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11134400000010

第10章 理论篇(9)

第四,正确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在化解利益矛盾中实现和谐。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下,加大政策调控力度,正确处理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区域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缩小利益差距,减少利益摩擦,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反对和纠正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土地征用、城镇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资源利用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等各种错误行为。要把握好最大多数人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正确处理和统筹兼顾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注重解决好就业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生活与发展环境问题,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民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维护稳定和谐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发生在基层,大量的工作需要基层组织去做。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发展乃至激化,往往与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预防化解不力有直接的关系。“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预防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在初发阶段都有许多苗头和迹象,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做到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就能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调查和处理在初始阶段。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单位和行业部门的分权决策和合作管理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处理”的属地管理原则,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管理决策机制重心下移,由当地政府具体负责处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配合,建立起一个更完善、更合理、“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的基层管理网络。加强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两所一庭”及各乡(镇)、街办(社区)、村居调委会等政法综治基层组织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六,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面对新形势下复杂多变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要求,明确职责任务,提高调查处理能力。领导干部应当敢于面对矛盾,勇于解决矛盾,亲自调查和处理问题,切实做到不怕、不推、不拖、不压。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的实际出发,在释疑解惑、理顺情绪上下工夫。应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民间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注意掌握分析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矛盾纠纷,有效加强行政调解,解决突出问题;坚持依法办事,充分运用司法调解手段,加大对各类经济社会矛盾的调处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间调解组织建设,加大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工作实践中,我们建立领导下访制度,继承和创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推行就地受案、就地开庭、就地举证认证质证、就地办理的“四就地”工作方式,及时有效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营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刊于2006年6月23日《中国民族报》,中央党校《学员研究报告》2006年第2期)

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新的命题,科学阐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其先进性建设状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民党员是农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先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与重大任务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先进性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

1.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其先进分子组成、运用先进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独到品质,来感召群众、引领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列宁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通过锲而不舍地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两个先锋队”的要求。可以说,离开了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党就不成其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性是多方面的,包括阶级性、时代性、群众性、先进性等,但先进性最能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是本质特性。中国共产党要做到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制定和落实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好广大人民交给的职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增强先进性、发挥先进性、永葆先进性。

2.先进性建设是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武器和动力源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进而成为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靠的是自身的先进性;我们党所缔造的军队之所以能够凭“小米加步枪”建立新中国,靠的是党的先进性;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由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党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令世人钦佩、世界瞩目,还是缘于党的先进性。建党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始终重视加强先进性建设。革命战争年代,为了赢得胜利、夺取政权,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三大作风”和“三大法宝”;建国前夕,为了适应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近几年,为了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步伐,中央先后安排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以来,中央又部署在全国分期分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可以说,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就是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

3.加强先进性建设是国内外执政党经验教训的深刻启示。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地位和领导权。有着93年历史、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一夜之间红旗落地、分崩离析。这些政党为什么顷刻间就垮了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逐渐丧失了先进性,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严重地脱离了群众,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丧失了地位。历史经验反复告诫我们:无产阶级政党一旦丧失了先进性,就必然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执政地位的动摇以至被历史所淘汰也就不可避免。

4.加强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得出的深刻结论。共产党执政规律,简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在有机互动中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执政党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关系的关键因素,就是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先进性,才能在执政过程中使党形成的理论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正是由于在执政规律上获得了这样深刻的认识,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命题,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

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存在着许多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好的一项重大课题。

1.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着时代挑战。考察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需要把握三点:一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它是一把“双刃剑”,是“布满鲜花的荆棘”。我们在扩大对外开放、借梯上楼、引水行舟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安全和经济风险。三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面临两种前途的考验: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例如:巴西2002年人均CDP超过3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82%,但贫困人口却占到国民人口总数的34%,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这就是所谓的“拉美陷阱”。我们党面临着这种严峻形势,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也面临着这种时代挑战。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党在农村就会缺乏强有力的执政基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就会失去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就难以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党是拥有近70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党员的数量均占到总数的60%以上,在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全国的发展已经整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发展变化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就迫切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抓党建、夯基础,抓经济、促发展,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从现实方面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从历史角度看,一些地方由于长期发展缓慢,积累的遗留问题多,给党组织建设增加了难度;从主观因素看,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从客观因素看,一些地方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快发展的后劲不足。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难度。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三)新时期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

1.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一方面,在执政条件下,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地位才能不断巩固。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另一方面,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先进,又必须通过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因此,先进性是执政能力的基础,执政能力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掌政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增强执政能力,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有利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体地讲,也就是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也就解决好了全局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促进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发展生产、移风易俗、扶贫济困、遵纪守法、构建和谐、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