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097

第97章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个典故比喻某种思想、影响传播(多指好的方面)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团体。现在引用时,有时一反原意,把“不”字换成“已”字,比喻好思想已深入人心。

此典出自《凉州词》中的一句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时候,有一个叫王之涣的人第一次去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当时内地已经是春暖花开,杨柳青青,但凉州一带还非常寒冷,杨柳刚刚吐绿,而凉州西北面的玉门关外更是寒冷,杨柳还没有发青。王之涣初入凉州,看到当地景色,听到羌笛吹奏的《折杨柳(古代曲名)调》,写出了这首诗。意思是说:遥望黄河上游,像是一直伸到白云上空,一片孤城坐落在耸入云霄的高山之中。羌笛呀,你奏乐曲为何埋怨杨柳刚刚发青,孰不知玉门关外还见不到一丝的春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