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1132700000007

第7章 谁也比不上我——自负

有的小孩十分自负,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比如爸爸给他买的手枪他会在同伴面前炫耀那是从香港买来的,妈妈给他买的毛衣他会说那是从国外进口的。总之,他们喜欢自吹自擂,在同伴面前为自己赢得面子。有时他们还会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老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李伟是一名中学生,他才华出众,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这也造成他骄傲自大的性格,让他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他的理想是要当作家,而且要当著名作家。如果他能够脚踏实地读书,不断提高自己,他会在写作方面小有成就。可是他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立志要当“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大作家”。他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天生具有大作家的气质。他看不起语文老师的讲课,他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讲些重复的死理论。一万句里找不到一句精彩的格言和奇特的妙语。由于李伟对老师的讲课怀着不屑的态度,所以他上课不用心听讲,以至于他的成绩一路下滑。这让父母很着急,可是他把爸爸妈妈的劝告视为“絮絮叨叨老一套”。

由于李伟写的文章不错,他尝试给各家杂志社投稿。可是不知何原因,他的稿件没有被采纳,这时的他不去反思自己的失误,而是认为编辑不识人才。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他正确认识了自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此变得认真和谦虚起来,经过几年埋头努力,李伟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

如果一个孩子过于自负,他必然会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傲慢的态度,这只会让他不求进取,将来毫无建树。“满招损,谦受益。”相反,如果孩子谦虚谨慎,那么他就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倾听别人的见解,从而寻求不足,发现问题,马上纠正。

自负的孩子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自负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自负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去理睬他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自负源于孩子本身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他们往往会过高地评价自己,通过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有时还会把缺点视为优点。当他们看别人的时候,通常总是贬低他人的优点,夸大对方的不足。如果一个孩子形成自负的品性,就很少会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他们会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他们会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很容易遭受失败。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出生于贵族家庭,家境优越,可是在他的身上,根本没有富家子弟趾高气昂的狂妄。当时的上流社会根本看不起普通百姓,可是托马斯·杰斐逊却不是这样,他主动和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交往,因此他的朋友不仅有上层社会中的重要人士,也有普通的农民、仆人。通过广泛与社会各界人士接触,托马斯·杰斐逊从他们的身上学会了很多宝贵的品质,成为他日后从政的财富。他认为只有亲自到普通民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才会了解到群众的不满。等到成功竞选为美国总统后,他体恤民情,采取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因此他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爱戴。

在社交场合,谦虚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博得人们的好感。他们言谈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易于与别人进行沟通,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通常谦虚的人会找到志同道合的真心朋友,当他遇到困难时,朋友会帮助他度过难关;有了朋友的帮忙,他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取得一些成就,面对别人的鲜花与掌声,是淡然处之还是到处炫耀?有的人在荣誉面前不沾沾自喜,在成绩面前不好大喜功,而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居功自傲,浅尝辄止。他们取得一点小成绩,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所向披靡。其实他们需要的是再接再厉,而不是沾沾自喜。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参观鲁桓公的祠庙。在庙中,孔子看见了一个用来装水的器皿,出于好奇,他向庙里的人打听器皿的用途。于是庙里的守护人对孔子讲道:“这个器皿叫欹器,是用来装水的,它的用处和座右铭类似,是用来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听了以后说道:“我从前也听说过这种器皿,可是没有亲眼见过,今天实在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见到它。听说这个容器在没有装水时就会歪倒;水装得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端正正、稳稳当当;而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又会翻倒。”为了亲眼见证这个器皿的神奇之处,孔子逐一让他的学生进行尝试。他的弟子们一个个用水瓢舀来了水,慢慢地向器皿里面灌水。当水适量的时候,器皿十分稳当,根本不会有所歪斜;可是只要水一满,器皿就会马上翻倒,里面的水就会因此而流了出来。等到水将要流尽的时候,器皿会自动恢复原状,和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了。孔子不禁发出感叹:“骄傲自满的人容易栽跟头,就和这个容器是一样的啊,世界上哪会有太满而不会倾翻的事物呢?人也一样啊,处世为人应该谦虚谨慎,骄傲自满是要不得的。”

做人要保持谦虚,不能骄傲自大。可是当今很多家庭的孩子却是目中无人。

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影响。有的父母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平时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眼神中会表露出对他人的不屑。他们经常会在私下议论他人,对别人评头论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也会仿效父母,总是看到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的短处。

其次,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有的孩子总是喜欢嘲笑他人,炫耀自己,因为与别的同学的家庭条件相比,他要比别人好很多。平时他穿的衣服十分流行,用的学习用具都是昂贵的,所以他就会产生自傲的心理,看不起周围的同学,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

第三,父母过多的表扬。如今倡导赏识教育,于是有的家长不管任何事情,总是夸奖自己的孩子。诚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表扬孩子,但是总应有个限度。如果孩子总是得到大人的夸奖,就会认为自己总是比别人强,别人总是不如自己,时间一长,这会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有的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孩子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产生自负心理。

一个孩子过于自负,同伴就会疏远他,远离他;老师也会觉得他孤高自傲,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给他提出不错的意见的时候,他不是虚心接受,而是表示反对。因为在他的眼中,自己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对孩子分享观念的培养,培养孩子关心和体谅他人的品质。人的性格品德是相关和相辅相成的。在学龄前铸就孩子良好的人格和性格,很多令父母头疼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

孩子要想摆脱自负,就要懂得谦虚。谦虚的人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强中自有强中手。他们觉得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自己取得的成绩是不值一提、微不足道的。

笛卡儿是法国乃至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数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有人曾经这样问他:“你博学多识,竟然还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谦虚过度了?”笛卡儿引用了哲学家芝诺的一段话,回答道:“我画了一个圈,圈内是已经知道的东西,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道的东西越多,圆圈就会越大,圆周与外界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就显得更多了。”

以上的比喻表明学无止境,一个人懂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无知。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会知道世界还有很多奥妙,那些正是自己需要探索的领域。而无知的人如坐井观天,学识浅薄。事实上,只有那些对自己事业没有把握的人,才会在别人面前自吹自擂,以掩饰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那些稍有成就就自我满足的人,才会经常自我炫耀,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成绩。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过人之处,过去的成就像流星一样流逝,他的特长不应成为他炫耀的资本,羁绊他的成长,相反应成为其自信的基石,成为他进步的力量。

往往一个成功人士是不会自我吹嘘的,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事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即使事业成功以后,也没有必要自我炫耀,保持冷静低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尽管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但相对于人类有史以来浩瀚的知识海洋,他所学到的只是沧海之一粟,因此他更应该奋发图强,谦虚好学,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