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27

第27章 26 好品德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别忽视对孩子好品德的培养

我们知道,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的父母就会想到给孩子充足的营养,教孩子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各种各样的技能,从不同方面来开发他的智力。但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往往被忽略。其实,好品德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对孩子的发展极为重要。培养孩子的好品德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态度及其同理心等等。

好品德是孩子以后的立人之本,万万不可忽视。人的道德品质都是通过教育和修养形成,并通过教育和修养不断提高的。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必须从小抓起,因为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陶冶才更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

从一个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道德水平,所以父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一个家庭的骄傲。

有位母亲曾经讲了她和女儿的一件事:

有一天,她和女儿到友谊大厦去办事,走进大厅时,看见电梯正好停在那里,只是电梯门口的人有点多。她们加快了脚步,不想等待下一趟电梯。这时,从她们身后急匆匆过来一位老太太,她就本能地向后一让,让老太太先进入了电梯。这时,电梯已经挤满了人,她们母女只好站留在电梯门口,等待下一趟了。

等她办完事情出来,她们又需要乘电梯。这一次不用挤,电梯里只有她们母女两人和一位老大爷。电梯很快下到了一楼,电梯门开了,站在门口的女儿却把身体向后一让:“老爷爷,您先请!”老爷爷说:“孩子,你先请,爷爷走得慢。”女儿仍坚持不肯自己先走,让老大爷先出电梯门。老大爷终于蹒跚地走出了电梯,他转过身来对她说:“你真有福啊,有这么好这么懂事的孩子,老来无忧啦!”

她默默地接受了老人的祝福,心想:如果女儿能一生都保持这份善良、这份谦让之心,她真的就是最幸福的母亲了。美德就是一种财富,让人能享用一生。她想让女儿明白并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就问女儿:“你刚才为什么要请老爷爷先出电梯呀?”女儿认真地说:“是妈妈你刚才教我的呀!”原来正是母亲自己刚才进电梯时那个不经意的礼让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她高兴得表扬了孩子的行为。女儿也开心极了。

这件事情让她受到很深的启示,后来她曾这样说:“看来,我们不能只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丰富的物质条件,还应该重视对孩子好品德的培养,给孩子留下一些更有实用意义的精神财富。比如,给孩子一点善良与宽宥,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朋友;给孩子一些勇气,会让他无惧人生路上的挫折与挑战;给孩子一些真诚、一些豁达,会让孩子拥有快乐的一生……”

可见,教给孩子一些美德,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以上事例中,这位母亲可以说是道德教育的典范,她的做法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这位母亲的话更值得我们这些家长去好好反思——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要从家长自身做起。而拥有好品德的家长正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想孩子有好品德,家长提高自身的品德也很有必要。

然而,在培养孩子好品德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令家长头痛的事,不过,家长不用过于替孩子担心,优秀的孩子是能面对生活中带来的问题的,孩子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会自己总结出很多人生经验,而这些人生经验是孩子通过其他途径学不到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

张先生的儿子在一所普通的小学读书。儿子从小就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看着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张先生全家人都感到幸福无比。

然而,张先生对儿子也有像其他父母那样的担心:儿子性格过于直率,做任何事从不含糊,更不懂得通融,这倒让父母怕儿子将来受人排挤。儿子的同桌是一个很顽皮、很捣蛋的男孩,成绩很差劲,因此,每当考试或做作业的时候,那男孩的眼睛总是很留意儿子的试卷或作业本。偏偏儿子又是一个“死脑筋”,就是不给他看自己的答案。为了防止同桌不自觉的眼睛,儿子做一道题后就用手遮着答案部分,气得那个男孩老是想课下找他麻烦。有时看着儿子被同桌气得闷闷不乐,张先生便告诉儿子:“你学灵活一点,既然你同学想看几道题,你就给他看看嘛。对你也不损失什么,还能让他感激你。”张先生的这个建议换来的却是儿子的坚决反对,儿子还很生气地说:“你做家长的怎么能这样?我不给他看,是为他好,他做不出来,我可以给他讲解,直到他懂为止。但不能让他抄,否则,正式考试时,他同样做不出来。”儿子的心情家长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就是觉得其他的孩子就不一定理解了。不过,那个男孩只是在每次考试后会和他不愉快,平时他们还是很好的朋友。

儿子当上班干部后,有时同学会找他“走后门”,他总会一句话回绝,甚至还吓唬同学要交给老师处理。很多同学在气头上甚至骂儿子不够朋友。张先生为此很是担心,但儿子却说:“放心吧,同学们都那么聪明,怎么会有人想不明白呢,他们有时只是说说气话而已。再说,我这样做也是在保持我诚实的好品德。”尽管如此,做家长的还是不放心。

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证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家长不需要多余的担心,有好品德的孩子到哪都是受欢迎的,更是受人尊重的。就像上面张先生的儿子,父亲的担心明明就是多余的,孩子将自己的事情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完美,家长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站在社会的角度去对待孩子,这是不妥的,如果孩子有一天走上了社会,孩子会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调整,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总之,这个社会总有一天是要交给孩子们的,他们应该早早地学会适应社会,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立足社会的根本,让孩子拥有一身的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