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30

第30章 29 忽视心理需求就是情感虐待——莫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现实中,总有这样的80后家长:太过于关注自己的事业,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拿出必要的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为此,孩子有思想包袱时得不到解脱,遇到人生岔路口时没有人帮助指导,孩子选择错了,家长也不会发现,只能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忽视心理需求就是情感虐待,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心理需求不是金钱能满足的,更不是物质能弥补的,而是需要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当家长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来陪孩子在一起谈话、游戏、打闹时,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所占的重要分量,也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了,为了保护这份父母的关爱,孩子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做许多让家长为他感到自豪的事情。

那么孩子的心理需求有哪些呢?总的来看,孩子的心理需求包括安全感、自我实现、力争上游、自由与独立、受尊重、有意义的生活等。当然,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对爱的需求。因为爱是人的精神与心理发展上的乳汁,是孕育孩子心灵与智慧的基础。父母的爱能使孩子将来取得巨大的成功,伟大的人格是用爱培育出来的。爱往往被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就是管制,因此他们总会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父母把爱视为保护,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与保护,会让孩子的精神成长过程像得不到阳光的植物一样枯黄。爱虽然是一种给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给予是需要有选择性的,而选择的标准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某家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篇这样的报道——《“好学生”杀母事件引起的沉重反思》,这对家长们很有教育参考价值,家长们从中应该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

浙江省某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姚某(化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一家副食品公司的员工。由于姚某的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姚某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教育培养下成长的。

母亲虽然工资收入不高,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她省吃俭用,把家里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就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中招升学考试时,姚某不负母亲的重望,成绩非常突出,顺利进入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重点班学生毕竟都是学习上的精英,姚某高一上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全班倒数第二。但孩子并没有灰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高一下半学期的考试结果,姚某一跃到了全班第10名。母亲特别开心,要求孩子再接再厉,以后每次考试都要进入班级前10名。高二的期中考试,母亲得知姚某的考试成绩只是班级的第18名时,就特别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姚某一次,并对喜欢足球运动的姚某说:“以后再看见你去踢足球,小心我把你的腿给你打断。”事后姚某觉得非常委屈,从此情绪压抑。

由于母亲的管教太过严格,孩子的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期末考试前几天的一个中午,姚某放学回家吃过饭后,在客厅看了一会电视。母亲就很生气地说:“期末考试你一定进入全班前10名。”姚某顶撞母亲说:“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以我的能力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成绩而激烈争吵……倍感绝望的姚某从门口拿起一把斧头砸向正在擦桌子的母亲,就这样无情地将母亲砸死后投案自首。

据姚某的同学和老师反应,姚某平时品学兼优,性格内向文静,初中时一直都是三好学生,在初二时就成了团员。进入高中以后,也一直刻苦努力,还助人为乐。

仔细分析这场悲剧,我们就会发现,这和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直接的关系。显然事例中的母亲就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孩子通过努力也得不到母亲的满意,孩子最终难以承受压力,酿成了悲剧的发生。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希望这个真实的事例能提醒广大80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与指导,而不是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需要理解,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

一株幼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和养分,阳光与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同样,各种物质需求、心理需求的充分满足,是孩子能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成功的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住、用、行,还要关心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值得引起父母特别重视的是,家长应该满足孩子在情感、自尊和其他精神方面的高层次需求,因为即使孩子在面临升学或就业等一些人生的关键点时,孩子的需求也不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或事业成就等这些方面。人的生活不能只是学习和工作,虽然这些对于一个人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应该这样考虑,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其实我们整天忙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就算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为了给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人对自我实现的一种心理需求。我们做一切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明白了这一点,家长们就应该懂得怎样给孩子定目标了,其实家长只要正确去对待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为了自己能够得到满足,自然就会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与挑战,孩子的学习以及各个方面都将在孩子的正确心理需求下健康发展。

总之,由于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其他方面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需求往往显得更加突出。比如,孩子除了需要得到家长的关爱和照顾之外,还需要得到朋友的理解和真诚的友谊;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尊重;需要保持自己的自由空间和独立人格;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功,以增强其自信、树立良好的形象;需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价值、能力等等。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机会,而不是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