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50

第50章 49 逃避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不要误导孩子逃避错误

相信每位家长都知道逃避错误是不对的,可仍然有一些80后家长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误导孩子逃避错误,这样做对孩子是很不利的,如果你不想害孩子的话,那就不能这样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家长的态度决定着孩子自己的态度,如果家长认为有错必改,要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那么孩子就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持消极的逃避不谈的态度,那只能让孩子学会逃避责任,逃避错误,而逃避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所以,家长不能误导孩子错上加错。不然,孩子就失去了改正和进步的机会。

当孩子犯下错误时,家长必须明确表明自己的否定态度。比如,孩子因为不爱收拾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玩具到处乱丢,当他想玩而找不到时,就会用哭闹的办法来威胁父母给他找玩具。而有一些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就赶快帮着孩子寻找,等玩具找到了,孩子也高兴了,好像事情解决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首先,孩子乱丢东西就是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一种错误,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迁就孩子的错误,还帮着孩子承担后果——翻箱倒柜找玩具。孩子玩过的玩具乱丢,下次你还得为他的错误买单。这样对孩子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其次,孩子找不到玩具就大哭大闹来威胁父母也是错误的行为,父母不但没有认识到孩子的错误,反而让孩子的目的得逞,下次孩子还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父母。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本事”更是见长,孩子会用更加过激的行为来威胁父母,后果不堪设想。不管孩子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家长的行为就是在误导孩子犯错,而家长不指责孩子的错误,就是在误导孩子逃避错误,更谈不上纠正错误了。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刻制止孩子哭闹,并指出孩子乱放东西是错误的,应该将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这样,孩子再玩玩具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等孩子安静下来了,家长可以帮着孩子找玩具,等找到了还要督促孩子不玩的时候收拾自己的玩具。孩子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玩具好好收起来就是好,家里也整洁了,自己玩的时候也方便多了,慢慢就克服了乱丢东西的习惯。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深刻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往往被我们家长忽略的一些小事情。家长要记住,孩子虽然犯下了小小的错误,但也不能逃避错误。逃避错误就是一错再错。如果孩子学会了逃避错误,以后犯错时还会想着逃避错误。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就可能成为不敢承担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发展和成功是极为不利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小军小时候是个很活泼的孩子,看到什么东西就想拿到手里摆弄一下。

有一次,小军和妈妈一起到超市买生活日用品。小军看到货架上有一只很漂亮的陶瓷杯子,很自然拿着就不想放回去了,转来转去地看个不停。妈妈也看出小军很喜欢这个杯子,就和他说:“喜欢吗?喜欢咱们就买一个吧!”“妈妈,这只杯子的确很漂亮,你看这上面的图案好像还是一个故事呢。我很喜欢,咱们买下吧。”小军说着就往购物车里放,可就在他往购物车里放的时候,不小心碰了一下,把杯子碰破了。一看杯子口上少了一块,小军有点不知所措,只是看着妈妈,像是害怕妈妈的批评吧。妈妈环顾了一下四周,说:“没事,军军,你把它放回去吧,坏了我们就不要了。”“这样做好吗?是我不小心碰坏的。”“赶快放回去就没有事了,反正也没有人看到。”小军很庆幸妈妈没责怪自己,赶快就把杯子放回了原处。这时,小军也没挑选东西的兴致了,妈妈拿完所需东西匆匆结账后就带着他回家了。

从此以后,小军每次犯错时就设法逃避错误,进而逃避责任。

参加工作后,由于小军是个爱逃避错误的人,因此他一次又一次被老板开除。

这个事例中,孩子已经能意识到自己将杯子碰坏是错误的,本来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不能逃避错误,而她却误导孩子逃避错误,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面对孩子的错误,这位母亲不但没有生气,没有责怪孩子不小心,而且还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将杯子放回原处。认为不买就和自己再没有一点关系,而自己的失误也就不存在了。孩子当然乐意听从妈妈的意见,不会自己没事找事。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会有什么好处呢?只会使孩子将来学会逃避错误。

大家都知道,在超市买东西时,由于自己不小心将超市的货物损坏时,应该照价赔偿,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而这位妈妈不但没有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而且自己又用错误的办法来给孩子解围,这就是典型的误导孩子逃避错误的行为,这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逃避责任。孩子由于不小心犯下的错误,孩子是无意的,是可以原谅的。但家长让孩子逃避错误,不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是有意的,这对孩子心灵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很多的,不管孩子的过失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家长都不应该让孩子逃避错误。我们完全可以照价将东西买下来,无非就是有点残缺。但孩子在用这只杯子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件事,就会想到自己犯了错误不管有没有人知道都应该承担责任,自己以后做事也会认真许多。花钱给孩子买个教训,也很值得的。

总之,孩子需要学会面对自己的错误,家长不能误导孩子逃避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