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11124300000027

第27章 偏执狂患者曾参(典故:曾参杀猪、曾子易箦)

读中学时,我们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道曾皙是个郊游爱好者,身体好的不得了,春天也敢到沂水里去洗澡,洗完澡不怕感冒,还要在高台之上吹吹风。

他的浪漫和洒脱让孔子老师欣赏不已。

谁能想到,曾皙的儿子曾参,却一点都没继承他的浪漫基因,偏执的不可理喻。

还是从他小时候说起吧。

曾参智商不高,孔子就说过他反应迟钝的话(“参也鲁”),但手脚勤快。七八岁的时候,看见父亲曾皙在地里锄草,他也拿把锄头跟着后面学,把瓜秧都锄断了,草都留着。曾皙一看,有点生气了,这瓜秧可是从吴国进口过来的呢,就训了他几句,哪知曾参却回上嘴了,说什么瓜秧断了接起来照样开花结果,曾皙看他顶嘴,就拿起锄把照着他一顿好打。前面说了,曾皙身体好,下手也重,没几下就把曾参打晕了。

曾皙后悔莫及,扑上去“心肝宝贝”地好一阵乱叫乱摇晃,曾参苏醒过来,曾皙以为他要继续哭的,因为这样才像一个正常撒娇的小孩子嘛,但是没有想到,这七八岁的小儿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笑得曾皙全身发毛:坏了,坏了,该不是刚才下手重,将他脑子打坏了?

曾参温柔地对曾皙说:“以前我犯了错误,父亲大人您打得我好痛。但今天,我本该重重地挨板子,可是父亲啊,你下手竟如此无力,莫不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这样吧,您再打几下,我心才安啊。”

曾皙想这孩子的脑子真给打坏了,明明刚才把他打昏在地,他还说打得不重。曾皙吓得提了锄头跑,曾参在后面追:“父亲,求求你,再打我几下吧,我没事啊!”

追到了屋子里,曾参见父亲实在不愿再动手,就走进卧室,弹起琴来,还弄美声唱法:“哦~咦~”以证明他的喉咙、气管和肺都没有损伤。

从此之后,曾皙是再也不敢体罚曾参了,他有点怕这孩子了。

长大以后,曾参娶了一个媳妇,经韩非子先生一宣传,我们都知道了他的这个媳妇是出了名的不会哄孩子。

那天媳妇要上街,孩子哭着吵着要跟着去(曾参太古板,孩子不愿和他呆在一起嘛),媳妇就说:“不要哭啊,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这话被曾参听到了,媳妇回来的时候,曾参就去逮猪,媳妇赶忙拉住他:“不就是哄哄小孩子吗?你还当真了!”曾参板起脸来,给他上思想品德课:“怎么能不讲诚信呢?要知道这样的危害是很大的啊,今天做父母的骗小孩,小孩长大后就会骗他的小孩,他的小孩长大后又会骗更小的小孩,更小的小孩长大后又会骗……”媳妇受不了这番罗嗦,捂着耳朵只好妥协:“别说了别说了,你要杀就杀吧!”

每逢读到这个故事我就疑惑,曾参一个文弱书生,并非杀猪的专业人士,就凭他那双没有缚鸡之力的手,能杀的了猪吗?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面,把猪描写得多厉害啊,他写的那头猪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能一跳而过,甚至能跳上猪圈的房顶,“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

如果曾参不幸遇到这样一头猪,怕猪没杀到,倒是会误杀了自己。所以我推测,曾参杀的猪就是一小猪崽,比猫肥一点,刚刚喂了个把月,没多大力气反抗,就被曾参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做了教子的好教材了,可惜了那头猪崽,快乐时光还没享受够呢!

打这以后,曾参就对媳妇有意见了。有一次媳妇做饭,因为一碗菜没烧熟,曾参的妈妈就向曾参告状,说媳妇虐待她,给她吃生菜,害得她没吃饭。

曾参媳妇也委屈,煮菜的那会,刚好肚子疼,匆忙将菜起了锅,到床上躺了好一会才缓过劲来,这事曾妈妈也知道,但曾妈妈就不相信,还说她是装的。曾参一听发了怒,坚决要和媳妇闹离婚,好多邻居都来劝,硬是劝不住。

曾参是以“孝”闻名的,父亲曾皙生前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的小柿子),曾参也爱吃,但曾皙去世之后,曾参一看见羊枣,就会泪如雨下,任凭别人怎么劝,都不会吃一颗;还有一条巷子名叫“胜母巷”,曾参特别反感这个名字,世界上还有谁能胜过母亲啊,他宁可绕很远的路也不从这条巷子里走。

现在怎能让媳妇坏他的这个好名声?

坚决离,没商量!

后来的孟子先生,也就是曾参的学生的学生,把曾参离婚这一段拿过来企图活学活用:有一天,孟子的媳妇一个人呆在卧室里,两腿叉开,蹲在地上。孟子进去后,认为媳妇坐相不雅观,就对他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幸亏孟母出了名的会教子,反过来把孟子训了一顿后,孟子才惭愧地打消了主意。

可曾妈妈,据说是曾参的继母,远没有孟母素质高,曾参要休妻,她不但不阻止,还在一旁煽风点火,媳妇卷铺走人之后,这曾参一辈子没再婚,大约是有点后悔。

曾参的死,也很有意思。曾参病重的时候,子女都围在身边,一个拿蜡烛的家僮,坐在墙角,看见曾参身下有一个漂亮的席子。大概曾参老坐破席子,头一回看见他有这么高级的席子,就多嘴问了一句:“这张华贵的席子是您自己的吗?”曾参一听,赶忙说:“这席子是大夫季孙送给我的,我一直生病,没功夫换!”于是强烈要求换成破席子,子女们不肯,说您现在身子虚得很,动一动说不定会有生命危险。曾参发了火,大家拗不过他,只好帮他换,拉拉扯扯没等把席子摆平,他就断了气。

如果不是这么强烈地要求换席子,他本是可以多活几天的。

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是心理学上偏执型人格的两个特征,然而,现代人嚷嚷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与此流行的是一本同名畅销书,作者就是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他认为所谓“偏执”并不像我们惯常理解的“别出心裁、固执、钻牛角尖、神经质”,而是每个人时时都要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因为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信息社会里,越成功越要居安思危才能生存。

而我想对格鲁夫说,我要生存,但我不愿做偏执狂,每天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活着有什么劲?

典故1:曾参杀猪

又作:曾参教子、杀猪教子

含义:比喻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教孩子诚信做人。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典故2:曾子易箦

又作:易箦

含义:称人之病危将终。

出处:《礼记·檀弓》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