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
11122800000034

第34章 不争辩是一种智慧

如果你有兴趣和时间,可以对我们周围稍微留心一下。恐怕不难发现几乎无处不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服饰或装扮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争辩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求真理的过程。然而,毕竟争辩不同于寻常说话,它是带有 “敌意 ”的语言行为。因为争论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因此,但凡争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如果你能够在辩论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或许就会换一种方式和别人谈论某件事情以至于放弃争辩,如此,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之间的和气。

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很深的禅师,一直以来,在他身上都存在着一种 “不争辩 ”的胸怀,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总是会淡淡地说一句: “就是这样的吗? ”

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开了一家食品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有一天,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大了起来。夫妻俩异常愤怒,感觉太见不得人了。他们逼问女儿,肚子里怀的孩子是谁的,女儿吞吞吐吐地说出 “白隐 ”二字。

这对夫妇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白隐禅师不置可否,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的吗? ”过了几个月,孩子生下来了,夫妇俩把孩子送给了白隐。此时的白隐已经名誉扫地,遭受着周围人的白眼或者冷嘲热讽,但他似乎并不以为然,而且还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

事情过去了一年之后,那位未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幢楼里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此时的白银禅师依然是淡然如水,在将孩子交到那对夫妇手里的时候,白隐轻声说道: “就是这样的吗? ”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一切都平静如常。

现实生活中,口舌之交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方式。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真之语。造谣诽谤就是失真语言中攻击性较强的恶意伤害行为。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很多时候,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能够制止的,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滋生流言。而面对流言蜚语,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则是至关重要的,就像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 “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都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

然而,环视芸芸众生,能做到遭到误解、诽谤,还能够不辩解,不报复,选择默默承受的人能有几个?毫无疑问,这样的忍耐,这样的大度是黑暗中的光芒,是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故事中的白隐禅师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放弃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 “就是这样的吗? ”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 “宠辱不惊 ”最好的表现,而我们现代人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在一些明智的人看来,用沉默应对诽谤,让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而曾经的流言也就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拥有 “不辩 ”的气度,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 “不辩 ”的胸襟,就会让怨恨远离,让宽恕靠近。

心灵物语

每当我们要与人争辩之前,不妨先考虑一下,我到底要什么呢?争辩对我有什么实际用途呢?一个是毫无意义的 “表面胜利 ”,一个是对方的好感。所以我们还是学会美国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训练销售员的第一条准则吧,那就是 “不要与人争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