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11130900000011

第11章 第10招 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自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和充分发展创造力的权力。

真正爱孩子,就请家长们多给他们一些尝试的机会吧!

多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

明智的父母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种种尝试的机会,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浅显的却又被许多人忽视的道理——没有足够的尝试,也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让孩子尽早地开始“第一次”

~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到了2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在这些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总是将母亲的呵护视作是对自己的“控制”)。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

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忘乎所以地玩起水来。但你不应该沉起脸收起毛巾,或干脆代劳了事。你应该在耐心具体指点的同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们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

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吃饭也许会弄脏了新衣服,或者搞得满桌狼藉,然而聪明的父母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反而满怀喜悦又诚心诚意地高声赞美道:“我们的宝宝真聪明,看他饭吃得多好,学得又多快!”

3岁的小奥妮第一次学习扣自己衣服上的那一排扣子,不是扣错了,便是笨手笨脚地老也扣不上。此时,在一边的母亲没有显出一丁点儿不耐烦,也没有上前取而代之,而是耐心地等候。孩子终于把最后一颗扣子扣好了,一看时间,足足花了一刻钟。但做妈妈的仍然感到这点时间花得值得,因为这毕竟是女儿第一次学扣扣子呀1

2.鼓励是很重要的

4岁的小费特十分喜爱爸爸给他买的那双有漂亮鞋带的运动鞋,可他到底还小,老学不会系鞋带,有好几次还系成了解不开的死结。妈妈有点心烦,主张去商店换一双不用系鞋带的“方便鞋”,但爸爸不同意。他鼓励小费特说:“系鞋带并不比吃饭难学,只要多练习几次,你肯定就能学会。”他还细心地将一条旧领带拴在椅背上以便孩子可以更多、更方便地练习打结。果然,不出3天,小费特不仅学会了系活结,而且还学会了好几种系鞋带的方法。

5岁的小赫娜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十分勤快。她已经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折叠自家衣服,甚至可以帮着妈妈洗菜了。不过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小赫娜做家务的“质量”自然还不够理想。但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尽量放开手脚让她多作尝试。在婉转地指出她的不足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她取得的进步的充分肯定,他们还不无幽默地宣称:“我们的小赫娜以后长大了一定是个巧媳妇!”

3.专家的分析和建议

儿童教育专家在对那些不愿为孩子提供尝试机会的父母的心理作分析时指出:首先,有些父母特别是一些年轻母亲,总认定“全面”照顾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事事处处总想“包办代替”。殊不知这么一来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不仅可能手脚笨拙,而且还可能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丧失宝贵的自信心,对今后的生活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不少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他们往往不现实地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在孩子出现挫折时便强迫孩子放弃努力。

此外,也有的父母对孩子尝试各种事情的“标准”要求过高,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最后就往往索性完全由自己代劳,还认为这样反而省事、省时、省心。

说到底,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要让孩子的尝试取得成效,还必须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注重各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并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各自的兴趣喜好以及心理需求。一开始让孩子作一些难度较小的尝试,以便孩子取得成功后自信心上升。接着再渐渐增大尝试的难度,目的是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培养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此外孩子的种种尝试必须出于自愿,勉强或强迫只会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

允许孩子失败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因为他们认为,这时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但有些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常会让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因为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艰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是这样长大到10岁的,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东西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麦克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麦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查理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埋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如果换成是我们,大概早已经把孩子抱走了吧!可麦克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查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笼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滋滋响,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水壶拿了下来。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甚至由此引发生命危险。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说的那样,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证查理在自己视线之内,不动那装满了开水的水壶,但谁又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所以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

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我知道,这很危险,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