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问题妈妈成长方案
11135100000011

第11章 溺爱孩子的妈妈,培育出失败的儿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的放任。最终的结局就是:父母品尝着自己酿下的苦酒,看着孩子一无所成,甚至失去生命。到那时,似乎后悔也已经来不及。所以,妈妈们,请及时停住溺爱的脚步,让孩子独立地走好每一步。

记得我小的时候,听妈妈讲得最多的便是“溺子等于杀子”的故事。

那也是一位母亲,按现在的说法便是一位问题妈妈。

她有一个独生儿子,从小娇生惯养、百般溺爱,长大以后也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第一次从外边捡了东西回来,母亲不但没有让他送回去,反而直夸儿子有出息。

第二次儿子在外面偷了东西回来,母亲知道也没有制止儿子,更没有告诉儿子这是犯罪,儿子只知道母亲对着街坊邻居直说他能干。

第三次儿子在偷东西时杀了人,被判了死刑,在即将被绑赴刑场时,儿子提出了一个要求,要见见母亲,跟母亲告别。

母亲来了,儿子“扑腾”一下跪在母亲脚下,对母亲央求要吃母亲最后一口奶。

年迈的母亲含着眼泪撩起了衣襟,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儿子却扑上去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一个乳头。

在母亲的哀嚎中,儿子愤愤地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纵容我,我怎么会这么快就没了性命,害死我的实际上就是你呀,妈妈。”

尽管这已经是我30年前听过的故事,可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每当听到这里我便会急切地问妈妈:“那儿子的妈妈最后怎么样了,她死了吗?”

现在想想我的好奇其实是源于同情心,在当时的年龄我并不真正懂得“溺爱”对于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什么作用。

而这位母亲也恐怕是一位在民间出现最早,流传最广的问题妈妈了。

事隔30多年,我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在我的笔下重现,而且,谈论的是同一个关于“溺子与杀子”的话题。

由此可见,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有几个主题会永远不变,子女的教育与父母的选择,只要人类还需要繁衍后代,这样的探讨就永远不会过时。

尤其是在现代中国,传统的教育和现代的思潮不断碰撞、融合,父母们越来越困惑,孩子们也越来越苦恼。过去,在一个大家庭里,十几个孩子都没有出现过的教育困难,在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里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困难。

在这些问题家庭里,一方面是溺爱孩子,过分保护孩子,无原则地包容孩子。另一方面却是过高的期望值,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这一切都构成了现在孩子并不正常的成长环境。

畸形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畸形人格的形成,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等皆是因为人格的不健全。

而对此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母亲,“一个优秀的母亲孕育着一个伟大的民族。”这句话对于今天的母亲们来讲实在是一个过于有压力的口号。

其实培养孩子有时候并不只是一种抚育行为,它更多的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你培养的孩子明天是要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

然而,这个道理有多少母亲懂得,又被多少妈妈看重呢?对此我有些不敢下结论。

14岁的初一男生杨杨最近被拘留了,原因是他参与了一起校园暴力案,为了2元钱把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毒打致残,至今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此案发生后,学校找到杨杨妈妈刘女士调查情况时,杨杨妈妈的态度极为不冷静。

她说什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仅仅为了2元钱就把人打伤致残,“我们家杨杨每个月的零花钱都要上千元,他怎么可能把2元钱看在眼里。”这是杨杨妈妈一直在重复的话。直到在拘留所见到垂头丧气的儿子,杨杨妈妈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她不禁嚎啕大哭起来。

因为当时有三个孩子参与了这起暴力案,而在这其中杨杨只是偶尔碰上了下的手,虽然,致使那个小男生双耳贯通伤导致耳聋的那一掌是杨杨打的,但杨杨妈妈还是聘请了最好的律师为自己的儿子辩护,希望儿子得到的惩罚是最轻的。

在律师楼,我见到了这位因为儿子的事情被折磨得神色憔悴的母亲,从她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溺爱与纵容中长起来的男孩杨杨从偶然到必然的轨迹。

我这个儿子真的是捧在手心里长起来的,为了他我辞去了工作,在家里做专职妈妈。

他爸爸是做房地产生意的,平时特别忙,他总说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教育孩子,孩子缺什么你告诉我,但教育不好是你的责任。

我自己姐弟五个,我是老大,小时候家里挺困难,但除了我是专科毕业,我的弟弟妹妹都读了本科,现在都发展得挺好的,我从来不认为自己连孩子都管不好。

可这孩子从小就任性得不得了,什么事情他达不到目的就哭个没完,没办法我只好处处由着他的性子来。他爸见他这个样子也说,这孩子的脾气这样不行,将来是要出问题的。

我总是想孩子小不懂事,等大了就好了,从心里不想让他不高兴,可没想到却让他养成了这种说一不二的脾气。怕他被别的孩子欺负,我从小没送他上幼儿园,就这么着在家里跟着我。该上小学了,我又舍不得他,比别的孩子都晚一年才进的小学。

我想晚一年上学,他比班里的孩子都大一岁,这样他的心眼会比别的孩子多,不容易被欺负。

可别人不欺负他,他却老欺负别人,自从进了校门,我就没清静过,整天被老师叫到学校替他挨训。

开始我还认为是学校和老师不好,小学六年他光学校就转了三家,赞助费也花了十几万。

他爸到现在都不知道儿子为什么老要转学,我跟他爸也不敢说他在学校老惹事儿,只是借口什么离家太远,学校教育质量不高这些理由,一次次地给学校交赞助费,然后把儿子转进去。

后来儿子感觉我特怕他爸知道他的真实情况,他就变得越来越两面派。他爸在家他老实得不得了,他爸一走他跟我这儿一副蛮横不讲理的样子,让我拿他也没办法。

还在小学的时候,这孩子的虚荣心就特强,什么都要最好的,总想在同学面前摆阔。我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可又想,谁叫咱们有这条件,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对孩子来说也是应该的。

那时他爸为了让我接送他上学方便,特意买了一辆丰田车。

每天放学的时候他总要求我把车停在学校门口他才出来,我现在觉得这些毛病都挺不好的,可当时就没想到这是对孩子的纵容。他在班里总惹事就是因为优越感特强,又很任性,以为在哪里都可以由着性子来。说实在的,这脾气就是我给“惯”出来的。

再就是这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在他眼里自己没有做错事儿的时候,就算是做错了也是别人的错儿,不能去批评他。

去年他刚上了初一就让我给他买手机,说是这样我来接他的时候方便联系,我犹豫了一下,瞒着他爸给他买了。

可刚用了三天他就给弄丢了,这也是几千元的东西,我觉得挺心疼的,催他再找找看,可他又哭又闹说是给同学偷了,要我再给他买一个。

想到学校去问问,他也不许我去,没办法我只好又给他买了一个。后来每个月上千元的电话费让他爸给发现了,问他都干吗了打这么多电话,他说跟同学聊天了。

为了让他进现在的这所重点中学,我们也花了不少钱,可他整天嚷嚷着上学没意思,偶尔还要逃几次学,这些我都没敢让他爸知道。

对于我的话他现在是一句都不要听,我有时真想不通,小时候我那么宠那么爱的儿子怎么变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昨天他爸说我:‘你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你培养了一个很失败的儿子。’

我知道他爸说的是对的,可我的愿望并非如此,我当然希望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我的儿子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可现在好像一切都晚了,都晚了。

杨杨妈妈的悔悟有些扯心扯肺的痛,我却觉得有些不以为然,看看我们的身边,像杨杨妈妈这样的母亲几乎比比皆是。

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与纵容已是由来已久的社会话题,像杨杨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数不少。

人们往往要等事情发生了才去反思教育中的失误,可孩子的成长是经不起任何失误的。

追悔往往对于别人是借鉴,而对于自己却只能是一种遗憾。

与杨杨的律师张女士谈起杨杨的这件案子,她的感慨让我也十分惊讶。

她说那天杨杨只是偶然碰到了两个大男生在勒索一个小男生这件事。

但因为当天早晨他向母亲提出要把爸爸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学校去,母亲没有答应他便有一肚子火。

中午午餐时,他在厕所里碰上了那三个男孩扭打在一起,窝在心里的火使他失去了理智,尤其是小男生苦苦哀求时,他更觉得自己无法控制。

一种一定要狠狠地伤害什么才能平衡的心态,使他在这件与他毫不相干的事情中毁了自己。

他的那一掌致使那个小男生双耳失聪,其凶狠和残忍使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14岁的男孩的恶劣行为。

在张女士的安排下,我见到了伤人致残的男孩杨杨。

这是个白皙、高挑的男孩,看上去很文静。可他的眼睛却不时掠过几丝阴郁,嘴角有不易察觉的冷酷。

当我告知是他妈妈托我来看看他时,他竟理也不理地说:“我爸爸呢?我妈不来没什么,我爸爸怎么也没来?”

“你现在最想见到你爸爸是吗?”

“那当然,我现在明白了,都是我妈把我给宠坏了,我这一身的坏脾气都是我妈给我”惯出来的。

小时候爸爸要管管我,我妈总是拦着不让管。我当时还特讨厌我爸,什么事都不想让他知道,现在我懂了,我爸才是真的为我好。

“可你爸跟你接触的多吗?”

“不多,我爸特别忙,我很少见到他,而且,因为他不怎么宠我,我就躲着他,我妈也帮我躲着他。”

“那在你妈这儿一般什么要求都能够满足你是吗?”

从小到大吧,基本上是这样的,除了天上的星星我妈摘不到,她没办法给我拿来,只要她能做到的,只要我要求的,她都会想方设法满足我。

有时候我也知道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可是我一哭一闹,我妈也就屈服了,我这个任性的脾气也就是这样养成的。

像这次参与打人这件事,本来与我毫不相干,我手里也不缺钱,可我就是心里有气,因为早晨我上学的时候妈妈没有满足我的要求。

这时候我就特别爱冲动,不知为什么就冲上去伸手打人,也不知道自己出手有多重,也从来没考虑过后果。

“你知道被你打了的那个男孩已经残了,他只有9岁,可他再也听不见了,你知道吗?”

“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我想跟他说声对不起,让我爸多赔人家点钱吧,我知道我错了。”脸色苍白的杨杨哭得像个无助的婴儿。

“杨杨,你现在想见到妈妈吗?”

临别杨杨,我又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

杨杨沉默着,一脸的灰暗。

我相信如果杨杨妈妈知道儿子的沉默也一定会伤心不已。

如果说我在此文开头时所讲的母与子的故事是传统版,那么,发生在今天的少年杨杨与他妈妈的故事则是标准的现代版。

尽管版本有所不同,可他们揭示的却是同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母亲?”

曾经有心理学家在北京搞过一个大型调查,发现32%的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程度较轻的占28%,中等程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

由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只是在近几年才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因此,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教育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本身独生子女就是一个容易产生问题的群体,再加上不当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在有关专家所做的一项家庭环境调查中发现,对孩子十分溺爱、所有的事情都包办、过分保护孩子的父母占30%。

同时过分干涉孩子的日常行为,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的,属于过分管制和束缚孩子的父母也占30%。这样不正常的家庭环境导致了我们目前社会中病态孩子的增多。

我在北京的一个学校采访时,老师们纷纷诉苦,说现在的孩子难教育,难管理,难把握。

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便是任性,心理承受能力差,喜欢表扬,不能批评,遇上让自己不顺心的事不会自我平衡,而往往会通过对外界的施暴去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譬如那个伤人致残的男孩杨杨,又譬如前不久在扬州发生的一起惨案。

一位扬州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只因跟堂弟玩电脑时发生了一点争执,他容忍不了堂弟说他“笨”,便挥刀将堂弟与他母亲一起杀死。

事后法官问他为什么会为了这样一句话连堂弟的母亲都不放过?

他却说:“堂弟骂我‘笨,连电脑都不会玩’时,他妈妈在旁边看着直乐,我当时只想把他们都杀了,就没有人敢再嘲笑我了。”

广州的一个9岁男孩,与这位杀人的大学生不同,只因为他在午饭后没有按妈妈的要求去午睡,被妈妈批评了几句,几分钟后妈妈见到的却是他上吊自杀的尸体。

天津的一个16岁的少女,只因为母亲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将那件昂贵的名牌裙子买回来,便服了60片晕车宁自杀身亡。

上海杨浦新区的一个16岁少年也是因为与母亲吵了几句嘴,纵身从6楼的家中跳了下去。

北京动物园也曾发生过一起14岁的女儿与父母拌嘴,一转身跳进了河里的悲剧。

面对如此之多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剧,我们与其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倒不如反思一下现在的父母们都怎么了?尤其是在悲剧中占重要因素的妈妈们。

我就曾亲眼目睹,一位母亲面对儿子对其他同学破口大骂的行为,脸上露出了嘉许的微笑。

我也曾一再的看到,儿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还像个婴儿一样偎在妈妈怀里要这买那,稍不顺心就捶胸顿足,旁若无人地又吵又闹。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至今相信天下没有不一样的父母,却有不一样的孩子,而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主动权在父母手中。

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内,这在今天仍是占主要成分的家庭构架。

母亲担负着抚育、教养孩子的重任,这已是整个历史进程中所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母亲的个性与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培养合格的孩子实际上应该从寻求合格的母亲开始。

记得在《读者》杂志上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英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卡尔在晚年时候写的对母亲的回忆。

卡尔幼年丧父,与寡母及五个兄妹在英国的乡间过着极为贫寒的日子。

生活全靠母亲替别人洗衣服、做保姆和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去打零工维持。生活尽管异常艰难,可当时还是个小男孩的卡尔和他的母亲及兄妹们都十分坚强乐观,因为他们知道母亲有一笔存款在银行里,“不是到最困难的时候不能动它们”,母亲经常这样对孩子们讲。

每当家里困难的没有米下锅时,母亲就会自言自语,“看来这次我要去一趟银行把我的存款取出来了。”

孩子们一听母亲这样说便争先恐后地各自在放学以后去找活干,然后把挣到的钱放到母亲手里。

卡尔是母亲最小的儿子,他还没有力气去挣钱来交给母亲,但他已经学会读书写字了,他知道他的勤奋也会让母亲很高兴。

“你们好好读书,将来成了体面的人,妈妈就不用再去动那笔存款了。”

母亲的这句话一直是年幼的卡尔勤奋好学的动力,直到他读完了大学,成为一名体面的教师他才松了一口气,妈妈再也不必去动她那笔存款了,因为我们都可以来养活她了。

卡尔很奇怪,母亲直到晚年再也没提她的那笔存款的事情。

卡尔50岁的时候已成为英国很有名的作家,他的母亲也处于弥留之际,这时他把压在心底几十年的那个疑问提了出来。

躺在病榻上的母亲笑了:“傻孩子,妈妈一个穷女人哪来的什么银行存款,我那样说,只不过是想让你们有信心,坚强乐观地活下去,努力勤奋地去好好读书、干活,将来成为有出息的人。看来妈妈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所以,那笔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对妈妈来说已经永远不需要再去动了。”

妈妈的话让卡尔如梦初醒,他回忆起童年那些饥饿寒冷的夜晚,“几乎每天晚上我入睡前都会想到妈妈的银行有存款,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哦,没事,妈妈不会让我们饿死的,她在银行有存款,也许明天我们又会有一点钱,这样妈妈就不用去银行取存款了。这样想着我就会安然入睡,而忘掉饥饿和寒冷,妈妈用她编织的梦让我们度过了生活中最艰难的日子,并且养成了永远乐观向上的,永远把努力和勤奋当成人生目标的人格。”

这好像还是我十几年前看过的一篇译文,但印象之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母亲的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长大成人后的人格折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如何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可爱是有度的,教育是无限的,让孩子有个健康的人格养成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已经有太多的悲剧说明了这个问题。

心灵思索

溺爱孩子的表现,妈妈你有没有?

(1)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排第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像“地球”和“月亮”一样围着孩子这个“太阳”转,对孩子百依百顺,从不说不。

(2)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全、健康。怕饿了、冷了、吃苦了、受累了,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尽可能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关在家里,生怕孩子离开父母一步会出危险。

(3)父母时常袒护孩子的缺点,甚至把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视为聪明。不爱听别人说自己孩子的缺点,喜欢听夸奖自己孩子的话。

(4)对于孩子的无理行为,父母却依然纵容。害怕孩子因为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受委屈、不愉快。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地让步、迁就。这些毫无原则的爱,最终会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