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11136600000204

第204章 科学家的“眼睛”——光谱分析术

天上的星星是什么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问题在100多年前就有了答案。科学家是靠一种特殊的“眼睛”——光谱分析术探知星星的。

1854年,德国人本生在汉堡的一个煤气工厂里发明了一种新式瓦斯灯,这灯的温度可达2300℃,火焰没有颜色,这就是“本生灯”。本生在使用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当火焰调到灯管里,铜制的灯管会使火焰变成蓝绿色;玻璃管被烧红,火焰就变成黄色。本生精心研究后,才知道不同的物质会出现不同的彩色火焰。这说明不同有元素具有不同颜色火焰。在他的朋友基尔霍夫的提示和帮助下,本生做成了第一台光谱分析仪——分光镜。

开始时,他们把食盐放在白金丝上,送进灯焰里,灯焰立刻变成了明亮的黄色,本生从观察光谱镜筒里,看到黑色背景上有两条黄色带。后来,他们白金丝沾上钾盐、锶盐、锂盐后在“本生灯”焰上灼烧,看到淡紫色、蓝色和红色的线条。最后,他们把四种盐掺起来,送进火焰,发现所有的明亮谱线,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独立地发光,其中最亮的是钠的两条黄线,钾的紫线、锶的蓝线、锂的红线。如同我们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找人一样,只要找到人头,也就找到人了。我们只要找到某种元素的白热蒸气发出来的光,就能知道它是什么元素。于是,光谱分析技术诞生了。

此后,基尔霍夫和本生运用这种技术找到了地球上岩石、海水、牛奶、葡萄、人的血液、动物肌肉里的各种元素。又从太阳光里查出了许多元素。从此,“躲”在星星里的元素也能被科学家们“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