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62

第62章 61 世上没有笨小孩——别抱怨孩子学习太笨

现代家庭中,很多父母都很相信人的智商,动不动就抱怨孩子笨。比如,孩子学习中遇到难题去问妈妈,妈妈就会说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是笨死了!”一旦孩子有不好的表现,或者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时,妈妈又会说孩子:“你看看人家怎么那么聪明,而你就这么笨呢?你整天也不比他们吃得少啊,看来我和你爸就是没有指望了。”“你简直笨得不可理喻!”“你是猪脑袋啊?怎么就记不住呢!”类似的话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留在了孩子的心里,每当孩子遇到失败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笨,就是没用,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就慢慢地消失了,一辈子就只能这么平凡地生活下去了。

父母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笨,对孩子的自尊心也会有很大的伤害。很多时候,家长并没用意识到这一点,还经常在公共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抱怨自己的孩子脑筋笨,没出息等等。如果你能在这个时候注意一下自己孩子的表情,你就会明白孩子是多么的难堪,如果孩子是嬉皮笑脸的,那就说明孩子对你这样的抱怨已经不在乎了,因为都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媛媛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长得很讨人喜欢,但是成绩很不理想,而且还经常逃课,不交作业。有一次上课,她又没有交作业,老师就问她为什么不交作业。媛媛就说自己的作业忘记带了。老师不相信,媛媛就改口说自己的作业有几道题不会做,还没有写完呢。老师就让她将作业带来想帮她辅导,媛媛答应得很好,但第二天老师还是没看见她拿作业来找自己,老师再一次找到媛媛,而她却又一次说自己的作业忘到家里了。

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有问题,应该多帮帮她,就在课间找这孩子谈心,见着媛媛就问她:“媛媛,你已经好几次都没有交作业了,还有旷课的现象,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能和老师说说吗?说不定我还能帮上你什么忙呢。”

“老师,其实作业我一点也不会做。”媛媛很爽快地回答老师。

“不会做作业很正常啊,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情况,我们不是在班上说了吗,不会可以空到那里,等我课堂上讲过之后再补上就行了,再说老师也很乐意给你讲解的!”

“谢谢老师,不必了,我很笨,学了也没有用,也学不会。”

媛媛的回答让老师很吃惊,很少有孩子这样和老师说话的,也很少有孩子承认自己笨的,并且媛媛的表情告诉老师,她自己并不是特别在乎自己笨,好像就是理所当然。

“你怎么会笨呢?你很聪明,也很讨人喜欢,只要你用功学习,成绩不是问题,你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老师,你一定能行的!”老师认真地开导媛媛。

“老师,你不用安慰我了,我知道自己就是笨,我爸妈经常都是这么说我的,现在我也发现我就是不如别人聪明……”孩子的话让老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老师陷入了沉思……

生活中不是有很多父母都像媛媛的父母那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笨吗?这些话会狠狠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一种失落感,也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很笨。当孩子的考试成绩很糟糕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自己很笨,爸爸妈妈都是这样说的,自己的确不是读书的料。于是他们就开始自暴自弃:“既然没有希望,那就不用再努力了,反正都是不好,干脆就不好到底,自己也落个轻松自在,何乐而不为呢?”“自己就是个笨蛋,谁也不用同情我,也不用在我身上浪费功夫,倒是也能给别人提供方便。”

这不是在开玩笑,这就是很多差生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事实的确如此。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戴上“笨”的帽子,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就会用“笨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孩子不会考虑父母的评价的准确程度,有时父母的观点就完全是错误的,但孩子不会关心这些,孩子只会记住父母对自己的评判,父母给自己下的结论。时间长了,孩子渐渐就让父母的话变为“现实”了,虽然这个“现实”并不是父母想要的,但孩子给他们实现了,孩子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就是个笨孩子,家长的观点是对的,这时家长的心情应该是高兴还是烦闷呢?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我形象的产生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通过“别人怎么看我”的方式形成的。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一旦形成,它又会反过来制约人的发展。就像孩子一旦形成自己就是笨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就会反过来约束孩子的潜力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挥。说孩子笨孩子就越笨,“笨小孩”就是这样形成的。

天下没有笨孩子,只有认为自己笨的孩子。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常人真正开发出来的只占自己所有潜能的十分之一。孩子还有很多潜能没有发挥出来,但很多父母好像不相信潜能,总是爱说“孩子笨”,说孩子“不是学习的料”,说孩子“这辈子就这样了”,这样长时间灌输孩子笨的思想,再聪明的孩子也变成“木瓜”了。如果孩子从心里就没有一点自信,那么无论别人再给他多大的鼓励,都不能激起他的斗志,因为他就觉得自己做那些努力是徒劳的。连努力拼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了,还怎么可能开发出自己的潜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