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11119600000003

第3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幸福、完美的人生,成就一番事业。可是,怎样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呢?仅仅是学业上的出类拔萃、事业上的飞黄腾达吗?回答是否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才可能谈及幸福、成功的人生。

大学生要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认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1.社会环境因素

很多心理问题是由环境适应不良引起的。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整个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社会上最积极、最敏感和最富有活力的人,但由于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而,这些社会变化会给大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新旧观念的碰撞,东西文化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常常使大学生感到混乱、茫然、顾虑、紧张和无所适从。长期的心理失调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冲突,出现适应不良的种种反应。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很多,心理承受着多种社会压力:有来自社会责任的压力,有来自生活上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来自学习和竞争的压力,有来自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压力,也有来自就业的压力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压力。

这些压力过于沉重,就会引发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加快认识的步伐,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2.学校文化环境因素

学校文化环境是促使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场所。校园的物质环境、学习环境及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但如果校园文化氛围不良,将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下列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教育思想贯彻的片面化。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长期以来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出现失衡,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近年来,我国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仍未见有明显好转。

第二,不良的校风、班风与学风。其中,学风的影响至关重要。所谓学风,是指学习风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学风,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学风。优良的学风,不仅能有力地促进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利于丰富、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心灵,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人格向着更加高尚和完美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校风、班风与学风对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校风不佳,班风涣散,学风不正,将对大学生心理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富于幻想、情感丰富、精力充沛等特点,入学前往往会把大学生活想象得浪漫美好,但当现实中“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与理想形成强烈反差时会导致其对大学生活产生枯燥乏味之感,甚至会产生厌烦、空虚、压抑、失望和苦闷等心理症状。长此以往,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家庭环境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影响尤为深远。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家庭结构不全,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往往会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育,使儿童产生冷漠、孤僻、懦弱、早熟、自卑和仇视心理;家庭人际关系不和,如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会使儿童形成胆小、敏感和忧郁的个性。父母的人格特征和教育方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更大。一般来讲,家教方式有放任式、专制式、溺爱式和民主式四种。放任式往往会导致儿童形成任性、散漫、无纪律和顽皮等个性;专制式往往会导致儿童产生冷漠、盲从、懦弱、胆怯、不灵活和缺乏自尊自信的心理倾向;溺爱式则易导致儿童自私、依赖、任性、骄横和情绪不稳等;民主式一般会使儿童形成热情、诚实、自信、大方和宽容的良好个性。如果父母教育方式出现分歧和互相拆台,则子女容易养成圆滑、讨好、投机和说谎的不良行为。国外学者对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和抑郁症四种神经症患者的早期经历与家庭关系的调查表明,这四种患者的父母与正常个体的父母相比,表现出较少的温暖、较多的拒绝态度和过分的保护。儿童早期任性和安全感的缺乏,随着心理发展会逐渐产生一种无助感,难以与他人相处,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异常。所以,在大学生的各种典型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中,常常可以看到家庭影响的痕迹。

4.个体心理因素

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认同的危机。青年人在认识自我时,总会遇到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处理不好,就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为此,心理学家们往往把青春期视为“自我认同危机期”,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往往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中难以达成统一。大学生在确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种种困惑和迷惘,在情感起伏中,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第二,情绪冲突。情绪冲突是大学生心理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学生正处于情绪发展最丰富、最敏感也最动荡的时期。大学生情绪表现的两极性、矛盾性的特点,使他们在遭受挫折时,往往会产生种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情绪容易冲动失控,导致不良后果。

第三,性的困惑。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在心理上已经有了性的欲望与冲动,很多大学生开始向往与介入朦胧的校园爱情。然而,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学校制度和理智的约束,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有时会发生冲突,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第四,个性缺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反应模式,这与人的个性直接相关,有些大学生存在不良性格,如自卑、怯懦、孤僻、冷漠、固执、急躁、鲁莽、虚荣、任性、忧郁、自私等,还有的大学生存在人格障碍,如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等。这些个性缺陷都是有碍心理健康的,而其中有些缺陷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

第五,人生观动荡模糊。大学时代既是人生观逐渐形成、确定的时期,也是面临多元化价值体系选择的时期。由于当代大学生处在东西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时常常感到茫然,导致人生观的动荡不定或出现偏差。诸如在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个性放纵,自我意识与自我中心,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等问题上认识模糊;求新求异的心理,使某些大学生盲目追求西方现代文化,当这些追求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往往造成其在人生道路选择上处于两难或多难境地。

第六,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危机的时期。诸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心理困惑与寻求理解的矛盾;性意识觉醒与性压抑的矛盾等等。这些心理矛盾解决得好会转变为心理发展的动力;如果解决得不好,长期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就会破坏心理平衡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 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1.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校园文化、校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学习气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会为大学生的生活平添许多情趣和色彩,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相反,单调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气氛,则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2.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课程与专题讲座;阅读有关书籍与杂志;上网查询心理网站;收听与收看有关广播和影视节目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大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与自身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与知识。

3.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大部分青年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后往往习惯于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这种方式对于解决症状较轻的心理问题比较适用,但当心理压力很大、内心冲突激烈时,自我调节往往难以奏效。这时应主动、及时地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不愿或不敢去心理咨询室,怕背上“心理有病”之名,被人议论,致使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延误医治时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心理咨询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提供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与求询者的交流、探询、解释、协商,对来询者施加心理影响,改变其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维护和增加求询者的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发展和潜能发挥的一种服务,对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心理咨询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式去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心理放松。虽然自我调节也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但需要的时间较长,患者需忍受的痛苦也较大。

其次,心理咨询可以深化求询者对自身的认识,引导求询者去发现真实的自我,解决心理冲突,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即帮助求询者自己解决问题,自己释放自己。避免求询者产生依赖心理。

最后,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是为求询者保守秘密。因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求询者的个人隐私问题,保密不仅能获得求询者的信任,也是咨询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咨询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因此,不少想去咨询的学生因为怕自己的隐私被传扬出去而心存疑虑,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一般医院和社会设立的多为障碍心理咨询或门诊咨询。学校所开设的多为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遵循教育、发展、预防、治疗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任务是通过咨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由于心理冲突而引发的适应不良,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成熟与完善。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咨询不只是面向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且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人生咨询。针对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般主要设立适应咨询、学习咨询、人际关系咨询、择业咨询、发展咨询等项目。大学生应消除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采取积极态度,不要“讳疾忌医”。

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书信咨询等。咨询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选择。

“问题讨论”

谈谈你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是否“有病”才需要咨询?

■ 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活没有规律、随心所欲、懒散放荡与过度学习等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提高身体素质,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规律,合理安排时间

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通过一定的安排而有秩序地进行的。大学生应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能荒废时间,也不能为了学习,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在学习上搞疲劳战术,而应学会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其次要加强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学习负担过重,长时间读书不仅有害身体健康,也会使大脑兴奋、抑制神经失调,导致神经衰弱。坚持锻炼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增强肌肉活动能力,增强体质,也能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减轻精神压力。

(2)培养生活情趣,丰富业余生活

大学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生活情趣,调剂单调的学习生活。这样不仅能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能广交朋友,满足社交要求。此外,大学生还要注意在学习之余多参加娱乐休闲活动,以松弛紧张情绪,达到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合理饮食,禁忌烟酒

饮食习惯也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饮食包括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或偏食,注意营养均衡。不少大学生忽视早餐甚至不吃早餐,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对于大学生来讲,早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上午的学习负担繁重,身体最需要营养。有些大学生还养成了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这是有害身体健康的。医学证明,烟草中多含尼古丁,对人体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危害很大,长期吸烟往往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同时还会污染周围环境,既影响自己也危害他人。饮酒过量不仅容易导致酒精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还会引发意识模糊、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异常现象;而由于酒后失控,有时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为了自己与他人的身心健康,也应不吸烟,少喝酒,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调节情趣,完善自我意识,开发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1)调整认识结构,逐步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不合理或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对客观现实缺乏合理的认识。具体表现为: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片面化。存在上述认识误区的大学生,往往是以自己的绝对意愿为出发点,顽固地坚持以偏概全的不理性思维方式。如一次失恋,便全面否定自己,陷入自卑、焦虑、抑郁之中难以自拔,或从此不再与异性接触,或仇视所有的异性。遇到挫折和不幸,往往不能正确对待,产生糟糕透顶的想法。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像老子所言“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大学生应学会客观、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摒弃主观绝对化的唯心主义观点。与人交往时应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接受自己和他人都有可能犯错误这一现实,不能过于求全责备,这样才能摆脱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克服自我缺陷,完善自我意识

大学生是时代精英,天之骄子,最渴望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然而也往往容易在自我意识方面出现偏差。如有的大学生盲目自大,惟我独尊,过分自负,强调自我中心;有的大学生由于虚荣心和自尊心过强,往往不适当地提高自我要求,极易导致失败,造成情感挫伤和内心冲突;还有的大学生过于自卑,表现为自我拒绝或自我否定,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容忍自身的弱点,常常自我指责和抱怨,没有自信,依赖性强,毫无主见,情感脆弱,退避行为明显,而因为自卑往往会失去别人的信赖,自己也极易陷入孤独、焦虑、痛苦之中。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②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标准。③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④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勇于创新。

(3)调节控制情绪,培养乐观精神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长期处于压抑失衡等不良状态极易引起心理障碍。因此,要学会宣泄不良情绪,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焦虑、抑郁、恐惧、嫉妒、冷漠等。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下降,也会导致一些身心疾病,如胃溃疡、偏头疼、神经衰弱等。

要培养良好的情绪,就应做到豁达开朗、宽容大度;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宣泄不良情绪,如倾诉、哭泣、运动、娱乐等。

(4)锻炼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理想

爱因斯坦曾说过,完美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干什么都不会成功。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显现出较高水平,但发展不平衡。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意志缺陷,如盲从、懒惰、缺乏恒心与毅力;胆怯、懦弱、优柔寡断等。意志不坚强的大学生在挫折面前往往畏难而退,或不战自败,致使他们的理想、计划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目标指向。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是人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巨大动力。正如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的“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②在实践中锻炼坚强的意志。一个人尽管志存高远,但不付诸实践的话,就是空谈。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应当在实践中和与困难的斗争中去锻炼,去摔打。居里夫人曾说过:“我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让人打倒你,也不要让事打倒你。”

③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韧性。如坚持写日记,坚持早起晨练等。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最有助于培养做事的韧性与坚忍不拔的个性。

(5)塑造健康人格,促进个性完善

人格统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一般具有聪慧、机敏、乐观、自信、敢于竞争、积极进取等人格特点。但其中也有一些大学生存在人格缺陷,如偏执、多疑、狭隘、鲁莽、急躁、孤僻等。

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应学会认识自己的个性,扬长避短,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个性品质。其次,努力学习,博学多才。学习的过程既是增长才干的过程,又是人格完善的过程。很多人的性格缺陷源于知识的贫乏。知识就是力量,其中也具有性格的力量。正如培根枟论读书枠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最后,积极交往,勇于实践。个性的培养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学习活动可以培养性格,但不是惟一的途径,大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宽容、热情、开朗、果断、民主等性格品质有积极作用。

(6)克服社交障碍,改善人际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源于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或挫折,导致他们出现自卑、孤僻、恐惧、自傲、逆反、敌意等心理。表现为:遇事总感到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孤芳自赏,言行怪癖,使人无法接近;爱打听与传播小道消息、个人隐私,引起人际关系矛盾与冲突;办事过于鲁莽、冲动、不能自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等等。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应做到:

①调整认知结构,对人际关系要有积极、全面、客观的认识,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

②完善个性品质,培养热情、开朗、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③克服情绪障碍,交往中的恐惧、嫉妒、焦虑、抑郁等情绪往往会成为交往的障碍,要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真诚地赞赏对方,学会倾听,学会主动交往,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7)不断开发自我潜能

歌德曾说过,凡自强不息的人,终能得救。大学生要适应环境,就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已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开放的思想和进取的个性,更要有创造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潜力还远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我们只用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潜能,不断追求,敢于实践,不怕困难,全面发展自己。如果说走出心理误区、防治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低层次;完善自我、增强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中等要求;那么认清自己的潜力所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高效率地学习与工作,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科学而有创造性地生活,便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3.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比较适用的心理调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暗示法

林肯曾经说过:“人只要心里决定快乐,大多数都能如愿以偿。”其实他讲的就是自我心理暗示。所谓自我暗示就是自己通过语言动作影响自己心理的过程。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心理紧张,改善消极心境,矫正不良习惯。世界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从影60年,到了晚年仍仪态万方。有人曾问她保持美丽的秘诀是什么,她回答:“每天起来,我总把自己想象成一篮子鲜花。”多么美妙的暗示!这种积极的心态促使她忘记衰老,忘掉忧愁,充满自信。

(2)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指用生活哲理、榜样力量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首先,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热爱生活,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学会从零开始,心向未来;其次,要正确对待意外事件,长存一颗平常心,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再次,知足常乐,自强不息,物质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要学会知足,但在精神上的追求要勇往直前;最后,要相信自己,接受自己,不能被挫折吓倒。比如,失恋了应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想法;找不到工作应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信心;与朋友分手应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态度;遇到棘手的问题应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总之,决不能被困难击败,时时激励自己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3)情境迁移法

当遇到挫折时,可以转移环境,离开引起苦闷或愤怒的环境,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方面上去。使自己的情绪恢复稳定,如出去散步,听音乐,或去做一些其他有益的事,这对于消除烦恼及愤怒情绪非常有效。

(4)情绪宣泄法

把自己的委屈、烦恼、痛苦向知己好友倾诉,或哭泣,或者通过歌唱、运动等形式宣泄出来,这样可以减轻、释放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平衡。

总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过程和心理健康的实践过程,既是其认识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地与社会相互作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人生必将经受一次洗礼,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马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