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企业家传奇
11123700000013

第13章 索罗斯——金融大鳄

乔治·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突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他要出人头地,要让世界无时不刻地听到他的声音,意识到他的存在,于是他有了种种轰动。1997年,他点燃了亚洲金融危机,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一个实力不是十分强大的国家引发了一场“地震”,他的金融界“坏孩子”的名声也因此再次远扬。

匈牙利时光

乔治·索罗斯于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城一户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索罗斯是个聪明但意志消沉,得过且过的犹太律师,母亲则是犹太人富商之女。

由于老索罗斯不思进取,一家由富裕沦落到普通人生活,但小索罗斯享受着那平静的生活,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对他未来的生涯十分重要。

童年的索罗斯很聪明。他记忆力极好,计算能力很强,可是,这些潜在的东西,在上学时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当时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很严格,课程难度也不大,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取得不坏的成绩。这些简单的课程,无法显示出学生们的智力差异。

随着时局的变化,平静的生活终于被打破了。1939年二次大战爆发了,对匈牙利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生与死的重大考验,索罗斯一家凭借着智慧与勇气幸免于难。

大难临头之际,老索罗斯镇定自若,由于他曾有过一战中在俄国战俘营的生死考验,因此对这种场面他已不陌生。索罗斯跟着父亲回到布达佩斯,他们有家不敢进,有房不敢住,而是偷偷地住进了自己家的地窖中。

当时,布达佩斯市有上百万犹太人,他们都在东躲西藏地度日。人们不知道德军能够在这里占领多久,也不知道恶运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更不敢想象自己能否活到战争结束的时候。

在这危难时刻,老索罗斯显露出英雄本色。他异常镇静,鼓励和保护孩子,要他们拿出男子汉的勇气去面对现实。

早在战争打来之前,索罗斯一家就有了准备,他们秘密挖了一个地窖,地窖口设置的很巧妙,砌在了厚厚的石墙里,非常隐蔽,一般人想象不到那里会有地窖口。进入地窖后,是一排高低不平的台阶,顺台阶往下走,就是能够供全家人容身的地窖了。老索罗斯不仅提前挖好了地窖,而且准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

他们预先设计的藏身之地共有10多处,有几个地窖,还有阁楼,以及其他不引人注意的隐蔽物。

战时特殊的行为方式,对于索罗斯后来搞投机不能说没有一点启发,他感受到了,在特殊情况下,善于搞投机者,机智聪明者,就能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结果,而那些循规蹈矩,安于本份的人,很有可能是死路一条。

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1945年4月,战争终于结束了,俄国人控制了匈牙利,他们把苏维埃的社会主义模式带进来了,这种模式讲究人人平等,财富均等,地位相同,但言论和行动却不能象西方社会那样自由。

对于喜欢投机取巧的索罗斯一家来说,显然不喜欢这种生活。特别是老索罗斯夫妇,更不喜欢如此平淡无奇的日子,他们随时准备着离开这里。

少年索罗斯在父亲的诱导和英国广播的影响下,索罗斯越来越感到新制度带给他的限制和压抑,他喜欢自由、冒险和投机,而在新制度下,这些东西不仅受到限制,而且受到打击。

就在索罗斯感受到压抑时,父亲适时地问他,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去闯一条不受压抑的路呢?这话激起了索罗斯的理想,他当即回答,当然有过。

父亲又问,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时,索罗斯逐渐产生出到英国去的念头。在父亲的刺激下,他坚定地说:“我要去英国。”就这样,他定下了自己的去向。

出国需要护照,因此,从打定主意的这一天起,他就开始盼望得到出国护照,一旦拿到护照,他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在费尽周折搞到护照和东挪西借弄到必要的路费后,17岁的索罗斯,独自一人去闯天下了。

艰难的求学路

1947年秋季,乔治·索罗斯终于来到了英国,他来这里主要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和接受比匈牙利更好的教育,可是,他遇到的却是饥饿、贫困、劳累和各种各样的痛苦。

为了生存,索罗斯只能不停地打工,在打工中忍受着孤独和贫穷。这些困苦和艰难,索罗斯在战争期间也没经历过。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索罗斯仍然没有忘记求学之路。他用死缠烂打的方法使亲戚给他办了求学证明,开始了在伦敦经济学院的求学生涯。

来到经济学院读书不久,索罗斯就开始为生计和学费而发愁。到哪里去弄钱?这个问题搞得索罗斯无法安心上课。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在伦敦市区,有一个“犹太人救济委员会”。索罗斯是犹太人,也许到那里能得到一点帮助。

索罗斯听到这个消息,就象接到父亲的汇款单一样高兴。他觉得自己有救了。索罗斯认为,他有充分的理由得到救济委员会的帮助。

索罗斯满怀希望找到了犹太人救济委员会,而他得到的答复是救济的对象只是雇工,不针对学生,索罗斯被拒之门外。

在最困难的时候,年轻的索罗斯发誓称:“我生而贫穷,但绝不会穷死”。他希望将来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让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受疫桥贫困的影响,要挣多多的钱,也设置救济委员会,去帮助那些贫困的、最需要帮助的人。索罗斯后来成了亿万富翁,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设立救济委员会,不能说和他的特殊经历没有一点关系。

为了生存,索罗斯不得不考虑干体力劳动,为此,他找到一个在夜间替换搬运工的活儿。由于他白天坚持十几个小时学习,晚上再扛大包搞搬运,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的索罗斯,不小心折断了一条腿。

腿断了,虽然是在工作中弄伤的,但是,由于他干的是替换班的临时工,所以,单位并不管他,仅仅把他往外一推就算结束了他的这份工作。

到了这种地步,索罗斯真是欲哭无泪。这时的索罗斯,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生活无着,腿又折断。任何人到了这步天地,都会感到和进地狱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索罗斯在山穷水尽之下,不得已又来到救济委员会,这次他终于得到了一点救济。

犹太人救济委员会虽然给了索罗斯救济,但也确实伤了他的心,他对这个机构很厌恶。因此,他在自己的腿好了之后,并不告诉救济委员会停止对他的救济,即使在他离开英国到法国旅游时,也不通知这个机构,让它继续给自己寄钱。

索罗断想以此来报复一下救济委员会。可是,当救济委员会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不仅停发了给索罗斯的救济,还通知这个委员会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今后不得再受理一个叫乔治·索罗斯的犹太人申请的任何救济。

索罗斯养好了自己的腿,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这时,他的救济款已经被彻底停止了,而且,根据犹太人救济委员会对他的惩罚,他也知道,已经不可能再领到任何救济了。索罗斯不得不完全靠自己嫌钱生存和缴纳学费了。

于是,索罗斯又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这时,夏天来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家游泳馆得到了一份工作。这项工作他完全能胜任,因为,他个子高,会游泳,懂得一些救生常识。就这样,索罗斯接受了这份工作。

这年夏天,来游泳的顾客很少,需要服务的人也微乎其微,这样,索罗斯就有了大量的时间看书、思考。后来,干脆,一天之中连一个前来游泳的人也没有,因此,他就跑到附近的图书馆去读书。他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夏天。不仅挣到了他需要的钱,而且还读了大量他喜欢的著作。

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就读时,也许是他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在这最艰难的时期,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下来了。在这期间,他不仅学到了必要的哲学和经济学知识,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还结识了一些学者,如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等,这对于索罗斯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应该说,索罗斯的经济学知识和哲学思维的基础,是在伦敦经济学院打下的。在这里,他经受了一生中最痛苦的磨难,也享受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机会。

华尔街初显威

大学毕业以后,索罗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谋生,他尝试去推销,实践证明他缺少这方面的才能。

索罗斯又打主意进入金融机构,但当好不容易济身一家金融公司后,他发现伦敦金融圈到处充满刻板、机械和毫无生气,这与索罗斯那种投机与不安份的性格难以适应。他的老板对他也很不满意,将他叫去训话,之后又炒了鱿鱼。

就在索罗斯与公司总经理谈话结束的那个中午,一个来自美国的小伙子给素罗斯带来了影响他日后发展的机会。

索罗斯与总经理谈话后的心情是可想而见的,一个自命不凡的年轻人,突然得知自己原来是可有可无的人,这个事实与期望值之间的落差,肯定会在心灵上造成不小的伤害。

谈话结束后正是午饭时间,索罗斯闷闷不乐地吞咽着公司提供的午餐。这时,一个和索罗斯一起干过储训员的美国人凑了过来,问索罗斯发生了什么事以致于让他这么不高兴。

索罗斯如实地跟他讲了上午与总经理谈话的情况。这个名叫罗伯特·梅尔的小伙子,与索罗斯很能谈到一起。听到索罗斯如此一说,罗伯特就告诉索罗斯,自己的父亲在纽约办了一家小经纪公司,正让他在伦敦帮助寻找熟悉英国和欧洲经济情况的人选,他本来就相中了索罗斯,认为他思路开阔,有见解,有思想,到纽约会有一番大作为。可是,由于索罗斯是本公司的人,害怕被认为是从公司挖人,因此,一直没敢对索罗斯说出这件事。现在,既然总经理对索罗斯说了这样的话。再谈这件事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罗伯特讲完了情况,最后问索罗斯,愿不愿意去美国,在纽约的华尔街一展才华。索罗斯答应认真考虑,在经过认真考虑后,定下了去美国的决心。

美国虽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但对于想进入美国的人来说,这里也绝不会象商店一样,谁想进来就进来。而是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办理必要的手续后,才能进入美国。

于是,索罗斯开始着手申请去美国的签证。可是,在申请签证时,遇到了麻烦,美国人说,索罗斯太年轻,不可能是美国社会所需要的任何专家。美国社会并不是什么人都接受,它接受的是那些有特殊才能、有专业技能或是有巨额财产到美国投资并给美国带来就业机会的人。而索罗斯这个匈牙利籍的犹太小伙子能给美国社会什么贡献呢?他的申请被拒绝了。

就在索罗斯无计可施的时候,还是那个叫罗伯特·梅尔的美国小伙子伸出手来,给索罗斯提供了帮助。他把索罗斯去美国受阻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亲,老梅尔找到了一位《黑市年鉴》杂志的一个知名作者,替他给索罗斯写了一张资格推荐表。在表中的推荐理由一栏中,明确写道,由于经纪公司的套利交易员一般很年轻就死了,因此,新推荐的人选必须年轻,年龄大的人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这个理由不知真假,反正移民局看了这张表后,就批准了索罗斯进入美国的申请。就这样,索罗斯靠着罗伯特父亲的帮助和那位善于编造理由的记者填写的表格,顺利进入了美国,来到了华尔街,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索罗斯到这片新大陆后,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他的父母团圆了。他的父母在索罗斯离开英国来美国的这一年,也同时来到了美国。

索罗斯是伦敦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在伦敦的金融机构担任过交易员,这时,纽约各银行正对欧洲金融界的情况发生兴趣,而这方面的人才又很少,于是,索罗斯立即成了抢手的人物。

经过分析比较,索罗斯在提特海姆公司工作了,他受领的任务是,担任欧洲证券分析师,兼证券交易员。

分析欧洲证券市场的情况,对于索罗斯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他之前,并没有人从事过这项工作,因为,当时的金融业全球化程度还很低,欧洲的金融市场和证券交易,对美洲还不会有太快的影响。

索罗斯的到来,起到了促使华尔街了解欧洲金融市场情况的作用。在当时通信不发达,信息传递很受限制,缺少起码的信息网络的情况下,要想进行情况分析,确实是很难的事情。

但富有创造意识的索罗斯,愿意干这项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他至少有两个长处,一个是熟悉欧洲的情况,至少比美国人熟悉;二是他有一般金融界的职员所没有的哲学头脑,有哲学头脑,就善于分析问题,就会利用推测和分析来弥补实际材料的不足。正是这两个长处,使他喜欢上了这项工作。

很快,索罗斯写出的推理、猜测加分析的关于欧洲公司的报告,赢得了许多大银行机构的信任,就连德瑞福斯基金会、摩根银行等,都来求教于索罗斯。因为,这些机构正在考虑对欧洲进行投资,而有关欧洲的这些公司的情况,他们一点也不了解。

在一段时间里,这些大金融机构,竟然对于他这个刚刚从欧洲来的年轻人,言听计从了,他写出的那些以猜测和推理为主,以实际材料为辅的研究报告,被准备到欧洲去投资的人当成了宝贝。

一时间,索罗斯成了华尔街欧洲经济情况的专家,成了投资热潮中的重要人物。在华尔街,他确实是第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索罗斯曾举例说,在1959年到1961年,索罗斯是第一个研究德国银行的人,他在研究中发现,德国银行的股票组合价值远远高于它的资本总额。

而另一家保险公司的情况更明显。在研究的基础上,索罗斯写出了有关德国保险业的报告,报告指出,德国保险集团公司之间,互相交叉持股,如果把这些交叉持股的价值计算进去,可以用远远比实际低得多的低价购买其中的股票。

在这些研究中,索罗斯发现了不容易被一般人发现的秘密。他还把50家关联公司的情况画成一张图表,在类举数字的基础上得出了合理的结论,然后拿给摩根银行。他们看到这个东西之后认为,有关的股票,在索罗斯的推荐下,有可能会上涨两三倍的价格。这将是欧洲股票价格的顶峰。

也就是在此时,索罗斯的股票分析员的事业也达到了顶峰。在此期间,索罗斯引导一些听信他的分析报告的金融机构,对欧洲股市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洗劫。

当时,索罗斯预测到,由于阿利安兹保险公司的业务和不动产上涨,它的股票价格可能会大幅度上涨。而此时,该公司却从它的资产中贴现抛售股票。

于是,索罗斯建议摩根银行和另一家金融机构,购买阿利安兹公司的股票,向该公司投资。索罗斯的预测果然正确,该公司的股票在很短的时间内,竟然上涨了两三倍。这些投资者大赚了一把。

20世纪60年代初,索罗斯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并结了婚。尽管当时他们还不富裕,但索罗斯已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他辉煌的时代即将到来。

高明的投机术

索罗斯耐不住贫穷的折磨和利益的诱惑,他在现实面前不得不考虑,在为公司和客户赚钱的同时,为什么不能为自己赚一点钱呢?于是,索罗斯考虑到,何不在为公司和客户进行交易的同时,也给自己搞一点金融交易?

可是,搞金融交易是需要钱的,不管是自己的钱,还是别人的钱,作为操作者,手里必须有可供使用的资金,资金是运作的工具。

然而,此时的索罗斯依然很穷,几乎没有什么个人资产。怎么办?他发挥自己的天才,没有“工具”就自己制造工具。为此,他设立了一个小型的投资基金会,叫做第一雄鹰基金。

经过一年的运作,索罗斯取得了进一步的经验,但是,由于资金数量太少,没有太多的收益。于是,在1966年,他又发挥他的个人才能,说动一些客户,把资金拿出来进行投资,为此,他又设立了一个叫做双鹰的基金组织。

这时,索罗斯已经成熟多了,因此,相信他的人也多了,这一次,他得到了400万美元的本金。他用这些资金,开始了一面为公司工作,一面为他的基金工作的套头交易。

根据索罗斯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如果说他的这些条件,想做一个哲学家还远远不够的话,那么,要做一个金融家或股市投机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思维敏捷,接受能力极强。当他需要学习某一行业的业务知识时,能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把情况搞熟悉,如果需要了解某个公司的情况,他可能在几个或几十个小时内就对它的情况了如指掌了。

同时,哲学的思维,使索罗斯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宏观把握金融市场的能力,和潜在的预见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它使得索罗斯能够根据甲地发生的情况,预见到可能在乙地引起的连锁反应,再根据这种相互关联的变化,准确地判断出股市和金融市场即将发生的情况。

由于有了这些预见,索罗斯既能早他人一步把握投资机会,又能干出一些别人不理解,但事后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行动。索罗斯的同事曾经用敬佩的语言评价索罗斯,称他“能够把握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事件与投资的关系”,“他和别的金融家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人”,“在宏观问题上,他是一个最优秀的投资家”。

在金融领域中,索罗斯无疑是个很聪明的人,尽管聪明,但他从不耍小聪明,而是扎扎实实地学习和工作,为了搞清一个公司的情况,他可以长期进行追踪。为了分析准确,他可能连续十几个小时地进行工作。

索罗斯善于文字表达,他常常用最简单的文字,写明深刻的问题。而这些语言又常常使他的同事琢磨很长时间才能看懂。在华尔街的金融圈子里,即使在索罗斯没有赚到大钱时,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认为他有明显的与人不同之处。

正当索罗斯把他的聪明才智用于金融事业和他的基金时,也正是美国的证券业和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时期。这时候,索罗斯的投资理论也逐渐成熟,他在实验中创造了自己的投资理论,又在实践中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完善。

有了理论就应该用它来指导实践,当索罗斯用他的理论指导投资活动时,他得出的结论是,股市的上涨或下跌,只要运作的好,都可以赚到钱。

20世纪六十年代末,索罗斯把他的理论用于分析房地产信托投资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前景,他认为,房地产信托业,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会有一个急速上升而转为衰落的过程。其周期可能是3年。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它会由暴涨转为下跌,最后导致破产。3年后,果真证明了索罗斯的预见。

而索罗斯不仅仅是预见,而是在预见中进行投资。他能够准确把握时机,行为果断利落,该出手时毫不犹豫,果断下注。在房地产业刚刚呈现发展机会,但其股票价值还较低的时候,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和不理解,大量买进。

相反,正当房地产信托股份上涨很火爆的时候,他又突然把它的股票全部抛空。这个会合,使索罗斯在这家房地产信托公司股票价值涨落过程中,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利润。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的证券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世界的金融市场也变得异常活跃起来,索罗斯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并获得了投资和投机的经验。

索罗斯创立的双鹰基金取得了惊人绩效,与他供职的安贺·布莱公司引起了不小矛盾。因此,索罗斯离开了这家公司。随之,双鹰基金也宣告解散。

之后,索罗斯又以自己的名字,设立了一个新的基金,这就是索罗斯基金。原来双鹰基金的股东,愿意参加索罗斯基金的,索罗斯表示了欢迎的态度。于是,这个基金一创立,就得到了1200万美元的资本。

新的基金会远比双鹰基金创立时顺利,双鹰基金开始那时,索罗斯虽然已经小有名气,可是,他既无本钱、也无独自经营成功的业绩,愿意把钱投向他的很少。

现在不同了,由于双鹰基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几倍的绩效,这使索罗斯在华尔街的名声噪起。尽管索罗斯这时还是没有多少个人资本,但那些愿意追求高额利润的人,却不怕冒险,甘愿把钱投到索罗斯基金里。

马克思在揭露资本的本质时,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其大意是,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加快运转;有100%的利润,资本就会挺而走险;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冒绞首的风险。索罗斯在他的资本运作实践中,已经出现过高于300%的利润,那些想获得高额回报的资本,当然愿意投到他的门下。

于是,索罗斯在新的基金刚刚创立的时候,就轻而易举的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资本额,而且,资本仍在滚滚不断地流向他的基金会。

基金成立之后,索罗斯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一幢高层建筑上,租了3间房子作为办公室。索罗斯之所以把办公室设在这里,有两个意图,一个是这里远离华尔街,索罗斯和他的合伙人罗杰思都讨厌那里的职业银行家们,这两个创业者,和华尔街的同行们不是一种风格;再一个目的是,这里可以鸟瞰中央公园,视野开阔,能给人提供无限的通想。这当然是索罗斯的主意,即使在进行金融业务的操作过程中,索罗斯喜欢想象胜于那些枯燥的数字。

这个经过认真思考的办公室,其实在刚刚确立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索罗斯本人,另一个是他的合伙人罗杰思。尽管人少,但分工明确,索罗斯是基金会的经纪人,也是经理;罗杰思是市场调研员,专门进行复杂的市场分析,而不管决策。

随着业务的扩大和工作的增多,他们觉得应该有一个人来帮助处理日常的事务,这时,他们就聘请了一个秘书。就这样,这个基金会的办公室才变成了3个人。

在办公室之上,还有一个董事会。索罗斯也是这个基金会的董事之一。索罗斯基金的董事会,只关心是否能够赚到钱,而不太关心具体的运作方式。这样,就给喜欢别出心裁地干事的索罗斯和他的合伙人罗杰思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冒险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是有独立思想的、聪明的赌徒,而那些由于想赚大钱,而愿意把钱交到他们手中的人,是真正的下注者。

在近似于赌博式的大胆投机活动中,索罗斯基金会取得了任何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所无法比拟的绩效。基金会在初创时,仅有1200万美元的资金。一年后,资产增值到了2010万美元,增幅接近70%。

在接下来的运作中,索罗斯基金利润更是突飞猛进地增长。到了1980年底,公司资产达到了3.幻亿美元。在基金创立后的10年中,没有一年出现过亏损,其利润率竟然达到了3365%。而一般的金融公司的复合利润指数仅仅为47%。

巨额利润使索罗斯和他的合作伙伴更加大胆,他们不仅敢于卖空,而且还敢用保证金来购买看准了的股票。他们不仅投机美国金融市场,也敢于作欧洲、亚洲、南美洲等开放地区的金融生意。在整个70年代,索罗斯的基金会发展良好,他在国内外市场的投机中,都大得其手,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利润。

在美国,人们是看重成就的,索罗斯违反常规甚至是冒险的行动,遭到过一些人的非议。可是,华尔街金融界内的人士,却有不少的人对他充满了敬意。尽管正规银行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经理被认为有些呆笨,然而,凡是有头脑的人,都对索罗斯的才能给予了应有的肯定。

索罗斯基金的扩大和发展是顺利的,敢于冒险的投资者们都对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基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就在索罗斯事业如月中天之时,他对工作的狂热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1977年,索罗斯与其妻离婚。然后与比他小26岁的苏珊·韦伯结婚。

随后,索罗斯又与最初的合作者罗杰思因为性格和公司发展方向的分歧而分道扬精。同时,1979年,索罗斯还把索罗斯基金改名为“量子基金”。

登上世界富豪榜

随着财富越来越多,索罗斯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开始把投机活动由微观转移到世界宏观经济,雄才大略的他显示出鳄鱼般的凶狠,狙击英镑使其贬值就是索罗斯的经典之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各国的经济也如此。当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时,各不平衡因素就必然向所在的体系发出挑战。欧洲货币体系建立以来,曾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也反应出它的许多不足。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就是这种不足的典型见证。

欧洲货币危机的成因很复杂。欧洲汇率的失衡是这次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欧洲货币体系内,德国联邦银行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有人称它是欧洲汇率机制的中流批柱。

但是,在东欧巨变、前苏联解体过程中,联邦德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特别是东德与西德的统一,在东德马克与西德马克的兑换过程中,出于政治目的,东德马克以过高的汇率兑换西德马克。而且,联邦德国向东德注人了大量的资金。这些投入,导致了联邦德国的财政支出过大。由此,带来了强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联邦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提高利率的办法,以便吸引马克的存储,想以此来减轻通胀的压力。但在这样做的同时,联邦德国中央银行在欧洲货币体系内的中流础柱地位显然不存在了。当一个相互联系的群体失去足以使其保持平衡的依赖后,其原来的有序状态必将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危机的发生。

就在德国实现统一,调整自己的货币,提高利率,降低通涨压力的时候,英国还在和长期的经济衰退作艰苦的斗争。英国的生产企业和对外贸易都不景气,英镑贬值在所难免。可是,它还是坚持不调整货币政策,以便保持英镑的坚挺。这对于欧洲货币危机的发生起不到任何阻止作用。就这样,发生金融危机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在这次货币危机中,首先出现麻烦的是芬兰马克。当时,由于承受不住货币市场的压力,芬兰中央银行自行宣布芬兰马克切断与欧洲货币体系的联系,实行自由汇率。

9月8日,芬兰马克出现大跌。6天之后,意大利里拉出现危机,迫于市场压力,宣布贬值7%。同时,意大利宣布暂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随后,西班牙货币比塞塔宣布贬值15%。几天之后,法国、丹麦、爱尔兰等国的货币,也都经受不住市场的冲击,纷纷跌至欧洲汇率机制构所限范围的下限。在此情况下,欧洲货币体系出现一场空前的危机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在货币危机即将到来之际,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紧急措施以图自保。这时货币的流向是,大量的资金从弱货币转向强货币。因此,出现货币贬值迹象的各国政府为了进行自保,都采取了促使本国货币走强的措施。

在进行自救的过程中,意大利和英国闹得最欢,可是,市场是无情的,结果是,这两个国家损失最惨重。英镑和意大利里拉都大幅度贬值。

欧洲货币危机的发生,为索罗斯等金融投机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在货币领域黑云压城的时候,索罗斯带领着大大小小的投机家们,象找到了臭鸡蛋的苍蝇一样,蜂拥而至。

1992年夏季,当时欧洲各国都采取相应的措施,设法保护本国的货币,使其免遭风暴的袭击。而索罗斯则看到,尽管各国政府和金融界会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但是,经济的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金融活动也是如此。早就孕育于欧洲汇率机制内的危机,就要发生了,至于这场危机将伤害到哪些国家,这要看它的货币的实际汇率与规定的汇率的关系,如果两者是一致的,它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相反,如果它的汇率违背了实际价值,就必然发生货币贬值、汇率下降等问题。

深刻的哲学头脑、渊博的金融知识、丰富的投机经验,加上异常敏锐的投机嗅觉,使索罗斯观察和判断问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就是凭着这种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他和英国的财政官员们,围绕着英镑的贬值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的撕杀。

当时,尽管英国政府愿意呆在欧洲统一货币体制内,也决定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加强它的经济实力。但是,它过高的利率,并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因为,产业的投资大都来自于贷款,而贷款利率过高,会影响企业的利润。

当投资者们看到,通过贷款来投资一定的项目,已经没有什么利可图时,谁还愿意贷款投资新的项目呢?没人愿意投资开发新的产业,生产就得不到发展,生产不发展,就业机会就会减少,就业萎缩,必然带来失业人口的增加和购买力的下降,由此,也就必然导致市场的萧条。一旦市场陷入萧条状态,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停滞。所以,深深了解经济发展规律的索罗斯知道,英国银行的高利率不会维持多久。

当英国的财政大臣向民众宣布英镑绝不会贬值,英国也不会退出汇率机制的时候,英国的一些金融业的人士,尤其是一些官员们,也许相信了财政大臣莱蒙的话。但是,索罗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坦然一笑,他知道,这是政界惯用的虚张声势。就象市场上卖假货的小贩一样,不管你喊得多么凶,发誓多么狠,也掩盖不住假的本质。

在索罗斯看来,面对金融变动的压力,英国政府最终要走的道路必定是,降低利率,任由英镑贬值,退出货币机制。他说,尽管莱蒙的话语气很坚定,可是,他并没有讲出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因此,索罗斯敢于大胆地在英镑上面下赌注。

索罗斯的风格是,看准了的事情,就要义无反顾地作下去。而且,一旦做,就要做到极限。在考虑投入多少资金对英镑下手时,索罗斯的经理根据量子基金的自有款额,提议投入30亿到40亿美元的资金。可是,索罗斯却说,至少也要投入100亿美元。

100亿美元,远远超出了当时量子基金的实有资金。怎么办?借!索罗斯历来有玩空手道的绝活儿。他能够连续抵押借贷。他在市场上能够翻云覆雨的威力,除了他的判断力之外,就是来自于他信誉良好,到哪里借钱,人家都愿意借给他。如果他有10亿美元,他可以用这些钱来作抵押,然后借到30亿美元。再用这30亿美元作抵押,可以借贷到100亿美元的款项。因此,他可以凭借10亿美元的自有资金,作到100亿美元的投资。

就在准备狙击英镑之前,索罗斯已经用了一部分资金投到了投机意大利里拉上面,并且很快就打垮了意大利人,促使里拉迅速贬值,在里拉的贬值中,索罗斯已经稳获巨额利润了。

现在,他准备好资金,专等着对付英国人了。英镑贬值,将会给索罗斯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英国人并不象意大利人那样好对付,约翰牛肯定会进行一番拼命挣扎。

为此,索罗斯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资金,而且,由于索罗斯瞄准了英镑,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金融投机者们,也纷纷跟了上来。因此,尽管索罗斯只是准备了100亿美元,但是,如果把投机分子们的钱加在一起,可能几倍于这个数字。这样一来,英国人也许可以对付得了一个索罗斯,然而,它却难以对付一群“索罗斯”。

1992年9月上旬,英镑兑换德国马克的比值已经开始下跌。英镑发生了动摇。开始出现明显地下滑趋势。这时,索罗斯又玩起了他那卖空绝活儿。他先借入了50亿英镑,然后,以1比2.79的比价兑换成了德国马克。他利用英国人的钱,把摇摇欲坠的英镑又往下推了一步。

索罗斯在大笔地卖他从银行借来的钱,而英国银行却在大笔地购入即将贬值的本国货币,这种游戏让外行人难以理解,但是,索罗斯却玩的得心应手。

英格兰银行开始“垂死挣扎”,宣布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率,利率由10%提高到15%,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少见的。英国首相梅杰为应付英镑危机取消了访问西班牙之行,英国财政大臣请求德国联邦银行行长降低马克利率以拯救英镑,但这一切动作都无济于事了。

随着索罗斯大笔抛售英镑,大大小小的投机者们也看出了门道,于是,手中有英镑的也跟随抛售。这些人当中,不全是外国人,英国的几百家公司,以及拥有英镑的保险公司,也跟着抛售起英镑来。

在索罗斯的牵动下,英镑落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在这样的环境下,英国政府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英镑贬值已是在所难免了。

当英国财政大臣公开宣布,政府干预英镑贬值的措施失败,英国退出汇率机制,英镑汇率实行自由浮动,以及,英镑存款利率恢复到10%的水平后,英镑的汇率更是急剧下跌。抛售英镑之风更甚。

只要英镑政府的干预行动一失败,索罗斯就赢定了。因此,当听到来自伦敦的消息之后,索罗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带上他的爱妻去度假了。大局已定,胜券在握,元帅可以离帐了,剩下穷追败敌、打扫战场、清点赢利数额的事,由下属去干吧。

在1992年9月的英镑贬值中,兴风作浪的不止索罗斯一人。在汇率机制快要崩溃、英镑就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可以说,有成群的金融投机分子在下注。他们纷纷抛售英镑,购买美元和德国马克。这使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购买上百亿英镑试图阻止其贬值的努力化为泡影。

据一些人士认为,世界范围内有几万亿美元的游动资金。此外,还有每日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活动。据华尔街的一份刊物讲,这里有5千家合伙投机公司,控制着5千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额。他们每天的交易量估计为750亿美元以上。这些投机公司,把自己掌握的资金作抵押,然后可以从银行贷到几倍的款项。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市场上实际操纵几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对于任何一种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来说,一旦有大笔的游动资金介入,要想摆脱贬值的风潮是很难的。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货币价值偏软,那么,就很难坚持原来的货币兑换比价。如果政府强行坚持,就可能给金融投机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金融投机分子,就是利用了英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缓慢状态,其货币与其它较坚挺的货币的比价得不到及时调整,而且,在货币出现贬值趋向时,英国政府强行干预,这就给了投机分子作手脚的机会。于是,众多的投机分子蜂拥而至。

在对英镑进攻的过程中,索罗斯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也是和英国政府对抗,促使英镑贬值的罪魁。在这场斗争的胜利者中,索罗斯承担的风险最大,因此,获得的战果也最多。

在英镑贬值中,他获得了10亿多美元的赢利,而在意大利里拉的贬值中,索罗斯也获得了10亿多美元的收益。在欧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得到了20多亿美元的好处。其他的各个金融投机公司,也获得了相应的利润。

在这场英镑危机中,英国称他们至少损失了几十亿英镑。其实,英国人的损失,就是投机家们的收人。这几十亿英镑,被金融投机分子们瓜分了。

在英镑贬值中,英国人损失巨大,而索罗斯却获得了巨额利润。有人计算过,说索罗斯从英国的纳税人,包括男人、女人、儿童,每一个人身上执走了12.5英镑。因此,舆论界开始指责索罗斯,有人称他毁灭了欧洲的希望;有人称他是盗窃分子;有人称他为金融领域的鳄鱼等等。

在欧洲金融风暴中,索罗斯赚取的不仅仅是钱,除了钱之外还有名声。当英国政府在捍卫英镑的斗争中失败之后,好奇的英国人想知道,那个打倒英格兰银行并击败英国政府的人是谁。本来在欧洲甚至美国不怎么出名的索罗斯,狙击英镑成功,并获得了巨额利润之后,立即在美国和欧洲出了大名。

当时,尽管索罗斯赚了英国人的钱,但是,英国大多数公众却把索罗斯当成了英雄。英国公众以绅士风度称赞索罗斯,他们说,保佑索罗斯,如果他从我们愚蠢的政府手中获得了10亿美元,那他就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亿万富翁了。

索罗斯在欧洲金融风暴中大赚其钱之后,由于新闻媒介的炒作,他一下子名声大噪。这使索罗斯很高兴,他曾得意地说,作为一个金融投机运作者来说,本不愿意暴露身份,他觉得暴露是有害的。可是,自从狙击英镑成功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投机者,而且在政治上他也被人们注意了。索罗斯认为,这对于他很有用。在金融运作中赚了大钱的索罗斯,现在,又在欧洲和美国获得了政治上的关注。这真是经济政治双丰收。

在欧洲金融危机中,收益最高的个人当数索罗斯。他在量子公司中,既参与红利分配,又抽取管理费。量子公司的管理费用是很高的,即管理者可以获得利润的20%。这就是说,在欧洲金融危机中,量子基金所得的20亿美元的收益,索罗斯和其他管理者,可以分得4亿美元以上的管理费。

量子公司也给它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有人计算过,如果从1969年索罗斯创立他的双鹰基金时起,就把资金投到索罗斯的管理之下,那么,假如他在当初投入了1美元,再把各年的利息继续投入到基金中,那么,到1992年底,就变成了1千余美元。如果当初一个人投了1千元钱,到了1992年,就跟着索罗斯成了百万富翁了。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索罗斯操纵的量子基金创造出了神话般的奇迹。

横扫东南亚

乔治·索罗斯在东南亚乃至中国的出名,始于1997年夏季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损害了东南亚经济,使受害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地降低。

虽然不能说索罗斯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涌者,但可以肯定,他却是这场危机的弄潮者。他在这场危机中赚了大钱,而使受害国蒙受了巨额的损失。所以,在东南亚国家,索罗斯成了一个挨骂的角色。

事情的发生时这样的,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驱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各国忽视了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不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这一事实。

老谋深算的索罗斯敏锐地洞察了这一潜在的危机,经过长期的准备,他选定长期紧盯美元,以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的泰铢为突破口,以达到“擒贼先擒王”的效果,从而实现其打破泰铢保垒,继而彻底扫荡东南亚的目的。

大约此前一年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上预言:按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的危险信号衡量,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经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从而有可能出现墨西哥式的经济大灾难。

接着,他又坦言,泰国的墨西哥征兆比其他亚洲国家多,换言之,如果东南亚发生金融动荡之类的危机,那么,泰国将首当其冲。

戈尔茨坦及其所代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南亚国家并不那么受欢迎,因为前者被亚洲的后起之秀视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言人和装饰品。在这些昔日的殖民地国家的领导人看来,相信他(它)们无异于出卖本国的民族利益。这是一道由历史编织的隔阂,人类从此失去了相互信赖、相互协助的可能。偏见使人的思维狭隘,愚昧又让人难以面对现实。

戈尔茨坦先生的意见并未得到东南亚诸国的重视,尤其是在泰国,朝野上下都为一道描绘未来的蓝图所陶醉,如何又能接受得了前途未卜的预料。

就这样,戈尔茨坦被赶跑了。然而,被他所最先预言的灾难却如期降临了。

琼斯是索罗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他以中国香港为中心,并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研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基于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索罗斯开始注意到又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攻击目标。琼斯随后还向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冲击亚洲货币提供详细作战计划。

1996年泰国股市依旧低迷,房地产市场则风生水起,不过这其中海外资金和国内的银行成为背后的推手。

琼斯当时驻扎在香港,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马不停蹄地造访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琼斯后来坦言:“那一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飞来飞去,我们直接与开发商见面,也与银行甚至当地记者交流。”

在不断的接触中,琼斯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资产泡沫堆积、外资不断涌入、银行短期外债高筑、开发商勉力支撑但已开始摇摇欲坠,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后,琼斯等人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研究,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局势如何发展?研究的结果是,这一局面难以维持,琼斯于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顿时,泰铢直线下跌。索罗斯的此举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

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

索罗斯还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

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持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株,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株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最低跃至l美元兑26.70殊。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

为此,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铢;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株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000至1500厘。三管齐下,新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株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

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在了。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先头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铁发起了猛烈进攻。

刹那间,东南亚金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一片混乱。战局错综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路着,呼嚎着。

这是一场个人对抗国家的战争,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从结果来看,则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

于是,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门进行了各种准备。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株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了耻辱的十字架上了。

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到32.5:l,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泰株大贬,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

索罗斯暗中发誓,此次定要将东南亚各国搜刮一空,灭了这帮不识好歹之徒企图取西方面代之的美梦。

闻得索罗斯大军兴风作浪,腾云驾雾而来,其他东南亚国家均倾全力进行了殊死抵抗。为此,菲律宾抛售了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了10亿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

但在索罗斯的强大攻势面前,菲律宾、马来西亚此举却难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贬值。同时,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映,草木皆兵。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

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元的贷款。

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

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

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怅卸任而去。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静。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子砸到了谷底。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

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香港。1997年7月中旬,港币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港币汇率受到冲击,一路下滑,已跌至1美元兑7.7500港币的心理关口附近。香港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各大银行门前挤满了挤兑的人群,港币对始多年来的首度告急。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立即入市,强行干预市场,大量买入港币以使港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7.7500港元的心理关口之上。刚开始的一周时间里,确实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不久,港厅兑美元汇率就跌破了7.7500港元的关口。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次动用外汇储备,全面干预市场,将港币汇率重又拉升至7.7500港元之上,显示了强大的金融实力。索罗斯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有力防守中失败了。

根据以往的经历看,索罗斯绝不是那种肯轻易罢休的人,他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视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但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他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不是英格兰、泰国等国所可比拟的。此番袭击港币,胜算的把握并不大。

对于香港而言,维护固定汇率制是维护人们信心的保证,一旦固定汇率制在索罗斯等率领的国际游资的冲击下失守,人们将会对香港失去信心,进而毁掉香港的繁荣,所以,保卫香港货币稳定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战。香港政府会不惜一切代价反击对港币的任何挑战。

1997年7月21日,索罗斯开始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当日,美元兑港币3个月远期升水250点,港币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5.575%升至7.06%。

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进而推动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

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两家涉嫌投机港币的银行提出了口头警告,使一些港币投机商战战兢兢,最后选择退出港币投机队伍,这无疑将削弱索罗斯的投机力量。

当港币又开始出现投机性抛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

一连串的反击,使索罗斯的香港征战未能讨到任何便宜,据说此举使索罗斯损失惨重。中国政府也一再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索罗斯的投机活动。这对香港无疑是一种强心剂,中国政府的表态,对索罗斯来说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素罗斯听到的“坏”消息还远不止这些。7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包括中国、澳大利亚、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亚太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会议发表声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彼此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货币投机力量。这使索罗斯感到投机港币赚大钱的希望落空,只得悻悻而归。

如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硝烟已经过去。各种对索罗斯的评价也纷纷而出,索罗斯作为世界上的头号投资家是当之无愧的。从他进入国际金融领域至今,他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几乎无人与之能比。也许有的投资者也会有一两年取得惊人业绩,但像素罗斯那样几十年一贯表现出色,却非常难得。

也有人将索罗斯称为“金融杀手”、“魔鬼”。他所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的财富。掏空了成千上万人的腰包,使他们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故而成为众矢之的。

不管是被称为金融奇才,还是被称为金融杀手,索罗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认的。他的薪水至少要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富可抵42国,这是对索罗斯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