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041

第41章 妒贤嫉能

“妒贤嫉能”即嫉妒和憎恨贤能之士。后人用这个典故比喻对有才能的人妒忌。

此典出自《汉书·高帝纪第一下》:“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项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他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起义。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被另一支抗秦力量刘邦击败,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在他起兵抗秦以后,曾经有很多贤臣名将,如范增、陈平、英布、韩信等,投靠在他的手下。

他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因为妒忌这些人的才能,致使这些人不是弃楚归汉就是愤然离去。韩信归汉后,成了刘邦和项羽争斗中致项羽于死地的大将。在着名的鸿门宴上,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不仅不听从劝告,反而中了陈平、刘邦施的反间计,罢免了范增的权力,致使范增愤然离去,病死途中。由于项羽不善用人,最后终于成了孤家寡人,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

的惨剧。

汉朝建立以后,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

席间,刘邦问:“为什么我能取得天下,而项羽就失去了天下呢?”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项羽妒贤嫉能,害功臣,疑贤者,所以他失掉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