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奥秘
11124400000049

第49章 游得最快的鱼——旗鱼

旗鱼

在三万多种鱼中,论游泳速度,冠军是旗鱼。旗鱼在辽阔的海域中疾驰如箭,游速每小时达120公里,比轮船的速度还要快三四倍。如果从天津到上海1300多公里的海路,旗鱼只要花10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能游完全程。其鱼的嘴巴似长剑,可把水很快往两旁分开;背鳍生得奇特,竖起展开来,犹如船上的风帆,当它游泳起来,边放下背鳍,减少阻力;尾柄特别细,肌肉很发达,摆动起来非常有力,象轮船的推动器。这类身体上结构的特点,是它创造鱼类游泳速度最高纪录的可贵条件。

根据游泳速度记录,次序是:旗鱼、剑鱼、金枪鱼、大槽白鱼、飞鱼、鳟鱼,然后才轮到海豚。

旗鱼游泳的时候,放下背鳍,以减少阻力;长剑般的吻突,将水很快向两旁分开;不断摆动尾柄尾鳍,仿佛船上的推进器那样。加上它的流线形身躯,发达的肌肉,摆动的力量很大,于是就像离弦的箭那样飞速地前进了。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大西洋海域,人们曾经观察记录了旗鱼的游速。有一条旗鱼,用了3秒钟的时间。

旗鱼,又称芭蕉鱼。一般体长2000~3000毫米。为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鱼类。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至太平洋中部诸岛,北至日本南部。中国产于南海诸岛、台湾海域、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旗鱼呈圆筒形,稍侧扁;背、腹缘钝圆,较平直。吻尖长,呈枪状。眼小,侧位。眼间隔宽平。口裂大,近于平直;前颌骨与鼻骨向前延长形成枪状吻部,长于下颌,上颌骨向后伸达眼后缘下方。体被针状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渐向下弯曲后作直线延伸至尾部。尾鳍分叉较深。头及体背侧青蓝色,背侧有横排列的灰白色圆斑,腹部银白色,除臀鳍灰色外各鳍为蓝黑色,第一背鳍鳍膜上密布黑色圆斑。以小鱼和乌贼类等软体动物为食。

外形特征

身长达6厘米,体形似月鱼,但背腹宽阔,尾柄亦宽。头吻部钝圆。尾鳍外缘平直。背鳍大于臀鳍,背、臀鳍缘弧形,体色多变,有红、淡黄、蓝、紫红等色,有深有浅,有偏蓝或偏红,上颌像剑样向前突出。青褐色的身躯上,镶有灰白色的斑点,这些圆斑成纵行排列,看上去像一条条圆点线。旗鱼的第一背鳍长得又长又高,前端上缘凹陷,它们竖展的时候,仿佛是船上扬起的一张风帆,又像是扯着的一面面旗帜。人们因此叫它旗鱼。

第二背鳍与第一背鳍间有一段距离,第一背鳍前部鳍棘约为中部鳍棘长的1/2.体侧具许多淡色斑。第一背鳍特别高大,帆状。腹鳍较长,仅有一枚鳍棘,可折叠入腹凹内,几伸达臀鳍。除吻部裸露外,其余均被针状圆鳞,多埋于皮下。尾柄较细,每侧有2个短而低的隆起嵴。吻向前延伸,长而尖,似剑形。胸鳍位低。头、体背为青蓝色。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及钓法

旗鱼种类较多,主要有真旗鱼、目旗鱼、黑皮旗鱼、芭蕉旗鱼,其习性大同小异。体延长,稍侧扁,长可达5米多。一般形体重60千克以上,有的可达600千克以上。前颌骨和鼻骨向前延伸,构成尖长喙状吻部,形似宝剑。体呈青褐色,有灰白色圆斑。第一背鳍长而高,有黑色斑点,像随风飘展的旗子,故称旗鱼。

这种鱼为热带和亚热带大洋性上层鱼类。性凶猛,游泳敏捷迅速,攻击目标时,时速可达70英里,还可潜入800米深的水下。

旗鱼的攻击力特强。它那骨质利剑——尖长喙状物部——非常坚硬。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艘满载石油的英国轮船“巴尔巴拉”号在大西洋上航行,就曾遭到旗鱼的攻击。当时,一条特大旗鱼冲向“巴尔巴拉”号,用“利剑”刺穿油轮的钢板,海水从大窟窿里涌进船舱,船员们惊慌失措,以为遭到了鱼雷的袭击,但并没爆炸,船员们醒过神来,在船体摇晃中看到一条大鱼飞快地游向另一边。过了一会儿,这条大鱼回过头来,又朝船身冲来,刺穿了船舷的另一个地方。结果,旗鱼的“利剑”被折断了,一个水手用绳索套住了鱼尾巴,大家把这条鱼拖到甲板上。经测量,这条旗鱼身长5.28米(包括1.54米的吻部),体重660千克。

旗鱼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和我国的东海南部和南海等水域,均有它的踪迹。台湾暖流(即黑潮,亦称“日本暖流”)的本流是它的洄游区。每年10月中旬以后靠近沿岸。

繁殖特点

雌雄鱼容易区别,成熟生殖期的雄鱼体色艳丽,处在发情阶段的雄鱼,体上星条纹散乱不齐;雌鱼体色较暗,腹部宽大肥满。产卵箱中要有水草、砂粒和增氧设备。雌鱼排卵延续6——7天,每天10——20余粒不等。然后捞出雌鱼,留下雄鱼,雄鱼极其爱护后代。增氧器轻轻增氧,不要停止。1周左右,仔鱼陆续破膜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