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11130900000033

第33章 第33招 以成绩为中心不可取

家长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分数毕竟是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但是,如果采取简单化的做法,对于指导孩子学习绝对没有好处。

请看一些简单化的做法:

“快考试了,好好复习,争取双百(或双优,或达到××分),考好了有奖励。如果考不好,你什么也甭想。”

“把成绩单给我拿出来……就考这成绩呀!我看你越来越没出息!”

“你上次都比这次分数高,我看你越活越……”

“从明天开始,你不许玩儿了,只能给我好好念书,什么时候分数上去了,什么时候再玩儿。”

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冲动,除此之外,以下几点需要父母引起汴意:

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

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许多老师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练习或期中、期末考试后,总要孩子把卷子带回家让家长过目。有的老师还写上名次,目的是训,家长了解孩子在班内这次考试巾的水平。试卷的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部分学习情况,但并不是衡量孩子学习的绝对标准。卷子让家长看一下,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老师的教学动态。许多家长十分了解教师的意图,既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为难没得高分的孩子,而是认真帮助孩子分析丢分的原凶,甚至有的还分析了自己家教的欠缺。但是,有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指望孩子将来能够考上大学,最好能考上个名牌大学,希望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比什么都看重,有的孩子考试的分数因没达到家长的要求而常遭毒打。

有一个不满10岁的男孩,尽管他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是一个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但是他的母亲仍因他考试的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经常打骂他,最后这个孩子竞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打死。这个悲剧令人震惊,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竟然成了分数至上的牺牲品。一般来说,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些学习情况,家长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用心良苦,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逼着孩子去争高分,殊不知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过分看中分数,导致孩子惧怕考试。有的孩子平时学习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就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而家长并不注意这一点,一味地在考前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过分看重分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都是天真纯洁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即使是学习差的孩子,他内心深处也有争第一的愿望。有时,孩子偶尔得低分,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辱骂一番,重则毒打一顿,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孩子自暴自弃,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一个即便是很聪明、学习也很用功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可能都是一百分。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总是要求好了还要更好,希望都是满分,事实上这又是不可能做到的。

最后,过分看中分数,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孩子的认识很直观,没有完全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不知道家长注重分数是要他好好学习,出发点是好的,是爱他的。他只知道自己没有得到满分,被家长训斥、打骂了,而得了满分,受到家长的表扬、奖励,他也不会认为家长这是喜欢他,而是喜欢高分,家长与孩子间的纯真感情被这分数离间了。

因此,对待孩子的学习,过于注重分数有很大坏处。考试的分数不能代表孩子学习质量的全部,考卷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家长应体谅一下那些因为分数不好而愁容满面的孩子,使孩子不要成为分数的奴隶。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1.联系考题的实际内容来认识考试成绩

一般说来,分数的高低同考题的难易、孩子的基础、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从考题的难易上讲,考题的难度较大,取得高分就不容易;考题的难度小,取得高分就容易些。如果不考虑考题内容,规定孩子都要考在95分以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例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应付统考,平时出题往往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孩子考及格就不错了。

2.应该将分数放在比较中认识

孤立的一个考试分数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要看孩子的分数在班级内的位置。学校的类别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分数的标准也就不相同。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得满分是常事,五、六年级得满分就很困难了。所以,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孩子的真实情况。

3.要联系孩子的基础

一次考试分数中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基本技能等。做家长的要从孩子原有的基础出发,判定孩子进步与否,同时找出问题的症结,加以指导帮助。孩子知识基础比较薄,想让他大幅度提高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应该是一点一点地进步。有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差生,考题出得浅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得高分或满分。尽管孩子考试分数显著提高,但还不是他的学习有明显进步,这应引起家长注意。

4.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孩子的学习主要从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但并不是说分数决定一切,分数高不能说明孩子就聪明。思想品德、活动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分数中是无法体现的。知识毕竟不是能力,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巨匠,例如达尔文、爱迪生等,在童年时代,甚至到中学时代学习成绩都不很出众。但他们后来都成了闻名于世的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这些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因此,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又要教育孩子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积极鼓励孩子更多地掌握知识。

当孩子得到好成绩时,家长不要过分夸耀,以免孩子滋长傲气,对学习产生惰性。如果孩子的成绩由于某种原因下降时,家长不要大动肝火,打骂一通,应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提醒孩子今后注意,争取下一次考得好一些。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家长必须引起注意,及时与教师联系,适当加强学习辅导。如果孩子学习一直较差,家长则应严格要求,热情辅导,鼓励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设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有一点进步,家长就应予以表扬,强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持续提高的。

总之,家长要记住,分数不是衡量孩子成绩好坏、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分数低,并不完全说明孩子愚笨,将来没有出息。

不要粗暴对待成绩差的孩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差生,这使得一些家长“神童梦”破碎,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造成身心和学业上的恶性循环,后果堪忧。

“上小学六年级了,每次学习还不能坚持一个小时,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母亲的感叹和焦虑。

许多母亲拼命督促自己的孩子,她们往往会凭空想像一个好学生的形象,然后再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

但是,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假如有的孩子表面上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可只是做做样子给家长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又有何用呢?还有一些乖巧的孩子,他们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坐在书桌前,可是并不学习,而是偷偷地翻着漫画书,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孩子学业成绩不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孩子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孩子智力发展滞后,感觉器官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大脑受到伤害等。另外,儿童思维大都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没能及时地发展起来,赶不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一些抽象性、逻辑性知识的时候就会跟不上。孩子学习差,多半是这个原因。

2.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习惯不合理等。若孩子年龄较小的话,性格、情绪方面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自制力较弱,理智感不强的时候,情绪高涨时成绩会直线上升,情绪低落时成绩则大大下降。性格外向的孩子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容易背上精神包袱。

3.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问题

例如教师水平有限,上课枯燥无味,让学生厌学;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视而不见,随便训斥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包办代替。不能正确地启发、帮助孩子。

4.环境方面存在问题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学风不好,设施、设备不完善,势必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孩子在课余时间没有好的活动场所,没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分子接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会使成绩下降;在家庭中,家庭的结构、条件、气氛,家庭成员的素质等,都与孩子成绩有密切关系。由于孩了成绩差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家长要抓住主要原因,例如帮助孩了树立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教育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中关键是对孩子既要理解宽容,又要严格要求。

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交换情况,共同磋商,找到好的方法。一般来说,孩子学业成绩差,只是其发展过程中暂时的波折,只要家长重视,并加以适当的教育,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这时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假如命令孩子“集中精力学习1个小时”而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话,不妨把目标压缩一下,变成10分钟或者15分钟。

成人也一样,当目标过高、与自己的距离过大时,往往没有积极性去做,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努力就会圆满完成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容易厌倦的孩子也是如此。可以先让他学习lO分钟、15分钟。完成后好好表扬孩子一番,日后将时间逐渐托长。当能完成30分钟后,1个小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最终目标可以很高,但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积累终将化作一座大山。

据报道,南方有一位中学生因学业不好长期受到父母的粗暴对待。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未达到父亲规定的标准,父亲罚他双膝跪地,头顶一盆凉水,不准晃动,稍一晃动就打。孩子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不久就离家出走了。

孩子学业差,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着急、气恼,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粗暴对待孩子,既无益于孩子学业的进步,也加深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不利于进一步的教育。家长们对学业不佳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态度是很重要的。现在家长们一般以孩子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业成绩优劣的惟一标准。分数高者,家长十分高兴,给予各种奖励;分数低者,家长非打即骂,给予的则是各种处罚。但考试并不能检查学业的全部,家长不要两眼盯在分数上,只有对孩子的学业不佳有了正确的认识,家长们才能避免粗暴地对待孩子。家长只有信任孩子,对孩子满怀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才能具有追求进步的内部动力。家长们应该了解,学业成绩不佳的孩子对他人的态度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关注孩子成绩之外的特征

家长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着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龄儿童的才能。

他们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希望那些以考试论英雄的家长们能够参照清单,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给出了孩子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亨。在小学里,一些孩子很快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人。

特征三:刨根问底者。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

特征四:设计师。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具有这种才能的孩子是设计天才。

特征五:故事讲述者。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他们的想像力丰富。发现孩子有此种个性的家长要好好培养孩子,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罗琳是《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的作者。)

特征六:演讲者。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样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他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考试定输赢”正在摧毁孩子们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并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考试来发现,他们可能擅长建筑、有丰富的想像力或有领导才能,这些才能不能简单地被衡量。

此外,考试不仅不能发掘一些孩子除学业以外的才能,还可能埋没一些好学生,因为他们有时在考试中将答案考虑得过于复杂,希望找出题目所蕴含的更深层含义,但通常题目只要求直接的答案。

在此建议家长们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提升他们成功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特殊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真的能够超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