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1132700000001

第1章 约定的事情要做到——守信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让人不断堕落。撒谎是一种不良习惯,如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关键是在现实中践行。孩子只有在实际中真正做到不说谎、讲诚信、守信用,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放暑假了,爸爸答应黄小圆要带她去北京游玩,带她去天安门看升旗,去参观故宫和天坛,还会去鸟巢和水立方。不过爸爸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黄小圆要在一个月之内把所有的暑假作业做完。当她见到自己的同学时,她告诉同学们她要去北京了,同学们都对她羡慕不已。为了实现自己的北京梦,小圆在暑假第一个月里放弃了每天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间,就是为了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以便自己能够去北京。

终于到了月底,黄小圆已经把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全部完成了。可是她却等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爸爸由于工作原因抽不出时间来去北京了,小圆的北京梦就这样破灭了。这令她很失望,她怪爸爸骗了她,为此她还大哭一场。

很多时候,家长会抱怨孩子长大后越来越不听话,把自己的叮嘱当做耳旁风。其实这并不能完全责怪孩子,他们之所以抗拒父母的权威,不听信于父母的教导,那是因为家长平时屡屡违背他们的承诺,降低了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因此,家长一定不能随意给孩子许诺,等到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可以答应孩子。

为了督促孩子,让他进步,家长会和孩子约定一些事情,作出一些计划。比如家长会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给他提出一定的目标。由于孩子年纪还小,自我控制能力差,父母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遵守计划。如果孩子出现偷懒的迹象,家长就要提醒孩子,防止他不遵守约定。

新学期开始了,妈妈和蒙蒙制定了一周的生活计划,规定每天要6点30起床。因为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妈妈除了送他到幼儿园,还要上班。如果不按时起床,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妈妈告诉蒙蒙必须执行这个计划,如果不按时起床,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吃早餐。

有一天,蒙蒙起床太晚了,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当他穿好衣服来到餐桌前时,发现妈妈早已收拾好了桌子,也把他的早餐收走了。

蒙蒙看着妈妈,想发脾气,“妈妈,我饿了。”

“对不起,蒙蒙,我也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桌子上,但是,我们有约在先,我不能随意破坏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坏它。你饿了却吃不到面包,这只能怪你自己。”

当父母和孩子约定好相关的规则后,必须严格执行,相互遵守。否则规则就会成为摆设,没有它的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孩子遵守规则,让他从小养成守信的习惯。这对他的一生将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平时不注重这些小节养成了拖沓、懒散的习惯,在学习上放松要求,等到走上工作岗位也马马虎虎,这种习惯十分不好。

美国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旨在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广告展现了很多场景。刚开始出现的是一位母亲告诫儿子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于是母亲拿走了遥控器。接下来母亲告诫儿子不能玩电子游戏,于是母亲关掉了游戏机。此后的每个场景相互类似,不论在哪种场景,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拒绝,表示自己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屏幕上出现了“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的字样。

上面的广告意在告诉家长和孩子制定规则后,必须严格执行,要让孩子用实践来证明自己。“言必行,行必果。”孩子不论年龄大小,办事说话都要遵从自己和别人的约定,履行双方约定的承诺。如果家长只是要求孩子服从却对孩子的履行不闻不问,只是空洞的威胁,那就很难让孩子信服。

张伟的父母虽然给他在暑假制定了一份计划,看上去每天的学习任务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可是父母却没有去监督张伟。刚开始的一周之内,张伟还可以按照计划行事。可是到了第二周,他便开始偷懒,一天应该完成的任务他会分成两天来完成,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察觉。他们平时忙于工作,经常把张伟留在家里。家长以为孩子每天都在家中写作业,没想到张伟开始迷上了看电视。每天他总是盼着家长上班去,因为父母走后家里就是他的天下。所以开始制定的计划早已被他忘掉。

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思想还很单纯,自制力还很差。所以他们履行计划时最好有父母的监督。这样,他才会有一种心理压力,督促自己不断实现目标。而家长一旦停止监督,孩子就会自甘堕落,不执行计划。因此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从小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父母要为孩子做好表率,自己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难以兑现要向孩子道歉,和孩子解释其中的原因。只有这样父母才会真正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当父母要求孩子做到双方约定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才会尽己所能去实现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