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11134400000037

第37章 方略篇(9)

第一,解放思想换脑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奔小康的速度。有了基层干部思想的大解放,就会带来奔小康工程的大发展。各级各部门要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出外考察、典型教育、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让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观念,促进发展。特别要实现6个转变:指导思想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上由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生产上由传统农业向“两高一优”农业转变;结构上由单一种粮向粮经齐抓转变;方法上由行政型工作向经营管理服务型转变;思想上由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向勤劳致富、敢于冒富的现代思想转变。

第二,加强培训增才干。按照奔小康工程对干部知识结构的要求,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力度。主要采取上各级党校和培训班、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举办专题讲座或研讨,加强中心组学习、岗位自学、挂职培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侧重小康基本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外经外贸常识、村镇建设常识、实用农业科技、支柱产业发展和形势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以更新基层干部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第三,围绕经济闯路子。思路就是出路。各乡村情况千差万别,奔小康的路子可以多种多样,但绝不能没有路子。奔小康的标准涉及两个文明建设的诸多方面,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广大基层干部要遵循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坚持粮钱一起抓的原则,重点在开发一行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条致富路上下工夫。具体工作一定要做深做细,认真落实“五到户”:奔小康的目标分解到户;发展路子确定到户;工作措施落实到户;各项技术服务到户;领导责任承包到户。

第四,选拔能人建班子。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又关键在于班子一把手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要按照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放手选拔一批既能为民办事,又是能人的基层党委、总支、支部书记,真正实现“能人当家”。当所有基层组织都实现“能人当家”之时,即是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第五,完善机制重实绩。为奔小康的全部指标体系,要分解量化到各级于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肩上,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体现奖优惩劣,“大红灯笼高高挂,重奖重罚加重压”的精神。考核工作,突出实绩,引导基层干部都能说实话,办实事,论实绩,重实效,把致富奔小康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为参加甘肃省小康研讨班交流论文,刊于甘肃省委主办《时代学刊》1995年第8期)

领导干部要做艰苦奋斗的表率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兴业,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现在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不能丢,更应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必须始终铭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永做艰苦奋斗的表率。

首先,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古人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之警句,更有“谦受益,满招损”之训诫。而在以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强调全党上下要坚持“两个务必”,这是继承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也是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凝聚人心,居安思危,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夺取改革和建设新胜利的客观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差距,牢记使命,以人一之、我十之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切实履行好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重任,努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二是增强勤俭意识。勤俭是一种品德、一种作风。领导带头勤俭节约,就能号召全社会形成勤俭的好风气。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事业欠账多,财政自给率低,建设资金匮乏,更应强调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项目、搞建设时,在决策论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注意在每一个环节节约每一笔资金,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增强公仆意识。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代表人民掌权、管钱,必须真正以民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爱惜民力,珍惜财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忠实地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职责。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全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安排好城乡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党和政府良好的形象。

其次,要永远保持长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压迫,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思想基石,是我们的思想动力。只有信念坚定,情操才会高尚;只有脚踏实地,肩负人民的事业,才能激励和影响群众搞好建设,加快发展。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正确处理权力行使者与权力所有者、人民公仆与国家主人、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艰苦奋斗的作风相统一,既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信念,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增强信心,加快大开发进程;又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视面临的种种困难,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去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始终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甘于清贫,不为权、钱、利、色所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重、自觉、自警、自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要不断弘扬长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实施“追赶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上,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二是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从政行为。三是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经常深入工农业生产一线,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要搞好下派干部帮扶工作,真正沉下去,安下心,帮助群众找准门路,脱贫致富奔小康。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群众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归纳整理系统化,在工作中加以推广。尊重群众的意愿,增强政府工作公开度、透明度,扶贫开发、城镇建设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重要问题逐步推行社会听证制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加快大开发进程。

第四,要建立健全长期艰苦奋斗的有效机制。长期艰苦奋斗,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工作实际,建立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保证艰苦奋斗成为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实际行动。一是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德才兼备的标准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优秀干部,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做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建设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特别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那些作风正派、心系群众、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选拔到党的基层组织中去,让他们挑重担,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明确职责,任务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及时开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动面上工作。三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用制度规范权力,规范行政行为,形成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良好风气。在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财政开支上,按照程序集体研究决定,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严格执行人事、编制纪律,努力实现行政机关人员零增长的目标。深化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分流人员安置工作。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取消一批审批事项,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把权力的发挥与权力的制衡结合起来,层层建立权力监督约束机制,促进领导干部规范从政行为,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运用好、发挥好,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始终以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为目标和手段,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工作勤奋、勤俭办事的人实行重奖,对不思进取、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实行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措施予以处罚,形成艰苦奋斗光荣、贪图享乐可耻的正确导向。

第五,要全力营造长期艰苦奋斗的良好环境。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风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广泛宣传郑培民等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己任,保持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净化心灵,勤奋工作,努力为改革和建设贡献力量。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克服照抄照搬、不动脑筋的本本主义倾向,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落后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市场的手段解决问题,改变用行政命令、大包大揽等方式做工作的老办法。围绕工作重心想问题、定措施、办事情,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三是要凝聚力量,形成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党的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奔小康。加强班子的团结,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民主集中、科学决策、和衷共济、团结协调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刊于甘肃省统计局主办《省情咨文》2003年第6期,甘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2003年第8期,收入红旗出版社《来自第一线(求真务实新举措)》一书)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阶段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是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首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纷繁复杂,来自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情社情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民主政治稳步推进,思想文化与时俱进,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社会环境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社会进入转型期。全国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这个时期不但是“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关系纷繁复杂且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二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不断完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等上层建筑的改革复杂而艰巨,许多矛盾和问题伴随着改革的开始而发生,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加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三是发展进入关键期。在经济全球化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将更快,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将更强,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将更高,因利益诉求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将日益频繁和复杂,对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