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1132700000004

第4章 试着信任他人——猜疑

人际交往中,猜疑的人往往心胸狭窄、胆小怕事、患得患失。归根到底,这还是他们的自私在做怪。如果孩子总是猜疑他人,周围的同学就会觉得他度量很小,不愿意和他打交道。

小雨觉得最近自己周围的伙伴和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似乎在疏远自己。有一天,他放学后找到平时和他关系不错的大军,说道:“我现在是不是不受大家欢迎,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大军为人耿直,快言快语,说道:“小雨,你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因为你猜疑心太重,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谎,在骗你。比如前几天大家在实验室做实验,阿杰忘记带课本,他问你借用一下。虽然你很爽快,借给了别人。可是你总是生怕阿杰在你的书上乱记笔记,总是三两分钟后到他的桌前看他是否乱画,而且一节实验课你去了好几次。别人问你来究竟是做什么,你还谎称是在找你的笔,其实你是想看一下对方有没有在你的书上乱画。既然你帮助别人,那么就要信任他人,你在实验室的行为让别人看见都很别扭。你知道阿杰背后怎么评价你吗?他觉得你没有一点儿男子汉的气魄。”

如果一个人总是猜疑他人,他就会时常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自己安排别人的事情总是不放心,这会导致原本应该信任的人却总是无故地被猜疑;本来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到后来却不欢而散。如果一个孩子做事情老是持怀疑的态度,他在办事时总是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别人习以为常的一件小事会刺激猜疑者的“敏感神经”,引起他们的不良情绪,整天意志消沉、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忧愁郁闷。

从前有一个县叫汲县,应彬是那里的县令。有一天,一位老友千里迢迢来他家做客,应彬十分高兴,为此特意大摆酒宴。朋友的座位背后正好是一堵墙,上面挂着一张红色的弩弓。当老友端起酒杯喝酒的时候,弩弓的影子正好倒映在酒杯中,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小蛇。朋友十分爽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当他即将喝入嘴中的一瞬间,他不小心看到了酒杯中的“蛇”。可是当时他速度很快,一下子喝完了那杯带着“蛇”的酒。自此以后老友每天胆战心惊,郁郁寡欢,他一直认为自己喝酒的时候吞下了一条小蛇,一想到这件事他的胃便十分难受,疼痛不已。一直身体健壮的他从此茶饭不思,日渐消瘦。他四处请教名医,开了不少药房,但都是无济于事,他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

老友平时有个习惯,隔一段时间总是来看望应彬。可是他自从那次来访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看望应彬。这让应彬十分担心,于是决定亲自登门拜访。当应彬见到老友后,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老友面如蜡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于是应彬问老友生病的原因。老友起初不愿说出其中的缘由。可是在应彬的追问下,他如实相告:“上次在你家喝酒,我不小心将杯子里的一条小蛇吞进肚子里,这使得我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所以时间一长我疾病缠身,很难痊愈。”

应彬知道后心中觉得很奇怪,好好的酒杯中怎么能会跑出蛇?等他回到县衙后一直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试一下,当他自己坐在朋友吃饭的位置端起酒杯时,顿时恍然大悟,心中的疑问终于解开了。原来“蛇”正是挂在墙上的弩弓的倒影。

真相大白后,应彬再次叫来老友,备好酒菜邀请他。他让老友还坐在上次的座位上。当朋友再次举杯的时候,他又一次看见杯中出现了蛇影。这时应彬来到朋友的旁边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原来那是墙上红色弩弓的倒影。当老友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时,果然没有了蛇影。朋友对此心中甚是不解,应彬解释道:“墙上的弩弓映在酒杯中,这就是你看到的杯中的蛇,其实那只是弩弓的影子,杯中什么也没有。”但这还不足以令朋友相信,应彬又给朋友重复表演了几次,最后朋友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根本是无稽之谈。从这以后他的病很快见好,不久身体便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上面的故事源于成语“杯弓蛇影”,意在告诫人们不能总是患得患失,猜疑他人,这只会让自己受罪,总是在胆战心惊中生活。作为孩子,他们处于阳光的年龄,他们应该乐观积极,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与忧愁,不可以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想克服猜疑的坏习惯,首先要摆脱不良的思维习惯。惯于猜疑的人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看问题,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便会走出“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的死胡同。因此,孩子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总是为自己着想。

另外孩子要学会与人沟通。只有学会多与别人交流,孩子才会及时了解别人的现状,知道别人的难处,这样便会消除自己对别人的疑虑,拨开困扰自己心灵的乌云,化解彼此的隔阂。同时,孩子还要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对别人给予充分的信任,这样才不会相信流言蜚语,错误地评价别人,误解别人。有时一些心存恶意的人便是利用人们猜疑的弱点来挑拨离间,让团结的人产生矛盾,使得原本友好的关系开始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