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令孩子惊奇的122个科学发现和科学知识
11118800000051

第51章 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

在大自然中,大部分植物的叶片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植物叶片内含有叶绿素,我们也见过这样的现象:如果把植物放在不见天日的黑暗处,植物的叶片就不会变成绿色,而变成淡黄色。那么,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的形成一定要依靠太阳光吗?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在颜色上,叶绿素a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呈黄绿色。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绝大部分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及传递光能,仅极少数叶绿素a分子起转换光能的作用。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巴”。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叶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叶绿素不参与氢的传递或氢的氧化还原,而仅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起的氧化还原)及共轭传递(直接能量传递)的方式参与能量的传递。

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氢原子、铜原子、锌原子所置换。用酸处理叶片,氢原子易进入叶绿体,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易再与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人们常根据这一原理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凡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这样多数叶子看起来都是绿色的。叶片的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薄壁组织总称为叶肉,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在枝上取横向的位置着生,叶片有上、下面之分。上面(近轴面、腹面)为受光的一面,呈深绿色。下面(远轴面、背面)为背光的一面,为淡绿色。

叶子并不是长久地生长在植物体上,而是有一定的寿命。一般一年生植物,叶子随着植物体一起死亡;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落叶的木本植物,其叶子的寿命只有一个生长季。常绿的木本植物,叶的寿命可以有几年。

当植物即将落叶时,叶子内部发生很大变化,细胞中有用物质逐渐分解运回茎内。叶绿体中叶绿素分解比叶黄素快,叶片逐渐变黄。有些植物在落叶前细胞中有花青素产生,绿叶变为红叶。与此同时,在叶柄基部有一层细胞进行分裂,形成几层小型的薄壁组织细胞,这层结构叫做离层。不久这层细胞间的中层分解,继而整个细胞分解,叶片逐渐枯萎,以后由于风吹雨打等机械力量,使叶柄自离层处折断,叶子脱落。在离层折断处的细胞栓质化,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叶脱落后,在茎上留有的疤痕,叫做叶痕。

随着人们对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关注程度逐渐增高,叶绿素——这种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保健功能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健之堂专家指出叶绿素除了可以抵抗辐射、强健肌肉,还另有八大保健作用:

造血作用: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没有叶绿素,就不能源源不断地制造血液,人体就会发生贫血。

提供维生素: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与无机盐,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还可以保持体液的弱碱性,有利于健康。

维持酶的活性:酵素也称“酶”,是人体内化学变化的催化剂,负责各种化学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工作。若酵素不足,一些化学物质得不到充分的分解与合成,就会形成过氧化物质自由基,它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叶绿素可以维持酵素的活性,使其发挥出极强的抗氧化作用,抵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解毒作用:叶绿素是最好的天然解毒剂,可以中和各种垃圾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剂、添加剂和香精等在体内积存的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

消炎作用:叶绿素还能预防感染,防止炎症的扩散,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对于很多炎症,特别是皮肤发炎、外伤、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肠炎等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脱臭作用:叶绿素的又一重要作用就是脱臭,原因在于它可以抑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只要每天适量的饮用青汁,就能使口腔、鼻腔、身体散发出的口臭、汗味、尿味、粪便味等异味消失。

抗病强身:叶绿素在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如: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还有抗衰老、抗癌、防止基因突变等功能,是人体健康的卫士。

纤维素丰富:因为纤维在植物的叶子中与叶绿素一同存在,所以摄取叶绿素就等于同时摄取了纤维素。

在活体绿色植物中,叶绿素既可发挥光合作用,又不会发生光分解。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叶绿素经常会受到光和氧气作用,被光解为一系列小分子物质而褪色。光解产物是乳酸、柠檬酸、琥珀酸、马来酸以及少量丙氨酸。因此,要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和方法以及适当使用抗氧化剂,以防止光氧化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