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蒸汽车让他念念不忘
福特(1863—1947)美国人,美国汽车工业之父。他将美国变成一个“轮子上的国家”。
在12岁那年的夏天,小福特随父亲乘马车去底特律。一路上马车和人拉的车川流不息。突然,一阵巨大的轰鸣传过来,只见一个庞然大物行驶在路上,这是一辆不用马拉动的蒸汽车。
亨利·福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机械。他家里有几只钟表,有的挂在墙上,到了整点就报时。听到“当当”的报时声,小福特就想,钟为什么会不知疲倦地走了一圈又一圈,到时就会响呢?我要看看它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他于是把钟表拆开,把每个零件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一遍,又装起来,反复几次,他就明白钟表的工作原理了。有时他还为镇上其他人家修钟表,成了著名的小技师。
在12岁那年的夏天,小福特随父亲乘马车去底特律。一路上马车和人拉的车川流不息。突然,一阵巨大的轰鸣传过来,只见一个庞然大物行驶在路上,这是一辆不用马拉动的蒸汽车。小福特惊奇极了,他跳下马车,围着这辆汽车看了又看,向驾驶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和蔼的驾驶员叔叔看他这样热心,就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告诉他这是方向盘、那是蒸汽机,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聪明的小福特明白了,蒸汽机是用煤将水烧开,产生了蒸汽,蒸汽的力量推动车轮转动。他非常兴奋,他想,以后可以用蒸汽的动力代替人们的体力劳动,同时也可以取代那些牛马了。小福特立下志向,长大后,一定要造出不用马拉而靠机器推动的车。
回家后,小福特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蒸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也来试试。
小福特把一个瓦罐放在炉子上烧开水,为了证明蒸汽的力量,他把盖子封得严严实实,结果瓦罐里的蒸汽压力越来越大,“砰”的一声,瓦罐炸裂了,站在旁边的小福特猝不及防,瓦罐的碎片划破了他的脑袋,最后留下一条伤痕。
16岁那一年,亨利来到离迪波恩只有10公里远的底特律谋生,底特律这个工业城市给了福特这个机械迷很大的发展空间。他曾做过机器修理工、机械制造厂职工,还到爱迪生的照明公司当过机械工程师,很受爱迪生的赏识。福特一边工作一边着手进行汽车的研制。当时的欧洲,汽车研究已经进入了成熟应用阶段,而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亨利在既无资料又无技术指导的条件下,靠他对机械功能的熟悉及运用他那聪明的头脑,在1896年6月4日凌晨2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的制造。在一阵轰鸣声后,亨利驾驶这辆车缓缓地向前移动,虽然没走多远就出了故障,但它毕竟能向前移动,这给了福特极大的鼓舞,使他对胜利充满信心。
经过不断的改进,1899年福特的新车诞生了,这辆车噪声小,力量大,速度快,可以与当时美国任何一辆汽车媲美。福特看到自己的成功,非常得意,头脑一热,他决定成立公司成批的生产他发明的汽车。但是,福特当时却无汽车设计制造图,又没有相关数据,可以说这时的他还没有具备批量生产汽车的技术工艺,所以这次他头脑发热的行为是注定要失败的。公司开办一年后就倒闭了,亏损高达86000美元。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福特对汽车的热情,因为,他认定了将来汽车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虽然第一次失败了,福特还是热衷于对汽车的研制。不过,这时的福特已经发现,要想很快成功,就只能参加汽车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知名度,吸引财团的投资,这样才能办厂办公司,于是,他把研制赛车作为他的主要工作。1921年10月10日,福特的汽车在比赛中夺冠,后来他设计制造的“999”车在比赛中创造了全国纪录,福特也因此出名,同时也因此而发迹。由于他的赛车性能优越,大财阀马尔科姆逊决定与亨利·福特联合办汽车公司,1903年6月13日,在马尔科姆逊的游说、活动下,以股份制形式的“福特汽车公司”宣告成立。福特公司最早生产的汽车是面向富人的豪华型(A型)车,由于价格太高,销量不是太好,于是亨利决定改产面向大众的低价位的汽车,这遭到了马尔科姆逊的坚决反对,两人的矛盾、分歧越来越大,最后马尔科姆逊离开了福特公司,而亨利及时地把面向大众的“T形”车投入生产。当时美国公路状况很差,所以越野能力强、价格低廉的“T形”车很快就占领了市场,备受人们的喜爱,并且,“T形”车除了作代步、运输工具外,还能抽水、磨粉、打壳,这就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喜爱。在当时的美国掀起了一股“T形”车热,订单雪片似的飘来,产品供不应求。为此,亨利大动脑筋,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妻子的指点下,他受罐头厂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滑轮的生产过程启发,又加上自己不断的改进,终于发明了高效率的“运动中组装法”(即现在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方法),在1913年8月正式试验成功。自动化流水线是工业革命的一次飞跃,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后,福特公司的“T形”车产量激增,年产由以前的7800辆猛增至17万辆,第二年为25万辆,第三年为73万辆。而汽车价格却一降再降,由800美元到700美元再到600美元,最后每辆“T形”车售价为500美元。到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还强。
福特公司的“T形”车因质优价廉而畅销全球,从1908年生产第一辆“T形”车到1927年5月最后一辆“T形”车出厂的近20年的时间里,“T形”车共生产了1500万辆,为福特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也为福特公司称霸汽车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成不变的“T形”
车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这给保守怀旧的福特不啻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使他终于醒悟“发展才是硬道理”。
福特不但创造了“T形”车和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他还率先实行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这一制度直到今天还仍被许多工厂、企业沿用。
有人说,汽车大王福特的成功,在于他非凡的想象力。
福特生于1863年7月30日。父亲威廉·福特年轻时当过铁路工人,后来回到迪尔本从事农业、放牧和种植工作。福特从小就被父亲逼着干活,但他十分厌恶使用锄头,更讨厌养鸡和挤牛奶,从而导致了他终生不吃牛奶和鸡肉的习惯。
在7岁那年,福特被父亲送进了离家里比较近的一所学校学习,在学校里他只有算术成绩还勉强过得去,其他各科成绩几乎在全班倒数第一。但他却对机械非常感兴趣,后来弄得只要家人看见他放学回家,就立即把手表藏起来,免得被他拆得零乱不堪。家里买回的新农具,一不提防就被他肢解成一堆零件。
在他称为“秘密武器”的床边小柜子里,他整齐地摆放着钻孔机、锉刀、铁锤、铆钉、锯子、螺栓和螺丝帽。
1870年的一个冬天里,在底特律火车站,福特第一次看见了火车头,因为好奇,所以他大胆地向列车长提出要坐一坐驾驶座感觉一下坐火车的滋味。
列车长看着福特可爱的样子,竟然破例地把他抱上了火车头,并且为他开动火车。那一年他只有7岁多一点。
上小学的时候,福特就更是胆大了,他常常做一些人们想象不到的事情。
有一次,福特在学校制造小蒸汽引擎,结果发生爆炸,他的嘴唇被割破,一个同学的头部受重伤,学校的栅栏也被震倒。
16岁那年,福特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到底特律去当学徒。他先来到一家工厂,但进厂仅六天就被开除了,因为他修好了那些工人无法修理的机器,所以导致了许多人对他不满。他只好找到了另一家黄铜厂,在那里他学习造门阀、汽笛和钟,六个月后他又辞职了,原因是他已经把这里的技术全都学会了。后来他又进入底特律一个造船厂工作,在那里他对蒸汽内燃机产生了极大兴趣。
工作之余,他就去摆弄蒸汽机的构件,并思考着把庞大的蒸汽引擎改制成小型的以适应小型工厂的需要。两年后,他离开了船厂,回到家乡,开始尝试着汽车的发明工作。
有一次,他在妻子的风琴乐谱背面画了一幅内燃引擎设计图,画完后他兴奋地大喊:“我设计出汽车构造了!”就是这张乐谱后的草图日后成了福特T形车的引擎设计图。
1890年,可以说这一年是福特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来到了底特律的爱迪生照明公司修理蒸汽引擎,还担任了火力发电机部门的工程师。在此期间,他利用全部休息时间开始试制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4日在一个煤仓里福特制造出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当汽车从一个废弃的煤仓里推上大街时,天空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但还是引来了无数人的围观。
当福特着手试制第2号汽车时,底特律市市长梅贝利等人便出资成立底特律汽车公司,福特成为公司的总工程师,从此福特汽车便昂首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时代。
1903年,福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先后推出八种车型的汽车,汽车的汽缸从两个增加到六个,动力由八马力增加到四十马力。
1908年10月,福特研制的T形车问世了。T形车连续生产了19年,共1500多万辆,创下汽车销售的空前纪录,为福特汽车公司赢得巨额利润。20世纪初,福特公司终于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家族也成为美国最大的垄断资本财团之一。
在汽车生产经营中,福特坚持以提高生产率的办法降低产品价格,增加销售量。他还提出汽车生产标准化,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创立了按规格化流水作业进行汽车装配的生产方式,从而创下了93分钟诞生一辆汽车的高质量和速度的技术水平,一时间,福特公司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战略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历史性的产业革命。
成功密码:
处处留心皆学问。福特自幼喜爱观察新鲜事物,并动脑筋思考问题。
这一切为他的成才打下了基础。一个人如果聪明好学,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是没有做不成功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