解为三个部分,并且发明了一种新型软件,控制风力的输入和储存。新建成的工厂采用分解式流程,根据风力情况,分步进行工作。新工厂的风轮机的发电量超过了工厂的需要,可以储存起来供风力减弱时使用。第一座风力发电站选址于加纳利群岛,这里一直遭受到最严重的干旱。该岛70%的用水来自大海,为了淡化海水要消耗掉火力发电厂发电量的35%。这项新技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大部分饱受干旱之苦的国家常年有风。

拉马波海渊

拉马波海渊是世界第五深渊,深度为10680米,在伊豆小笠原海沟内。是美国军舰拉马波号发现的。

硫也是海底蕴藏的一种工业原料。早在1960年,英国的路易斯安那海滨,距岸边10千米的海中,首先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在开发过程中,他们先钻了一个钻孔,钻到储硫层,然后用一根25厘米粗的钢管插进去,在这个钢管里插入一根直径15厘米的钢管。在这里边再插入一个直径7.5厘米的钢管,通过外层的管道压入170℃的热水,热水通到管底部的上层进入硫矿层,这样便使硫熔化。被熔化的硫就会流到最底处,再通过管底处的下部开口流进管道。内管通入压缩空气,用这种压缩热气的力量通过中间管连同水一起从下面压上来。因为这种上升管以及在陆地上输送的管道都是用热水管包着的,所以输送过程中硫一直处于液体状态。据说用这种方法采得的硫较纯。

M

庙岛群岛

庙岛群岛,为丘陵山地,起伏不平,沿岸多陡壁,战时可以固守。岛与岛之间相距较近,便于火力相互支援。同时海岸曲折,

海湾锚地较多,多数岛屿建有码头,平时可供舰船驻泊避风,战时则供舰艇隐蔽待机。另外,凭借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港湾的支援和依托,成为一个天然的要塞区。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最重要的洲际海峡。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宽、东南窄,为漏斗状。长约1066千米,西北口宽370千米,东南口最窄处宽37千米。一般水深25~113米,西北口最深,超过1500米。助航设备完善,可通航20万吨级舰船。

美丽的陷阱——水母

小鱼碰到了水母的触手,被触手上的“秘密武器”——刺细胞中的刺丝囊射中了。刺细胞为水母等腔肠动物所特有,遍布全身,尤其触手特别多。这些带着暗器的触手四下散开,捕获那些对它好奇的鱼虾。刺丝囊内有一条可以盘成弹簧样的刺丝,外面有个针状扳机。鱼儿碰到这个扳机,刺丝就会“嗖”地一下射出,刺丝中的毒液就会射入鱼儿体内,将它麻醉,成为水母的一顿美餐。

水母刺丝囊中的毒液非常厉害,15厘米长的鱼被它蜇后,很快就会死亡。潜水员都十分小心地避开它,以免被蜇伤。水母家庭中有一种流浪者,这就是僧帽水母,它与其他水母不同,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各异的成员集合起来形成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顶端是一个长达20~30厘米的大型浮囊,形状很像和尚的帽子,因而人们称作僧帽水母。浮囊中充满各种气体,鼓鼓的,浮在水面上,如果放掉一部分气体,它就潜入水中,跟潜艇还有些相似呢!僧帽水母的浮囊上还长着一个蓝色的冠,能自动调整方向。当轻柔的海风拂过海面时,那些僧帽便如一只只小帆船在海面航行。有些地方的人就叫它“葡萄牙战舰”。

美国的海上城市

美国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建设海上城市的新设想。这座未来的海洋城市呈金字塔形,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仅靠步行就可以到达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从而避免了交通拥挤。城市的废弃物可以反复循环利用。这个城市将利用太阳能发电,供全城用电。金字塔的两边为产生电流的太阳能仓库;金字塔前后表面是塔内房舍的凉台,里面是学校、商店、游乐场所和住宅;塔外有工厂和小型机场。

美国开发锰结核资源的好处

美国人认为,开发锰结核资源对美国有5大好处。

(1)美国的战略金属镍、钴、锰的97%需要进口,而这些金属的生产国又往往难以保证美国的需要,开发锰结核矿产可以使美国战略金属资源得到价格合理的稳定供应;

(2)可以减少美国的外汇赤字;

(3)增加基础工业投资;

(4)解决地区劳动力就业;

(5)使美国能继续地在海洋技术方面保持领先的地位。

锰结核的形成

对于锰结核的形成,一般有三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