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曾国藩官学
11132600000015

第15章 八 办实业,助社会发展

曾国藩认为,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制造水平和科学知识的落后造成的,因此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通过兴办实业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的自强自立。曾国藩说:"学习洋人的智慧和技术,表面上的用意是在于平定内乱,实际是在暗中作充分的准备,来抵御列强的欺侮。列强是几千年来未有的强敌。学习他们的智技,购买他们的轮船和机器,不仅是为了打击匪寇,更是为了陆续地购买,为我们国家所有。洋人在广东一带很猖獗,实在令人可恨可叹,洋人的放肆有损于我们国体。有了轮船机器,就可以驯服他们。那样,我们的老百姓就可以免遭劫难了。有了这些机器,从外表来看,可以稳定国内的人心力量;从深层上说,可以拆穿和抵御列强的侵华阴谋。

各地都要仿照着这样做,渐渐推广,我认为这是中国自强最主要的事情。"在曾国藩看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最终的目的。正是凭着这样的开明观念和积极学习的勇气,曾国藩把眼光放在了向敌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西方科技,兴办实业,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一八六一年攻克安庆后,曾国藩率先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军械所,用来"制造洋枪洋炮,广储军实"。安庆军械所是一所综合性的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子弹、火药、山炮及洋炮洋枪。一八六二年二月十九日,曾国藩随李鸿章、李鸿裔在安庆城下观看一只准备出售的洋船,此船"无一物不工致",曾国藩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止,这也诱发了他试造中国第一艘轮船的决心。他认为,"求自强之道,以学船炮为下手功夫"。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中国要讲求自强,就得革新政治,访求人才,以学西洋翻造船炮技术为基本要务。一旦学会了船炮的制造,那洋人的长处我们也有了。无论是与洋人和平相处还是相互敌对,我们都可有所倚恃。否则,与洋人没道理可讲,只能受人欺侮。"曾国藩白手起家兴办实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仅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也很难得。曾国藩一直重视网罗各类人才,因此,在他军内也储备了一些人才。徐寿和华蘅芳这两位技术专家就是曾国藩新事业的顶梁柱,两位被曾国藩委任为安庆军械所的工程师,开始了他们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

一八六二年三月,在徐寿、华蘅芳通力合作与不断研究下,安庆军械所制造出了一部轮船发动机。曾国藩喜出望外,试验结果使他非常满意。他非常兴奋,洋人的长技终于被中国人学到手了。从此,洋人再没有恃以藐视中国的东西。他的满腔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已有成果在实际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从一部略具雏形的发动机到一艘可以在水上行驶的完整轮船,中间还需要进行艰苦复杂的研究工作。而且,若要进行大批量生产,还需要"制造机器的机器"。

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这种设备要靠进口,曾国藩为此十分着急。这时,徐寿、华蘅芳把留学美国的容闳推荐给曾国藩,曾国藩非常欣喜。他通过李善兰去请精通西学的容闳。此后,曾国藩多次召见容闳,奏准赏加他五品军功头衔,并且委派他远赴美国采购"制器之器",以供"母厂"所用,同时给他白银6.8万两用于采购机器。一八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容闳受命转赴美国购买机器。

在容闳远赴美国时期,造船工作仍在不停地进行着。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八六四:年一月,中国造船史上第一艘火轮船诞生了。虽然轮船的体积很小,但却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最先进的轮船。曾国藩欣然登船试乘,他给这艘船取名为"黄鹄"号,他认为造船业可以使中国独立自强,他期望中国能像黄鹄那样,自由自在地"一飞冲天",不再遭人宰割。

一八六五年六月,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虹口购买了一座美商的铁厂,该厂设备比较齐全,李鸿章将铁厂改名为"江南制造总局"。对于李鸿章兴办实业的热情,曾国藩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容闳从美国购买的机器也运抵上海,将机器归为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兴办实业有决心、有信心。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江南制造总局面貌焕然一新,蓬勃发展。当时有洋人这样评论道"查各局之建,始于丁中丞日昌任苏,公太道时,然不过小有规模而已。至曾国藩督两江,于局务事事讲求,且遣人往西国购买机器多件,于是局中制造,灿然可观。其于富强之道不甚伟哉!由此观之,不数年间,中国陆路之兵,将舍弧矢之戏,而专恃洋枪之威;

水师之船,将舍风篷之笨,而独取火轮之速矣。"由此可见曾国藩兴办实业的雄才大略。

曾国藩对江南制造总局非常重视。一八六八年六月,曾国藩亲临上海视察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洋炮等制造工程,当时,容闳建议曾国藩在附近设立一所"兵工学校",招收一批中国学生,让他们学习机器工程理论及实验,这样,自行培养一批造船机械师和工程师,就不用再受制于他人了。曾国藩对此建议深表赞赏,于是,他马上着手兴办学校。这所"兵工学校"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批"制器之师",这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希望。

一八六八年八月,江南制造总局的第一艘轮船完工,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艘真正的近代化火轮船,曾国藩给这艘轮船命名为"恬吉"号,意取"四海渡恬,厂务安吉也"。十月十五日,曾国藩登上"恬吉"号试航。当初,曾国藩造"黄鹄"号时,他就视造船为开风气之先,"中国振兴之象"。现在,真正可以与西洋的坚船媲美的第一艘近代轮船试造成功了,确实使人振奋。

曾国藩第三次调任两江总督时,他对制造总局的造船工作仍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后来他到上海再次视察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时,江南制造总局共造轮船四艘,这是曾国藩办洋务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与此同时,曾国藩认识到,洋人在制造机器时,用数字做推算,以图纸做记录。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中国人虽然每天与机器打交道,但却不清楚机器的使用、制造原理。因此,他认为唯有翻译才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一八六七年,他在"机器母厂"特设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有名的翻译以及徐寿、华蘅芳等主持翻译,该翻译馆为造船业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是中国政府创办的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馆。

同治末年,该翻译馆已译有书籍十种,到光绪末年,已经达到一百七十余种。翻译的范围很广,包括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交涉、兵制、兵学、船政、工程、学务、农学、矿学、商学、医学、图学、格致等各个领域,这不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使江南制造总局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基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扩散中心,这对推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交流等,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每个人都无法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也都无法不借助别人的力量而获得成功,谁都需要交朋友。但具体要交什么样的朋友呢?曾国藩认为,交朋友就要选择志向道合、志存高选、肯提建议的朋友,只有这样的朋友,才能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和事业的实现有利。变结贵人、联姻贤人、保举才人等的方法,都是交对朋友的法门。交友分清忠奸,不把朋友当敌人,能够与朋友共忠难、同富贵等,则是交朋友时不能忘记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