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58

第58章 57 蛮横拒绝有失效果——别蛮横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接触到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其要求也在不断丰富,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及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是应该的,为了孩子更好地学习,为了孩子不再受我们家长童年时期所吃的苦,家长们都愿意给孩子创造更优异的生活环境。但过惯物质享受生活的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当然其中就包括很多孩子无理的要求,很多家长迫于无奈而满足孩子,其实他们也知道应该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可他们往往都是最后的低头者。

我们知道,如果孩子的要求得不到家长满意的答复,孩子一般都会发脾气从而产生不积极的情绪,而带着这些不良的情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将受到影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我们做家长的的确应该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无理要求,家长如果还是一味地满足,只能让孩子的贪念更加放肆。可家长又不想拒绝孩子,怕孩子不高兴,影响孩子的学习以及健康。对待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显得束手无策。

那么,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是否就应该蛮横地拒绝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迁就孩子,事事都去满足孩子,但在拒绝孩子的时候,家长也要讲究策略,蛮横地拒绝孩子,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反而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

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有的孩子还抱着于老师不放,一口一声说:“于老师,我一直都特别想你!”就在于老师陶醉的那一刻,忽然听到教室外家长低声呵斥:“你是怎么回事?赶快进教室!想要玩具,没门!”这是刘浩爸爸的声音,声音不是很高但却浑厚有力,语气中夹杂着对孩子的指责和威胁,于老师急忙走出教室想看个究竟。

刘浩先是半蹲着靠在教室门旁的墙边上,两只小手不停地在墙上抓着,仿佛要借助这墙的力量来和爸爸斗争到底:“你不给我买游戏机我就不进教室上课!”说完不忘用眼睛狠狠地瞪爸爸一眼,一种挑衅的眼神的确让爸爸为难。家长看见老师来了也许怕老师笑话,就压低声音和孩子说:“咱们先报名,一会忙完爸爸马上去买!”“不行!必须现在就去!”孩子坚定的语气告诉家长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说着还就势一屁股坐在地上挑衅地看着家长,他那眼神明明就是在告诉爸爸和老师,谁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他要达不到目的就不罢休。孩子的爸爸彻底被激怒了,不顾老师的存在,随手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刘浩的屁股上。

“老师,你看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刘浩的爸爸没有办法,只得无奈地向于老师求助。?

于老师并没有直接理会家长,走近孩子轻轻地摸着他的头,微笑地问:“宝贝儿,一个假期长高了多少呀?起来老师看看!你的好朋友都长高了许多,好像比你高呢,你以前可是我们班的‘最高峰’呀!你不想去和他们比一下吗?”孩子看看爸爸,并没有妥协的样子,这孩子让家长惯得不轻啊!“对了,老师假期做了好多好玩的玩具,有万花筒、小电话、望远镜、拉力器(于老师故意放慢语气吊孩子的胃口)……小朋友们都在开心地玩着呢(孩子猛地抬起头),他们都说老师做的玩具比市场上的电动玩具更有趣,你要不要去体验一下?”

“我要去玩望远镜”,刘浩高声地说着跑进了教室。

等一切安顿好了之后,刘浩的爸爸欣慰地笑着说:“还是老师有方法”。于老师笑着说:“你们还会蛮横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吗?”家长不好意思地笑了。

可见,拒绝孩子也要讲究艺术。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但不是蛮横地拒绝。尽管家长很难对付有着无理要求的孩子,但家长应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以理服人。你也可以像孩子的老师一样,一个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孩子,怎么还会无理取闹呢?

其实,家长蛮横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严重时,还会使孩子在误解家长之后,出现种种心理疾病,或自暴自弃,或离家出走等等。

那么,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呢?你不妨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告诉孩子拒绝的理由。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或不当行为,家长应该明确地拒绝。所谓“明确”,是指把拒绝的理由告诉他。有些家长拒绝孩子时不告诉他真正的理由,而编造一些借口来骗孩子。例如,孩子想买某些玩具,父母往往习惯说“太贵了,买不起”,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建议家长们不妨告诉孩子,拥有很多玩具并不代表幸福,有些东西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买。这样孩子逐渐地会形成一定的消费观念,并成长为一个理智消费者。

第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往往不能从时间、地点、场合等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行为、愿望的可行性。这时除了可给孩子语言上的告诫外,还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将他的注意力引到别的事情上,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原来的行为或愿望。

第三,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最难的其实还是将态度坚持到底。有的家长会说,看他那样哭闹实在是不忍心,于是就满足了他的那个不合理要求。实际上,家长应该学会“冷漠”,要知道,这样一个“不忍心”无意中会使孩子认定固执、哭闹还是管用的。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经表示拒绝,就不要再回头表示答应,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坚持到底。大哭大闹往往是孩子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孩子一哭,就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就会孩子认为只要大哭一场,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孩子更会变本加厉,愈闹愈凶,养成难以纠正的任性、不讲理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