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68

第68章 67 孩子需要“快乐的本领”——教孩子快乐的方法

你的孩子快乐吗?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回答:“一点也不快乐!”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呢?或许家长们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孩子不快乐向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即使他不想上学、沉默寡言、与人发生口角,甚至与别的孩子打架等等,也都是以牺牲自己的成长为代价而向父母做出的警示。可是,很多父母都读不懂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从而导致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的“关照”中逐渐严重,孩子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孩子需要“快乐的本领”。父母们应该学会识辨孩子常见的“不快乐外衣”,孩子不快乐时就像身体不舒服时一样,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以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做作业、从小很严肃、经常做恶梦等。很多时候,父母大都会把问题直接推向孩子,责怪孩子不听话,自控力不强,甚至认为孩子有病,带孩子去吃药。当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来面对孩子时,孩子的不健康行为就会因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体也有所差异,因此,孩子不快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如果父母无法读懂孩子,孩子就会产生更多的不快乐,因而不听话。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家教案例:

云溪带着即将被学校开除的7岁的儿子来到一家咨询室,她告诉心理医生,孩子还小,非常希望他能够继续读书,可是闷闷不乐的孩子死活不愿再去学校。

经过家庭互动,医生了解到孩子心里有一团愤怒和委屈,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误解以及父母对孩子气急败坏的打骂,造成孩子对学习极为反感,这种反感又在恶性循环中泛化为了孩子不喜欢学校,讨厌听到学校二字,每天郁郁寡欢,没有一点笑容。

其实,这个孩子特别调皮,也特别聪明,云溪和丈夫都期望他老实听话。可是,孩子却用他所有的语言行为告诉家长:我是个调皮的孩子。而父母却要用父母的威严来告诉孩子:你必须当一个听话的孩子。孩子因而很不快乐,进而想办法反抗。

心理医生了解了云溪的家庭教育方式后,给他们制定了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计划与方法。经过四次咨询,孩子的脸上终于见到了笑容,情绪也慢慢得到了改善,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好了,他开始喜欢上学,喜欢读书,期末考试时,孩子的成绩提高非常大。

可见,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直接影响到孩子快乐与否,教育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快乐的人往往没有烦恼,不被世俗的责任、义务、规范所累,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一个快乐而开朗的人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唱出“天为被,地为铺”的豪情,能在犯错被罚时唱着高歌面对处罚,认真改过。现在的社会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太多的压力,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快乐的人才更自信,更有勇气,更有能力去面对这一切挑战,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去缔造自己充满激情和欢乐的一生。

快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教孩子快乐的方法,让孩子每天都快乐。那么,我们家长怎样才能教会孩子快乐的本领呢?你不妨试试以下几条妙招:

第一,放手让孩子去寻找快乐的体验。要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感受,父母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追寻快乐。比如孩子很喜欢捉迷藏,当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那种兴奋之情是大人无法形容的,父母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尽情去玩。父母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将这种追寻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到今后的成年生活中。

第二,让孩子懂得自我调控。快乐不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找快乐。适当的限制孩子花钱和物质的占有量,不但不会阻碍其快乐性格的正常发展,反而能使孩子容易得到满足感。

第三,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来说明很多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是他们—帆风顺,而在于他们是用积极心态面对人生的人。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可以很快从失败或困难中振作起来。当孩子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家长可以在行动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正面调适,不断强化坚韧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

第四,建立维护快乐的情感空间。父母要想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快乐资源”,就要懂得建立维护快乐的情感空间。好的家长总是愿意和孩子一起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包括孩子的学习、朋友以及生活等等。家长要尽量多地陪孩子玩耍:陪孩子一起打球、一起游戏、一起看动画等,家长和孩子常常共处在快乐的活动之中是父母与孩子情感沟通的最好方式。

第五,创造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问题家庭的孩子往往生活得很不快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心理发展也会不健全。而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能拥有良好而健全的性格。因此,父母应创造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好夫妻总是恩恩爱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