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影响您健康长寿的12个关键
11123500000026

第26章 建立美好的“全民健康社会”

在这个时候提出建立“全民健康社会”的理念,除考虑健康、公平外,重要的是基于健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人民幸福是最高目标,健康是基础。

健康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WHO提出“人人健康”的理念,得到很多国家的响应。但遗憾的是,我们把“人人健康”看成“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内涵缩小了。

现在,医改方案设计到了关键阶段,我们认为,目标确定应站高望远,建立“全民健康社会”,有利于为卫生改革争取可持续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筹资的支持。

1.改革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国家行列。

——到2010年在全国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民看病就医问题。

——到2010年在全国城市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到2010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到2010年基本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2)主要健康指标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到2010年达到72.5岁,比2005年增加0.5岁。

——婴儿死亡率:到2010年,控制在14.9%o以内,比2005年下降21.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10年,控制在17.7%以内,比2005年下降21.3%。

一一孕产妇死亡率:到2010年,控制在40/10万以内,比2005年下降16.1%。

一一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城市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分别比2005年提高10%。

(3)主要疾病控制指标

到201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性病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新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以上,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有效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以上;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以内,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血吸虫病疫区流行得到基本控制;95%以上的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卫生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统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建设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差距,努力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基本原则

(1)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改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公益性质,扭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倾向,减轻群众负担。

(3)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重,制定扶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中西医、中西药协调发展。

(4)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5)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鼓励公平、有序竞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保健事业。不仅是全国

13亿人民心身健康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的保证。因此,它受到各方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