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11117900000042

第42章 笑是一剂健康的灵丹妙药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哲学家卡拉肖夫认为:“笑的时间是一段特殊的时间。”这段时间会完全改变人和世界之间惯常的关系。笑能治愈气喘、偏头痛、背痛及某些性障碍,笑还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刺激消化和促进睡眠。法国心理学家认为,笑能够使人的机体返老还童。1分钟的笑,抵得上45分钟的松弛活动,能起到服用维生素C的作用。

当然如果笑法不得当,可能也会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一定的坏处。那么我们老年人该如何正确对待笑呢?

1、了解笑对老年人的好处

笑为什么能解除人的痛苦或治愈疾病呢?医学家们认为,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行为,也是一种有益的人体运动,它的好处有以下几种。

笑,可使腹部、胸部、肩部的肌肉,甚至全身的肌肉关节都得到有益的活动,对人体各个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笑,可使腹部收缩,横隔下降,胸廓变长,胸腔容积增大,笑声停止之时,各脏器仍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有效地锻炼了各脏器的功能。

笑,使肺部扩张,增加肺活量,有利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使心脏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心搏稳健有力,血压恢复正常。

笑,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消除紧迫感,使肌肉放松,驱散忧愁,忘却各种不悦。

笑,可缓解疼痛。当面部、手臂、足部的肌肉疼痛时,笑可以缓解疼痛。

总之,笑的确是一剂“灵丹妙药”。我们老年人应该经常让自己笑,健身益神;与别人同笑,处处生春。老年人若能常留笑语在人间,必将在笑声中获得“春风吹得青春还”之功效。

2、认识笑对老年人的害处

笑的好处固然很多,但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笑不可过度,自古至今,由大笑而丧生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如在进食中大笑,食物会误入气管,引起呛咳,严重者可窒息,危及生命;患冠心病的人,过度欢乐会增加腹腔内压,加重心肌缺血,容易发生心肌梗塞或心脏骤停;重症高血压患者狂笑,会使血压突然升高,有时能诱发脑出血;脑血管意外而处在恢复期的病人,过度喜乐会引起旧病复发;胸腹腔和心脏手术后不久的人狂笑,会增加剧烈疼痛,影响刀口愈合。

可见,老年人无节制地欢乐、大笑,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3、控制笑的方法

既然大笑会我们老年人带来危害,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笑的幅度,尽量避免大笑和在特殊场合的笑。而笑一般是由欢喜、外界刺激引起,所以我们也对应有多种控制笑的方法。

(1)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不稳定,经常大喜大悲的人常常会因为大笑而引发危险。因此,我们老年人平时注意思想和性格修养,做到宠辱不惊,神定气闲,遇事不过分激动,保持理智,使自己的感情变化保持在适当的平稳状态。

(2)学会以冷制热

一个人遇到喜事,兴奋不已是自然的,关键问题是要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乐而有度。我国有一个“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阐明了“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的朴素辩证法,是一个正确处理冷与热的好例子。遇事不过悲,不过喜,有节制,保持头脑清醒,是我们老年人应该注意的。

(3)学会以恐制喜

恐惧也是控制大喜的一种方法。在《儒林外史》里有一个范进中举的故事,说的是范进屡试不中,因而备受别人讥讽。54岁侥幸中举,高兴得发了疯,突然往后一倒,不省人事,待他苏醒之后,仍乐得披头散发,在大街上狂奔高呼。

他岳父见到此状,便走到范进跟前,大声骂道:“该死的,你中了什么?”随即就是一记耳光,结果使疯癫狂笑的范进神志清醒了。这体现了中医心理治疗的道理,符合“喜伤心者,为癫痫,以恐胜之”的治疗方法。

(4)学会以怒胜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姑娘,因喜笑成疾,经多方医治无效。后侥幸遇到一位熟悉心理疗法的医师,故意把姑娘一条心爱的裙子弄脏,惹得姑娘勃然大怒,这一怒不要紧,竟奇迹般地把她的喜病治好了。可见,愤怒也是可以调节人的大喜情绪,进而控制大笑发生的。

贴心小提示

笑有很多好处,但不幸的是很多老年人是不能大笑的,因为他们一旦大笑就可能会引起很多问题。一般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人不宜大笑。

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大笑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溢血和心肌梗塞的危险。

脑血栓塞、心肌梗塞、脑溢血、恢复期结石病、痛风的病人大笑可加重心肌和脑的缺氧,引致病情恶化甚而发生意外。

手术后不久的病人大笑会影响刀口愈合,甚至裂开刀口,造成严重后果。

肋骨骨折复位不久不宜大笑,以防重新错位。

有下颌脱位史的人大笑时张嘴过度,容易使下颌关节脱位。

怀胎七个月以上的孕妇大笑由于腹腔内压增加,可造成早产或流产。

疝气、即小肠气患者大笑会使疝囊越来越大。

尿道或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人大笑时,由于腹内压骤然增加,会把小便或大便笑出来。

脱肛、痔漏、子宫脱垂患者大笑会加重病情。

正在进食时大笑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咳,甚至窒息,发生严重后果。