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56

第56章 55 孩子难道是你的“出气筒”——别把孩子当“出气筒”

现实生活中,许多80后父母常常会时不时地拿孩子当“出气筒”,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同事之间闹矛盾的时候,家庭出现纠纷的时候,生意赔本的时候,甚至因一丁点儿小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迁怒于孩子,对其大吵大叫,有时还会大打出手。这种做法先不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么严重,就算想想自己为人父母的修养,自己也应该深感惭愧吧?

的确,由于生活压力特别是工作压力过大,每个人都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现在的社会现实也让人与人之间很少有除了工作之外的交流,心情不好也没地方可以倾诉,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相对处于封闭状态,使得很多父母的烦恼在无处发泄的情况下,不经意间撒在了这个本该是避风港的家庭里,让这里不再平静,这时,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受害者。而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比较好动又容易犯错误,而且没有什么反抗力,在“不如意”这个导火索的“导向”下,他们顺其自然便成了糊涂父母的“出气筒”。

拿孩子当“出气筒”对孩子来说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严重错误让爸妈才这样生气。由于起因往往是平时算不了什么的小事,因此孩子也被弄得莫名其妙,这样的情形与平时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差距很大,更让孩子觉得自己委屈。这样的事情多了,天长日久,给孩子的伤害特别是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和性格变异是没办法弥补的。

杨杨今年7岁了,是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平时,除了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外,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爸爸妈妈也都经常夸孩子,还时不时地买些礼物作为奖励,当然,杨杨也很喜欢爸爸妈妈。

杨杨的爸爸是个个体户,有一间小商店,一天不小心购进一批假酒,被工商部门给没收了,还被罚了一笔钱。因此,他一直心情不好。杨杨呢,小孩子也不可能知道这些,还像以前一样,放学回家看到爸爸就缠着他讲故事。哪知道爸爸一下子就火冒三丈,大发脾气,骂女儿说:“闹什么闹,我都赔钱了你还闹我,不烦啊?没钱你上什么学?没钱你吃什么?赔钱都是你给闹的!”说着还打了杨杨一巴掌。杨杨莫名其妙地被爸爸骂一顿,还挨了一巴掌,又惊吓又委屈,大哭了起来。妈妈赶快过来哄。可是这一次杨杨好久都没有开心起来,总是没精神。事后,爸爸也后悔了,再像以前那样买什么礼物给女儿也都不管用了。从此,杨杨再也不喜欢爸爸了,父女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她与爸爸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以上事例中,杨杨的爸爸好后悔,可有什么用呢?像杨杨这样的孩子比较听话,性格比较温和,这只是让其和爸爸之间产生了隔阂。如果遇上的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爸爸这样的态度很可能使其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要和父母作对,凡是父母让做的,偏不去做,不让做的,偏去做。像故意弄坏东西、打架、捣乱等,这个时候他们是不会再考虑对错的,父母教育这样的孩子就很困难了。所以,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千万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孩子在我们身边永远都是小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脆弱的,特别是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对什么事情都很敏感。父母是他们最亲最近的人,最可信赖的人,他们需要在父母的关心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所以,父母不能因自己的心情不好就拿孩子当“出气筒”,随意打骂孩子,这样不但会伤了孩子的心,更会伤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不能把工作和社会上的坏情绪带到家里来。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把孩子当“出气筒”没有太大意义,反而还会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破坏了孩子的好心情。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不能在这时借题发挥,发泄自己的不快,不然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闷闷不乐。

总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孩子的心理发展能不能健康、个性与行为的建立以及智慧的开发能不能健全,都将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因此,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改掉把孩子当“出气筒”的陋习,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