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06

第6章 05 孩子也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事情——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力

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是每个孩子的权力。可是,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遇到事情无所适从、事事等着家长做决定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其实孩子没有主见问题主要出在我们这些80后家长身上。本来独立自主做决定的好习惯是应该从小培养的,可是很多80后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不会做决定,或者准确地说是他们信不过孩子,担心孩子不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便包办代替。等到他们觉得该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时,孩子却不敢做决定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孩子不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所以,家长们必须让孩子尽早学会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一生当中要遇到很多很多需要选择的事情,特别是关系孩子一生的“十字路口”,家长的选择对孩子来说,未必是最好的。学会决定自己的事情也是孩子必须具备的本领。

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他自己决定的,他没有理由后悔。相反,假如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那么,这些决定越正确,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强。一方面,孩子越来越顺从、越听话,能力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他的生命激情却会越来越低。当他们感受到这一点,想对父母说“不”,时,他们又被强迫“听话”,所以连“不”也不能说了,只好用被动的方式屈从父母。

成功的父母都知道,孩子也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事,因此他们不会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权力。

下面我们看看明智的父母是如何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力的:

“妈妈,老师让我报名参加演讲比赛。”10岁的甜甜回到家就告诉了自己的母亲。

“太好了,你报过名了吗?”

“还没有呢。”

“那为什么呀宝贝儿?”母亲问道。

“我心里有点害怕,到时台下会有很多人看呢。”甜甜很激动,她在家是个听母亲话的孩子,在学校不爱多说话,但学习成绩很棒。

“我想你还是应该报名,你可以锻炼锻炼自己。不过这事情你还得自己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的看法。”母亲离开了女儿的屋子去厨房做饭了。

过了两天,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让这位母亲说服女儿报名参加演讲比赛。

甜甜回家后,父母找她谈话。父亲说:“首先,我们不是强迫你一定报名,这事还是你自己来做决定,但我们可以谈谈参加比赛的利与弊。参加比赛可以锻炼你的意志,锻炼你的智力,增强你的信心。赢了更好,没得名次,也无关紧要,爸爸妈妈不在乎。因为你在爸爸妈妈的心中是有能力的孩子,这点不需要用比赛的名次来证明。”

母亲说:“老师打电话来,说很相信你的能力。爸爸和妈妈还有你的老师都不会以比赛成绩来评价你。我们对你的比赛结果并不关心。关心的是你能不能用这次机会锻炼自己。”

有了父母这样的鼓励和支持,最后甜甜报名参加比赛了。

甜甜的父母无疑就是很多80后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甜甜的父母都知道自己的女儿很聪明,但是性格内向,没有勇气站在台上对着那么多观众演讲。母亲很想让女儿锻炼一下,父亲也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他们想女儿也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发现自己的潜力,只是有些害怕,需要做父母的给她加油鼓励与支持。父母对女儿充满了信心,但他们并不催促女儿,而是让她自己来做决定。通过这件事,女儿增强了信心与勇气,而父母很满意他们鼓励了女儿,使她没有失去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对孩子事先做出限制,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父母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做事情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才会提升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

如果父母喜欢或习惯于剥夺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力,事事都替他做决定,那么,孩子小的时候没什么问题,等他长大了,你还能帮他么?他什么事情都依赖你,等你真的无能为力时怎么办?孩子要成长,父母都会一天天的老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替他决定,不如教会他做决定的方法,从小锻炼,等他大了你就不会埋怨孩子太依赖你了。

研究表明,总是由父母做决定的孩子,长大后常常缺乏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而且缺乏责任感,甚至不知道如何对自己负责。因此建议父母给孩子一点做决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决定。当然,也许很多80后家长都会担心,孩子那么小,会自己做决定吗?你要相信,孩子的决定是对的,唯一错误的是孩子还没有学会自己做决定。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那么,建议你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力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主见,不会决定自己的事情,你一定要给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锻炼。孩子的事情还是他自己决定比较好,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对事情做决定的能力,让他去感受自己做决定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受因决定失误所带来的恶果和应负的责任。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经历,一种磨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需要选择时,他才能更谨慎。

第二,解放孩子的手、嘴和大脑。做父母的应该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权利和职责,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孩子有不同意父母意见的权利,在对他们有影响的决定上,有发言权,有行使权。观念明确了,父母就要解放孩子的手、嘴和大脑,让孩子行使自己的权利,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而不是一味地顺从于父母。

第三,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给孩子太多选择可能会使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如,“你想穿什么颜色的毛衣?”孩子可能会提出家中没有的衣服,若父母不顺从,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你不妨这样问:“你想穿这件绿色的毛衣呢?还是想穿那件红色的毛衣呢?”

第四,孩子做决定时,不要给他很大的压力。如果孩子的决定不太合理恰当,做家长的可以给孩子一些有益的提醒。如果孩子做决定后,遇到挫折,产生了失败感,父母也要给予帮助。无论孩子做出的决定是对还是错,都不要给他太大压力。

第五,不能让孩子选择有害的、不安全的事,因为孩子不知什么有危险。例如,冬天一定要穿棉衣,这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执行,但可给些其他的选择:“这棉衣由爸爸给你穿?还是妈妈帮你穿?”而不能说“要不要穿棉衣”。“过马路时你是拉着妈妈的手还是爸爸的手?”而不能说,“过马路时你要拉着大人的手吗?”

第六,根据孩子的愿望,运用大人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孩子做一些决定。这虽然是大人与小孩共同做出的决定,但也是帮助孩子做决定的好方式。如,“要下雨了,在图书馆里避雨比操场上好些”,“如果我们不去看奶奶而去看电影,奶奶会伤心的”,这是大人进入孩子的选择中去,引导孩子做决定的方式。在判断正确与错误的选择时可说:“我们已答应某某去展览馆,不遵守诺言是错误的。”应该让孩子知道做完决定后是要自己负责的。

总之,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这样,在遇到重大事情时,孩子就不会不知所措。并且也能让孩子提高分析、考虑事情的能力。很多时候,特别是孩子在高中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由于自身文化知识的积累,考虑问题能力的提高,他们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要比父母考虑的更周到,所以,父母尽管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