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66

第66章 65 孩子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耐心地听孩子说话

倾听,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态度。倾听是尊重孩子,是接纳孩子,对孩子来说是分担痛苦,是分享快乐。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有无限希望的小树,每棵小树的茁壮成长都离不开阳光、雨露,而倾听就是他们需要的阳光、雨露。爱孩子,就应该从倾听孩子说话开始。然而,很多时候,有些80后父母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完孩子那没头没脑、杂乱无章甚至毫无意义的话语。因此,他们常常不了解孩子。学会倾听是家庭教育中与孩子交流的基本要求。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心与心的交流开始,而心与心的交流必然要求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必须是从有效聆听开始的。让我们记住李政道先生的一句话吧: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我们的耳朵,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作为家长,我们应给孩子留足表达内心世界的时间,成为他们忠实的听众。

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蓝蓝和红红是同学,她们有很多共同的朋友,但是,在朋友心目中红红更让大家喜欢。蓝蓝觉得很不公平。一次她对红红说:“我看不出来你哪里比我做得好呀,我和你一样对别人热心、对朋友忠诚,如果朋友遇到烦恼,我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出主意。而你却什么都不做,你也不会给朋友提供好的建议,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你呢?”红红笑着回答:“以前我和你一样,总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喜欢评论别人的事,还总是给朋友一些建议,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当我闭上嘴巴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倾听别人讲话上时,朋友比我知道的并不少,而朋友需要的只是一个聆听者,而不是唠叨。所以我之后和朋友在一起更喜欢去听,用心倾听。这样朋友反而可以在我这儿得到温暖和信心。这就是朋友喜欢我的原因。”

可见,小朋友之间因为倾听而能建立相互的信任、喜欢。那么,家长要想取得孩子的信任、喜欢也需要用心去倾听孩子心灵的声音。我们知道,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孩子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但是独生子女家庭除了父母,孩子还能和谁说话呢?显然,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因此,父母应成为他们最好的倾听对象。

孩子有了听众才能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而家长在倾听孩子讲话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最近在做什么,还可以了解孩子的一些愿望、想法、要求等,可以据此给孩子做点事情。这对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信任感非常有益。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因此,我们应该耐心地听孩子说话。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呢,你可以参考以下教育专家的建议:

第一,用心倾听。父母倾听孩子讲话时不仅仅是要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要设身处地去感受,不但要听懂孩子通过语言、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孩子在交谈中故意隐瞒的内容。家长在倾听孩子讲话时要目视孩子,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对孩子充满关注和期待,并对孩子的讲话及时作出反应。同时,家长应以机警和通情达理的态度,细心地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注意孩子表达思想的方式、谈话态度,还要注意孩子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及伴随出现的表情、姿势、动作。

第二,耐心倾听。受年龄限制,孩子的语言经验积累少,思维逻辑常常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这时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在和父母讲话的时候,有的孩子识字量大,表达能力强,论述一件事情能说得很清晰。可是,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一件简单的事情说得前后矛盾,家长听了半天也听不明白,或者孩子说了两句,家长就急着说出结果。这都表现出家长没有耐心,不能等孩子把话说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的兴趣,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家长能多给孩子几分钟,孩子就能从家长那里学会尊重。孩子得到了家长的精神激励与支持,以后就会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慢慢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了。

第三,懂得鼓励和欣赏。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就是一种赏识,即使你没有给予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支持与帮助。如果你能在孩子讲得好讲得对的时候对其加以表扬、鼓励,那就更好了,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信任你,更加喜欢你,更愿意与你交流了。

第四,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听孩子讲话时,你自己就要像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名忠实的听众,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应做孩子最好的倾听对象,在倾听时以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张开自己的胸怀,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