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111

第111章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劳动、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此典出自《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春秋时,孔子去楚国,他的学生子路跟随在后面。后来,子路迷了路,碰见一个老头正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他就上前十分客气地问道:“老人家,你看见我的老师孔子吗?”老头十分不高兴地回答说:“你问的是孔子吗?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怎么配做老师呢?”说罢,老头把拐杖立在一旁,又锄他地里的草去了。

天黑了,老头准备回家了,发现子路还站在地边,于是他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住,并杀鸡煮米饭招待子路,吃饭时还叫来了两个儿子来陪客人。

第二天黎明,子路告别了老头一家,接着寻找孔子。当他找到孔子后,向孔子讲述了昨天的事情。孔子对子路说:“从他的言行看,一定是一个隐士。你再回去,请他出来做官。天下多一些这样的人,对仁政是有好处的。”子路又沿路返回,到达老头家里,却再也没看到那个老头。子路只好失望地回到孔子那里。孔子叹息说:“一个人如果有本领不出来做官,是不仁义的。既然他懂得尊老爱幼的礼节都不可以废除,那么君臣之间的道义,又怎么可以废除呢?

只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就不管国家的安宁,这不是太自私了吗?有道德的人出来做官,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现在天下征战不已,难道我不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