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11125900000002

第2章 导读

查理斯·金斯莱(1819——1875)是19世纪英国作家、诗人。他的童年大半在英国西部沿岸的渔村度过。1843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当了牧师,曾参与发起基督教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后任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他写了多部揭露英国小工场中残酷剥削工人的小说。

本书是金斯莱的童话代表作,写成于1863年。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水孩子》中的小主人公扫烟囱的孩子汤姆因受冤而逃,不幸落入小河中,被水中的仙女所救,仙女把他变成了一个4英寸长的水孩子。从此以后,他便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水下世界,增长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最后,汤姆成为一个热爱真理、心地善良、正直、勇敢、勤劳的大人。这部作品将人间生活的残酷无情与幻化境界的温暖幸福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表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美好理想。

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讽喻,亦不乏劝诫,但它们在作者幽默诙谐的笔调和生动奇特的想象之下,读来毫不生硬,而是妙趣横生。其中寄托了作者对自己的孩子和所有孩子的希望:爱清洁,行善事,正直勇敢,健康成长,成为心胸开阔、博闻广识的人。汤姆听到的声音是:“下海去!下海去!”他得到的教导是: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果他想成为一个男子汉的话,就必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他必须像每一个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一样,完全靠自己在外面闯。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鼻子闻,自己睡自己做的床,自己玩火就自己烫痛自己的手指头。作品中那些对于现代文明弊病和生硬教育方式的隐晦的抨击,即便是成人读后,也不免掩卷沉思。而作者对于真理、正义、善良、慷慨、无私、真诚、勤劳、勇敢等美好品质的赞美和拥护,对于虚伪、邪恶、凶残、贪婪、自私、狡猾、懒惰、怯懦等丑陋品质的憎恶和谴责,至今仍具有不朽的意义。

故事从头至尾充满着春天早晨那种轻快的情调。作者始终感觉在为自己的孩子写书,所以口吻总是针对着孩子,而且常带有调笑的口吻,叫人读来倍觉亲切,便是成人读来,也觉风趣。

金斯利关心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反对当时不合理的儿童教育,强调劳动的意义,被认为是进化论者和社会改良主义者。这些观点在他的童话代表作《水孩子》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