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11126700000042

第42章 莫泊桑:

母亲教他学写诗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人,19世纪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在莫泊桑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

莫泊桑的母亲是位文学爱好者,在儿子上小学不久,就教他写诗,母亲既是儿子诗作的读者,又是严格的老师。

居伊·德·莫泊桑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2岁时,母亲带着他和弟弟来到乡下居住。他们的乡间别墅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边,周围是纯朴的渔家和农家。莫泊桑放学后,喜欢跑到附近的苹果园里游玩,去草原看猎人们打猎。

有空就和当地的农民、渔夫、船夫、猎人们在一起聊天,帮他们干活,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耍。这些经历使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农村生活,在日后许多小说中,都出现过其中的场景。

在莫泊桑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莫泊桑的母亲是位文学爱好者,在儿子上小学不久,就教他写诗,母亲既是儿子诗作的读者,又是严格的老师。

对莫泊桑帮助最大的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对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使他们情同父子。莫泊桑每到星期日就带着新习作,从巴黎奔波到鲁昂,聆听福楼拜对他上一周习作的点评。福楼拜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求他敏锐透彻地观察事物。

比如说,为了描写一堆烧得很旺的火,或者森林中的一棵树,作者需要站在这堆火或这棵树的面前,一直到发现它们跟别的火焰和树木有许多不一样。

还有一次,福楼拜建议莫泊桑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按照这个办法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有数年之久。

福楼拜鼓励莫泊桑要多写多练。莫泊桑送来请教的稿子,已经在书桌上摞起高高的一摞,福楼拜都没有说过赞许的话。过了好几年,莫泊桑送来了《羊脂球》,他肯定了学生的成功,对他表示热烈祝贺:“像这样的再写它一打!”

福楼拜要求用字准确而精练。他经常对莫泊桑说:“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用一个名词;要是运动,只用一个动词;要了解它的性质,只用一个形容词。我们要反复斟酌,得到最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莫泊桑可以抓取一物一事的特点,以最短的篇幅和文字,精练地表达出来。他甚至能像老师要求的那样:“只用一句话就让人知道,马车站上的一匹马,和它前后左右50匹马有什么不一样。”

《羊脂球》的出奇之处在于它选取了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区一群逃难者的经历为题材,通过一个妓女的遭遇,借助巧妙的对比,集中反映了法国不同阶级的人们对战争的态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法国失败的原因。

一辆马车载着一群人离开被普鲁士士兵占领的卢昂城驶向勒费尔港。马车上有10位乘客,他们分别是工业家、贵族、商人、修女、民主党政客和一个下等妓女羊脂球。显而易见,这个人群恰好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旅途中,妓女羊脂球慷慨地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食物分给各位饥饿的旅客,酒足饭饱的旅客对她顿生好感。当马车在一个镇上被普鲁士土兵扣留,普鲁士士兵要求羊脂球陪他们过夜时遭到了羊脂球的严词拒绝。因为羊脂球虽然是一名卑贱的妓女,平日被自己的同胞践踏,却不愿丢掉一个法国公民的尊严去接受侵略者的蹂躏。同车的旅客一开始支持羊脂球,对普鲁士士兵的要求表示愤慨,然而,当他们眼看着因为这个原因迟迟不能动身后就开始替自己打算起来。他们齐心协力百般劝诱、怂恿,甚至迫使羊脂球满足了普鲁士士兵的兽欲,一行人这才得以出发。羊脂球为她同胞的利益牺牲了自己,却在后半程的旅途中遭到他们的鄙视和轻蔑。这些自命高洁的家伙一边大吃大喝,一边唱着马赛曲,一任羊脂球委屈地啜泣。

小说使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把一个身份低贱的妓女在国难当头、同胞遇险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无私无畏,同那一帮自命高洁的上流社会人置同胞性命于不顾、损人利己、苟延活命的丑恶行径并置在一起,不无愤怒地指出,正是这一帮民族的“精英人士”趁火打劫、中饱私囊或是空喊口号、临阵脱逃,才使法兰西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从中显示出作家鲜明的爱憎立场。

关于普法战争的题材占据了莫泊桑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两个朋友》

《米隆老爹》《菲菲小姐》等。除此之外,莫泊桑的小说还有两类重要题材,一类写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贫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如《瞎子》《穷鬼》《流浪汉》等;另一类是嘲讽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世俗人情的,如《项链》《遗嘱》

《我的叔叔于勒》等等。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圣手奇才”,他的小说选材布局匠心独运,有一种内在的锋芒,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洞察。同时他的小说结构精巧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准确、简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成功密码:

莫泊桑成功走上文学道路显然得益于他的恩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但是他的母亲却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在莫泊桑的文学道路上,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所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