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11130900000030

第30章 第30招 不要总是埋怨孩子

现在的孩子不太好教。现在的孩子脾气不是太好,因此,让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其实钢不是恨出来的,对孩子要多一份宽容,少一些责怪,不要总是埋怨孩子,也要多从我们自身寻找原因。

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龙无方

教育孩子,方式和愿望,哪一个更重要?诚然,愿望是基础,如果连愿望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方式,更谈不上教育孩子的效果了。但仅仅有了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望子成龙心切,但教子成龙无方,同样也是枉然。方法不当,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乃至害了孩子,严重的还可能葬送了孩子的前程。

为人父母者,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出人头地呢?但是,结果却不一定如愿。有的家长经过努力,孩子教育成功了。而有的家长尽管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头来却培养出了次品。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教育方式起了作用。所以说,方式比愿望更重要。

有人曾经对862名城乡父母的教育方式作了调查,结果表明:采取不良教育方式的父亲比例为43.8%,母亲为42.3%,比例之高让人震惊。

当今,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可说是天下第一。家长的心血几乎都花在了孩子身上,但是,其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父母操尽了心,孩子未必领情。许多孩子对父母十分反感,甚至厌恶。相当大数量的孩子把父母列为最不喜欢的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与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反差太大,究其原因也与父母教育子女所采取的方式有关。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由不满情绪逐渐升级为对孩子斥责、辱骂,以至拳脚相加。因为孩子不争气而将孩子打伤、打死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这都是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恶果。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培养其某种特长就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以封闭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结果特长没有培养出来,孩子的性情却变得孤僻,甚至由于过分压抑形成心理疾病。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多保护,导致孩子的独立性差,生存和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有的父母为了计孩子考大学而一味偏重智力教育,结果培养出来高分低能儿。有的父母忙于个人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或者由于夫妻矛盾、夫妻离异对孩子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使孩子的行为失去规范和引导,从而走上歧途……

大量无情的事实向人们发出了警告:教育方式欠妥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严重问题,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警醒,必须重视。事实上,天下所有善良的父母对孩子都怀有一片爱心,都希望自己的辛勤培育能结出美好的果实。然而,当良好的愿望通过不良的方式体现在教育行为上时,则往往事与愿违。

家庭教育方式,是教育者——主要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对孩子具有情绪传导作用、性格形成作用和行为规范作用。父母的教育行为和家庭教育的效果,都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欠妥,从父母自身分析有多种原因:

1.自我修养欠佳

一些父母以极大的努力不惜任何代价来设法提高孩子的素质,却忽视了自己作为教育者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而是凭想当然行事,必然表现出不良的教育方式。

2.教育观念存在偏颇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于教育行为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例如,一些父母在人才观念上是重智育、轻德育,过分看中孩子的分数,因此往往会以封闭的方式、高压的手段对待孩子。又如,有的父母纯粹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表现在教育方式上必然是专制的,强迫孩子听从父母。

3.对教育对象缺乏了解

孩子是父母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思想和行为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施以教育。而一些父母往往置孩子的实际情况于不顾,当孩子有能力自理时,家长仍然过多地保护、照顾,或者让孩子超越其承受能力,去做那些孩子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就不能忽视教育方式问题。而要采取良好的教育方式,关键在于教育者,它有赖于对家庭教育特点、规律的深刻理解,有赖于对孩子心理特点的深入了解,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对科学方法的把握。

家庭教育的好坏,不在乎请了多少家庭教师,购买了多少玩具和电脑,或者给孩子学了多少琴棋书画,关键在于父母培养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管教时紧时松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习的大敌。可是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特别是在抓孩子的学习时,时紧时松、阵风阵雨,造成孩子学习情绪不稳,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一些家长经常抱怨:“我们的孩子学习不稳定,狠抓他一阵,成天督促他的学习,就好一阵,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不抓他,学习成绩就降下来了。”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因为孩子也很抱怨父母这种时紧时松的教育方法。一个孩子拿出了一份练习题诉苦道:“你看,我妈妈平时对我的学习不闻不问,可是不知她什么时候心血来潮,也不知她从哪里抄来这么难的习题,硬逼着我把它都做对。”问及这个孩子对这份练习题怎么办,她诚实地说,只好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做。

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知识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系统性极强,就像一条锁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难以发挥作用,需要每一个环节都扎扎实实。时紧时松的教育,使孩子有些地方学得扎实,有些地方松懈,当孩子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地用起来时,必然会出现问题。

对孩子学习抓得时紧时松,打乱了孩子的正常的学习节奏。紧时。孩子一方面要完成正常规定的作业,一方面又要服从父母的安排,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使孩子很反感;松的时候,孩子感到父母不管了,可以放松放松,于是学习开始走下坡路。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大脑发育不完善,自制力差。到了初中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迅速,他们面临外在的和内在的矛盾,情绪很容易波动,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变得过于自信,有时候又过低地估价自己,对学习、对自己缺少信心,这两种情绪都对学习不利。父母一方面要不断调整孩子的学习情绪,增进孩子的自信心、稳定感,一方面要更加广泛地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变化。父母忽紧忽松地对待孩子的学习,容易引起孩子情绪的极大波动,使孩子不能持之以恒地面对学习。孩子对父母的管教具有主观能动的反应,忽冷忽热地对待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用各种办法对付父母。

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就像我们培育花朵一样,要按时施肥和浇水,常抓不懈。父母每天可以抽出一点时间关心、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没有条件,可以阶段性地、有规律地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

以身作则与以声作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模仿”对象,一旦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某种习惯和处世态度,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声”作则与以身作则,其对孩子的影响大不一样。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坐在座位上的男孩欲起身给一位站立不稳、几乎要摔倒的老太太让座,谁料想孩子的母亲却大声呵斥道:“让什么让,你老老实实地呆若吧!”着

这位母亲的做法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可见以父母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许多家长在谈及道德滑坡的时候无不义愤填膺。然而到了具体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常感到力不从心,其实在很大程度J二都是与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方面有直接关系。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奉献爱心时,应检点一下自己。

以“声”作则指的是有的父母往往只用自己所说的来要求孩子,而不用其来要求自己。如果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不看书学习,说一套做一套,即使再苦口婆心,孩子也很难接受。

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岳母刺字”、“曾子杀猪教子”就是很好的范例。家长不仅直接教育孩子要怎样做,而且自己也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以身作则就是言行一致,怎样要求孩子也怎样要求自己。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也从不说脏话……家长在孩子面前起到了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古已有训:“言教不如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以“声”作则只是严格要求孩子,以身作则才是真正关心孩子;以“声”作则容易形成孩子的双重人格,脱离实际,以身作则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对120名杰出人物进行长达4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杰出人物家庭教育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杰出人物的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他们以身作则,为了孩子,他们不惜改变自己的兴趣。

曾经有一位高考理科状元,他的父亲是某县公安局交通大队副大队长,母亲是某中学会计。他哥哥14岁时考入铁道部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后来,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他们家庭和睦,健康向上。他的父母在谈到优化家庭环境时说:“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配合,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安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夫妻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至今不会玩麻将,也不进舞厅。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批评教育但从不打骂。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买了许多连环画给他哥俩看,并讲解内容。学习机、天文观测镜、科技图书,只要有利于他们学习和身心健康的东西,我们都舍得投资……”

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有的家庭一到双休日就展开“方城”大战,乌烟瘴气,吵吵闹闹,孩子没有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思想上也受到污染。

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作为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榜样。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应该是积极向上,善良和蔼的。为此家长朋友应该认识到:

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身为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如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

家长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榜样,无形之中也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品质,促进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刻苦钻研、执著追求的优良品质。

家境优越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一些家庭富裕或社会地位较高的父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造成孩子学习成绩落后,素质偏低。

在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差的是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孩子。他的爸爸是这个镇的副镇长。这个孩子身体壮实,白白胖胖,成天乐乐呵呵,智力显然没什么问题。但他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刚学过的字词,就是记不住。一次,老师和这个学生谈话,发现他对学习、升学和就业都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对于这个孩子,班主任老师也有难言之苦,孩子的父母从没有参加过家长会。一次老师进行家访,向家长介绍孩子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但是第二天孩子的家庭作业仍没有完成。班主任老师认为,如果父母严格要求,积极配合,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会落得考试常常不及格的地步。

家庭条件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成反比,在一些地区已成为普遍现象。据一所学校的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301名学生中,家庭条件一般的有232名,其中成绩优秀的为78人,占33.5%,成绩差的为43人,占18.5%。而家庭富裕或父母社会地位高的69人中,成绩优秀的仅9人,占13%,成绩差的竟有40人,占58%,其中富裕家庭的优秀学生率是3%,厂长经理家庭的优秀学生率是2.3%,干部家庭的优秀学生率为0.3%。考察那些因违反校规,违反《学生守则》而受到处分的学生的家庭背景发现,该校在近两年内学生受警告以上处分的共有12人,其中9人是厂长、经理和干部家庭的子女。

在高度文明的时代,人的最大不幸莫过于无知。家庭物质条件优越,本来是孩子学习的有利条件,父母们若不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进孩子学习,练好本领,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反倒贻误了孩子的学业,造成孩子不求上进,不守纪律,给孩子的成长进程埋下祸根。

那些财产丰厚,在工作单位有一定职位的父母,首先要加强对孩子“平民意识”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和适应社会都是有利的。与我们相反的是,发达国家的一些亿万富翁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注意这一点。西班牙王后索菲娅为了让王子和公主们具备平民意识,每天都亲自送孩子上学,要求老师对有关孩子问题都直接与她联系,学校的家长会、庆祝活动她总是按时参加。

父母们要克服小富即安的封建传统意识,为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志向,要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让步,学习、纪律方面严格要求,不勉强、不迁就。

自身文化水平低。方松对孩子的要求

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比孩子也强不到哪儿去,于是对孩子的学习放松了要求,使孩子的学习处在低水平状态。有些父母认为,文化水平高的家庭才能造就出学习优秀的孩子,自己文化水平低,能力差,对孩子的学习帮不上忙,不知怎么办才好。甚至当父亲指导孩子学习时,母亲在一旁说:“你还有脸说孩子,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这样,给孩子造成了我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学习上没有能力,我一定比不上别人的印象,使孩子缺少在学习中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降低了学习标准。另一方面,父母觉得没有资格指导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不问不理。常此下去,不能尽到父母对子女的指导、教育义务,孩子的学习真的会下降的。

从一些资料上可以看到,卓别林、安徒生、高尔基等世界上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甚至是文盲。再看现实情况,父母学历低,子女学习成绩出众,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也很多,这里不必赘述。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系统教育,父母的文化水平低绝不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障碍。

家庭中有能力指导孩子的父母并不多,直接指导孩子学习的是教师,父母主要是正确地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不断讲明学习的意义,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知识,掌握了本领,才能成为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才是生活得有意义的人。同时,给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坚定只有好好学习,多下功夫,才能够把知识学到手的信念。二是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要安排好孩子的吃饭、休息、学习的时间,给孩子及时准备好学习用具和做作业的良好的环境。三是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情况,老师教了什么,有无家庭作业,看看孩子作业本上的成绩。即使家长没有直接辅导孩子的功课,也在孩子心目中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很重视。四是采取一定的奖励、惩罚手段,但要注意奖励和惩罚是在必要时才运用,还要注意奖励和惩罚及时使用的效果最大。五是经常与老师保持一定联系,配合老师开展各项工作。

有时候不直接插手孩子的学习,不代替学校的工作和老师的责任,反而更容易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孩子的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对学习十分有利,而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