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11124300000059

第59章 兄弟俩的双簧戏(典故:兄肥弟瘦)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有两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可是“书生没有用文之地”,在那乱世里,不能为国所用,找不到工作,两个大男子汉连一个老母亲都养不活,经常上山挖野菜充饥。

这一天,兄弟俩分好了工,那就是哥哥赵孝去打柴(哥哥力气大一些吧),弟弟赵礼去挖野菜,让老母亲留在家里等。

赵礼发现一块小山坡,各种野菜长得蓬蓬勃勃。看样子,这还是一块处女地,没人来挖过,赵礼高兴啊。正挖得起劲,来了几个面黄饥瘦的小毛贼,他们一把逮住赵礼,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赵礼如实说了:“我的挖野菜的干活,我妈几天没吃东西……”

那几个毛贼可不管他怎么说,把他强行押解到老巢去见他们的领导——强盗头子马武马大爷,赵礼刚开始还想不明白,难道挖野菜还要交保护费?等他看到马大爷眼睛里泛绿光,心里就全明白了,暗暗叫一声不好,这家伙也饿疯了,要吃人耶!

马大爷果真一声吼:“偻罗们快去磨刀,把水烧开,大爷我今日个要亲自剖他的腹剜他的心,做个爆炒人心吃!”

然后就看这赵礼的反应,一般人听到这话,都要吓昏过去,但是奇了怪了,这赵礼是面不改色,但心肯定是在跳的(面不改色心不跳是说死人的,我们却常用它来说活人)。

马大爷说:“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兀那厮!你有甚么话说?”

这就是成语“面不改色”的出处,后来人们常用这词形容人遇到危难时从容镇静,其实赵礼当时也害怕,只不过他长期饿得慌,脸色惨白如纸,没有血色,难以让人看出来罢了。

死到临头,赵礼居然在这时候提出一个特别的要求:“你要吃我,行啊,但是俺要跟老母亲请个假,她还在家里等我的野菜下锅呢!”而杀人不眨眼的马大爷眨了两下眼,居然也同意了:“你小子要讲诚信,早去早回啊!”

喽啰们面面相觑,望着赵礼的背影从山寨中走出去,一只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他们就交头接耳发牢骚:“马爷今天是怎么了,又喝多了吧!”“马爷他自己不饿,兄弟们可饿得慌啊!”……

让喽啰们大感意外的是,几个时辰之后,这小子居然还真回来了!

诚信啊!

可是现在的老师讲诚信总是举外国人的例子,说从前意大利有一个叫皮斯的小伙子,触犯了国君,被判处绞刑。皮斯请求回家向老父母诀别,国君不同意,他的朋友达蒙愿意暂时代他服刑,说:“皮斯若不如期赶回,我就替他死!”行刑之期临近,皮斯却杳无踪影。正当人们嘲笑达蒙的时候,皮斯却高喊着“我回来了”,然后热泪盈眶地拥抱着达蒙做最后的诀别。国君感动了,于是特赦了皮斯。

为什么不举咱中国人自己的例子呢,大概也觉得这个故事没法跟人家外国人比。人家皮斯之所以回来,是因为把友情抵押在那里,不得不回,赵礼什么也没抵押,和一个食人生番讲诚信,未免冒傻气。

但我觉得赵礼不傻,因为他回来时还带来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哥哥赵孝。

这两兄弟很有些艺术细胞,平时没机会表现,这时候终于可以表演双簧了。

赵孝摆了一个健美造型的pose,然后把袖子捋起来,露出一截打柴练出的肱二头肌:“马爷,您要吃人肉,就吃我的吧,瞧我这身肉,比我弟弟肥多了,他身上那点肉还不够您塞牙缝呢,我的这身肉却可以管您吃个饱!”马大爷一听,有道理啊,眼睛就成了十字路口的绿灯。弟弟赵礼赶忙挡在哥哥的前面,哗啦一下,把上衣全脱了,猛吸一口气,用力鼓出几小块可怜巴巴的腹肌,对马大爷说:“马爷,别听我哥他胡说,我虽然体重比我哥轻,但我这肉结实啊,您瞧我这健美的腹肌,纤维性特别好,您吃我吧,保证一定像牛筋一样耐嚼,有味道!”于是马大爷的绿光又扫描到赵礼身上,赵孝又挡在弟弟前面了,这会儿他把一只腿举起来:“马爷,别听他的,您看他瘦得肋骨可以弹琵琶,还是吃我吧,我这腿结实匀称,够您下酒喝两壶的……”话未说完,赵礼又抢上前来了,兄弟俩一口一个:“马大爷,求您吃我吧!”搞得马大爷无所适从。

就这样一来二去,马大爷吃人的雄心土崩瓦解。

搧情啊,感人啊!

马大爷眼里的那一点绿光完全黯淡了,他无限惭愧地叹了口气:“你们都回去吧,带点米粮,算我的一点心意!”

于是,这兄弟俩背着强盗头子马大爷赏的白米白面,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些白米白面,算是他们表演双簧的出场费吧。

这次表演极为成功,马大爷通过此事进行了深刻反省,把自己的队伍也解散了。

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觉得兄弟俩真讲孝义,就拜赵孝为谏议大夫,任命赵礼为御史中丞。

这事最初出自《后汉书·赵孝传》,后来被文人编进了中国教育的启蒙书《幼学琼林》,还留下一个成语——“兄肥弟瘦”,比喻兄弟情意深厚,不过似乎很久不见人用了(大概现在独生子女多吧)。再后来,元朝出了一部杂剧叫《赵礼让肥》,影响更大些,但是封建文化的东西很多。

典故:兄肥弟瘦

又作:赵礼让肥

含义:喻兄弟友爱情深,临难争死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赵孝传》

原文节选:

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也。父普,王莽时为田禾将军,任孝为郎。每告归,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还,欲止邮亭。亭长先时闻孝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孝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因问曰:“闻田禾将军子当从长安来,何时至乎?”孝曰:“寻到矣。”于是遂去。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谓曰:“可且归,更持米备来。”孝求不能得,复往报贼,愿就烹。众异之,遂不害。乡党服其义。州郡辟召,进退必以礼。举孝廉,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