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11126700000038

第38章 罗丹:

美术学校改变了他的命运

罗丹(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思想者》《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地狱之门》等作品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罗丹13岁时,父亲看罗丹的学习没有进步,就想让他中断学习去工作。后在姐姐的说服下,父亲把他送进巴黎的一所美术学校。这个学校有一位著名的老师,看了罗丹的习作后,非常高兴,并给予罗丹耐心的指导:“千万要注意,既要学会临摹,更要学会根据记忆来画画。”

罗丹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一个普通职员,母亲是个有虔诚信仰、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罗丹幼年时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明,在他刚满5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了一所耶稣会学校去上学。可是,罗丹对宗教课程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

一天,母亲收拾家务时捡出一堆纸来,罗丹把这一堆废纸一张张地抚平,收藏着,在上面画了许多他喜欢的图画。他家的邻居是个做小百货生意的,常常用一些有图案的纸来包装东西。罗丹最早接触的艺术作品就是这些包装纸上的图画,他对这些五颜六色的画十分感兴趣,经常照着上面的人物、房屋和小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画下来。后来罗丹回忆说:“这就是我最早的模特儿。”

有一次,全家人正围着餐桌吃饭,罗丹却突然趴在地上画了起来。原来他发现父亲脚边有一张纸,他便趴下画出了父亲的皮鞋。坐在罗丹旁边的哥哥看到他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趴在地上干什么呢?”

父亲也生气地吼道:“站起来,你这个小家伙,原来你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你在干这些玩意儿!”

父亲把罗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且让罗丹保证从此好好学习,不再画画了。

罗丹虽然在家里不能用包装纸画画了,但是一离开家,无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墙上,他每天都要画上几笔。后来,罗丹的学习成绩依然不见有什么提高,但他的画却让老师们感到震惊。

在罗丹13岁时,父亲看罗丹的学习没有进步,就想让他中断学习去工作。

后在姐姐的说服下,父亲把他送进巴黎的一所美术学校。这个学校有一位著名的老师,看了罗丹的习作后,非常高兴,并给予罗丹耐心的指导:“千万要注意,既要学会临摹,更要学会根据记忆来画画。”于是,罗丹把平时父亲在各种场合生气的样子都画了出来。

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罗丹一面学习,一面去给人当杂工,制模型,还搞过装饰,烧陶瓷,给雕塑家当助手。这一切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多纳太罗、米开朗琪罗和吉贝尔蒂的创作对罗丹的雕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创作中,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几乎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因此,罗丹的作品构思深刻,造型精确,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不可抗拒的生命力。

罗丹认为人体是生命的象征,他讨厌给人体塑像穿上衣服的尝试。1876年至1877年间罗丹完成了雕塑《青铜时代》,他以当时不同寻常的现实主义,不加任何学院派认可的虚构和理想化的方式,塑造了一个裸体少年的形象,现存放于卢森堡博物馆。这个塑像原来叫做《受伤的战士》,后来罗丹从塑像手中拿掉梭镖改称为《青铜时代》,给作品赋予了普遍的含义——唤醒人类的思想。

罗丹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仔细研究活的实物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为了避免矫揉造作、过分和虚伪,他在确定体态时,只限于口头指定模特的姿势,而不特意进行纠正。他还经常观察画室里闲着的男女裸体模特在自然状态下举手投足的各种姿态,并在此过程中研究人体。

罗丹的作品充满着紧张的内心斗争和悲惨景象,内容激动而狂热,动作丰富而富于表情。很注重运用传统雕塑技术的罗丹,总是以一种创造性的态度对待自己所雕塑的人物形象。他告诉青年雕塑家不要机械地模仿、盲目服从大师的作品,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善于以诚实的态度去询问、去把握真实。

1880年,罗丹创作《地狱之门》。《地狱之门》这项巨大工程制作时间长久,一直持续到1917年罗丹生命完结时,当用铜铸造完整件作品时他去世了。

罗丹作品的人物反映出来的思想和感情范畴的确是宏大的,其中许多人物作品似乎集中和概括了具有人类意义的现象:很难设想将来还会有比罗丹的《思想者》更完美地体现人类思想的作品了,大概也还没有任何雕塑能像《吻》中那样以如此炽烈而纯真的形式表现爱情的了。

被绘画的明暗效果所吸引的罗丹,任意地变换着人体的自然形态,以便用光点使铜的表面活跃起来,并赋予动作丰富多变的性质(《吻》及其他许多作品即如此)。人们开始称他为雕塑中的“印象派”。

1893年,罗丹开始为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塑像。他长期而详细地研究这位作家的创作遗产、有关著作及肖像,访问巴尔扎克小说中人物居住过的地方。

他还物色了几个外形与巴尔扎克相像的模特儿,并广泛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他的构思逐渐远离了现实主义,企图自由地运用雕塑形式按自己的观察加以改变以此表达对作家和人的认识。6年过去了,直到1899年,罗丹用极为奔放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深夜写作时,裹着宽大睡袍,在室内徘徊思索着的巴尔扎克形象。

作品一展出,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尊雕像被后世公认为传神的杰作。而罗丹这种执著于艺术、注重心灵表达的精神,给19世纪停滞的雕塑艺术带来了新的光明和生命。

罗丹一生创作十分丰富。1916年,当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移交国家时,共有56尊大理石像,56尊铜像,193尊石膏像,100尊赤土塑像,2000幅草图和素描。著名的作品有《青铜时代》《加莱义民》《雨果》《巴尔扎克》《痛苦》

《哀愁》《思想者》《吻》《沉思》等。另外他还作有专著《艺术论》,这一传世之作在西方美术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成功密码:

现如今的一些家长或老师动辄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事实上,成才的道路千万条,传统学业成绩不好的孩子,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试想,如果罗丹的父亲当初一意孤行,不将他送到美术学校去发挥特长,罗丹的艺术之路很可能就被封死,这种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