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11136600000006

第6章 法利德别尔格发明糖精

法利德别尔格,俄国化学家,美国化学家雷姆逊的学生,巴尔的摩大学的研究员。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法利德别尔格发现了糖精,并于1879年,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权。1886年,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主产糖精的第一个工厂。

1879年的一天,法利德别尔格用铅笔记下了一次实验结果后,突然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便习惯性地把铅笔插在口袋里往家赶去。

回到家后,妻子问道:“怎么回来这么晚?亲友们都等着急了,快来帮忙。”

于是法利德别尔格一面招呼着亲友,一面帮妻子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了上来。

席间热闹非常,法利德别尔格和大家一样特别开心。这时,有一位亲友说:“今天的菜真是做得太好了,还有点甜味呢!”

大家开始有些不信,纷纷重新尝一次。果真,香酥鸡是甜的,炸牛排也是甜的。

法利德别尔格还以为是妻子放的糖,没有在意。可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等客人走了,妻子对他说:“我并没有在菜里放糖呀,怎么会有甜味呢?”

他们开始找甜味从何而来。法利德别尔格走进厨房,把用过的餐具舔了一下,发觉确是甜的。他想,这一定是他用手端过餐具的结果。他又舔了舔手,手也是甜的。他又想,手为什么是甜的呢?

“对了,手用过铅笔,有可能是从铅笔上来的甜味。”于是他又舔了舔铅笔,果真铅笔上有甜味。那么,铅笔上的甜味又从何而来呢?

原来,法利德别尔格正在研究一类叫芳香族磺酸的化合物,铅笔就是在实验室里沾上这类化合物才有甜味的。糖精就这样被偶然发现了。

从此,法利德别尔格集中全部精力,专心致志地研究糖精,终于从煤焦油中提炼出了糖精。

机会和努力,终于给了他应有的回报。

1879年,法利德别尔格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权。1886年,他迁居德国,并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生产糖精的第一个工厂,开始了专业生产糖精的历史。使糖精从无意发现走向有意生产。

糖精学名为邻磺酞苯酷亚胺,甜度为食用糖的300~500倍,没有营养价值。科学家们虽然发现大量食用糖精且同时大量吸烟的人患癌症的几率会增加,但这很可能是偶然的。虽然至今尚无食用糖精就一定致癌的结论,但已经有在短期内大量食用糖精是有害的许多实验事实。所以,为了慎重起见,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了每人每天用量不应超过5毫克/千克体重。

此外,人们还不懈地找寻代用品。例如,已找到最甜的天然糖源“丹林”,它是从非洲象牙海岸等国的植物“沙马丁”中提取的,其甜度为砂糖的1500~3000倍,且无毒,产生热量低。又如,从非洲加纳森林中的一种植物中提取的“卡坦精”,其甜度为蔗糖的60万倍,被称为世界上最甜的物质,如果解决了其来源和成本等问题,则有可能替代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